深究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新的使命

时间:2022-08-05 09:10:07

深究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新的使命

摘要: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师资的摇篮。伴随着我国国民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小学音乐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特别是《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与实施,对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使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必须从延伸培养目标、扩展通才教育两方面来调整自身的改革意识与行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国民音乐教育的“母机”,是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师资的摇篮。

因此,不论在高等教育还是在基础教育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围绕着师范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不少成果,为培养基础音乐教育人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教育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师范教育而言,我们对中等师范教育体制进行了调整,高等师范教育开始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此外,由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步伐相应的加快,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和形式都有了许多革新……。所有这些都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改革提出了新的任务。应该说,这是一项庞大的教改工程,因为它不是靠增加几门课或是改进某些教学方法所能解决问题的。因此,必须对此进行一些认真的研究探讨,以促使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师范目标的延伸我国的师范教育始于20世纪初,清政府在1904年颁布的《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中的“立学总义章”就明确提出:“设初级师范学堂,令拟派充高等小学堂及初等小学堂二项教员者人焉”[1](P139)。到了1918年,教育部又指令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办“乐歌体育专修科”,“以应各师范中学之急需”[1](P154)。从此之后,师范教育在规模上不断扩大,在层次上也不断提高。在民国初年,仅高等师范学校就有6所[2],基本上形成了简易师范和中等师范培养初小和高小音乐教员,高等师范培养中学和师范音乐教员的人才培养格局。解放以后,我国的师范教育体制有了新的调整和提高,根据1952年7月教育部颁发试行的《师范学校暂行规程(草案)》和《师范学院教学计划(草案)》[3]等文件精神,我们逐步停办了简易师范(即初级师范),按照中师(包括中等艺术师范)培养小学音乐教师、高师音乐专科培养初中音乐教师、高师音乐系培养中师和高中音乐教师的教育体制和目标,促使我国的师范音乐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建国50多年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为中等学校和师范学校培养了大批音乐师资,虽然有相当多的毕业生在毕业分配或工作以后不在音乐教育岗位了,但是中学和中师音乐教师的主体仍然是来自高师音乐系、科。

因此,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合格中等学校音乐师资的目标,从政策和教育体制等方面都反映出明显的稳定性和长期性。改革开放以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为了更好地体现师范性,从教学计划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变革,例如加强了面向中学的音乐教育课程、增加了应用和声与即兴伴奏课、声乐和钢琴等技能课采用了集体课、小组课和个别课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长期受专业音乐院校影响的“学科(音乐专业)中心论”、以单一学科专业取代音乐教育专业的认识倾向,有了不同程度的弱化。与此同时,由于教师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的不断提高,音乐教师已成为人们羡慕的职业。因此,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在认识和实践方面也都得到了根本性的确立。但是,时代的发展和前进,促使师范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原有的师范培养目标的定位,已适应不了基础教育师资提高的需要。一方面: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特别是高等学校从1999年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各类人才的学历层次呈普遍攀升态势。硕士学位、本科学历在各行各业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而专科特别是中等专业学校的学历则越来越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迫使不少专业的专科学制由两年改为三年。另一方面,由于中等师范学校的“关停并转”,今后小学师资的合格学历将提升为专科,而初中师资的合格学历则必须为本科。同时,我们还可以高瞻远瞩地预言:在一些发达国家,硕士学位、本科学历的毕业生到小学、幼儿园任教的人才使用状况,在我国不会太久也将出现。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中小学音乐教育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随着九年全日制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小学毕业自然进入初中的升学模式将逐步普及,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界限的划分也不宜泾渭分明。在许多音乐教学规律和方法上,中小学是一脉相通的,例如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总体目标都是实施素质教育,学科性质都是音乐审美教育;再如儿童的变声期可能出现在小学高年级,也可能出现在初中一、二年级……。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不论专科和本科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一致的,须要将延续了几十年的“培养合格的中等学校音乐教须”的目标,扩展为“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或“培养合格的从事基础音乐教育工作的师资。”如果以上目标得以确立,那么就要把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目光投放到整个儿童———少年阶段的音乐教育中去。要以6岁———15岁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征为依据,研究他(她)们的音乐学习和音乐生活,并以此来修订和完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本、专科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乃至各科教材。显然,这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二、通才教育的扩展早在上一个世纪的80年代后期,在高师音乐系、科教学改革的讨论中,我们提出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改革,应该以通才教育为目标,当时曾为多数人所认可和接受。这种通才教育主要是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首先必须掌握好声乐、钢琴、即兴伴奏、乐理与视唱练耳、指挥、歌曲写作……等音乐基本技能,然后再在这多种技能中发展一两门个人的专长学科。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既满足了未来到中学工作的需要,也帮助提高和发挥了个人的特长。但是,我们过去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方面通才教育的理解,主要偏重于音乐技能领域,对于合格音乐师资的认识也主要局限于音乐专业里的通才,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成为在音乐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多面手,以适应中学音乐教学和指导课外音乐活动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音乐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认识有了不断的提升。总的来说,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理念,已成为音乐教改的基本指导思想,音乐教育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属性也被更多的有识之士所重视和研究……,这些理论成果集中地体现在近期由教育部制定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音乐课程标准》)之中。

这个文件站在时代的前沿,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音乐教改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地吸收和借鉴了国外先进的音乐教育理论和方法,通过基本理念的阐述,提出了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一整套完善的音乐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和举措,毫无疑问,它应该成为今后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行为纲领。《音乐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中,除了音乐本体的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之外,增加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其中包括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三个部分[4]。这项音乐教学内容的扩展是音乐人文属性回归的体现,也是把音乐教育作为整体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来考虑和安排的。这种扩充性的调整,无疑给在职的音乐教师提出了接受继续教育的任务,当然,更给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增加了新的课题,从整体上来看,这实际上是对通才教育的一种扩展,它要求学生在掌握多种音乐技能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以下一些能力和知识:舞蹈:舞蹈和音乐不仅是姊妹艺术,而且二者密切的血缘关系可以追溯到她们是同步起源的:“情动于中而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磋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5]这些古代的论述不仅说明了二者产生的历史渊源,而且生动地阐述了音乐和舞蹈都是人们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在我们原有的音乐教育中,就有着某些舞蹈的因素,例如小学的游戏、律动等。在《音乐课程标准》中,进一步充实了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加入了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戏剧:戏剧和音乐同属表演艺术,学习和借鉴戏剧的表演技能,可以增强歌唱、演奏的艺术感染力。同时,歌剧、戏曲等是包容了戏剧、文学、音乐……等多门类的综合艺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多种姊妹艺术的有机交融,更具有浓烈的人文气息。《音乐课程标准》对7———9年级的“综合性艺术表演”提出了“学习表演简单的歌剧、戏曲、曲艺片段,并能对自己与他人的表演作出评价。”这一部分崭新的教学内容对体现音乐的表演特征,增强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具有非凡的价值。美术:美术作为造型艺术与音乐所使用的物质材料是不同的,审美感受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音乐和美术都来自生活,都是客观事物在主观内心世界的艺术反映,二考有着密切的内在逻辑联系。通晓美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可以在音乐教学中多一种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途径。

所以,《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的相同和不同。”社会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是关于人类社会现象方面的知识,它是人们在意识形态领域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成果,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学科,其中,人文学科与音乐的关系最为密切,这不仅因为音乐属于广义的人文学科范畴,而且它与多门人文学科(如文学、历史、地理等)有着密切的关联。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不仅有助于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创造,而且更可以提高人的整体文化素质。《音乐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不少这方面的内容和要求。自然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是关于自然界各种物质和现象的知识。音乐的传播和感受离不开声学、电学、生理学的原理,特别是电子信息等高科技的发展,大大的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繁荣和发展,电脑音乐进入音乐教育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一定的现代科学技能(如电脑课件的制作和应用),也是《音乐课程标准》所要求的。

总之,《音乐课程标准》根据新的教育理念,提出了音乐教学的新内容标准,它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多种知识和技能,才能完成新的教学任务。然而我们过去所强调的通才教育主要局限于音乐领域之内,显然,是满足不了新的时代要求。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必须更新办学观念,开阔通才教育的视野,给学生以更全面、更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日后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需要。21世纪伊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新使命是极其繁重的。不论是培养目标的延伸,还是通才教育的扩展,都是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这两方面的任务不仅不矛盾,而且其要求是一致的,具有互补效应,此外,在具体的教学计划安排上,也要抓主要矛盾,分清轻重缓急,逐步加以解决。关键是我们要紧紧抓住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这个根本方向,统一考虑改革方案与举措,使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能够更加符合新的时代要求,为广大中小学培养出更多合格的音乐师资。

参考文献:

[1]章咸,张援.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1840—1949)[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2]马达.20世纪中国论文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75.

[3]孙继南.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汪流等.艺术特征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

上一篇:漫谈电脑学习学生自学意识的培育 下一篇:风险投资基金评价方法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