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生本教育

时间:2022-08-05 08:24:10

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生本教育

摘要: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积极开展生本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介绍生本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及开展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从而拓展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生本教育意义;物理教学;前置作业;探究实验

近年来,由郭思乐教授创新的生本教育理念,重新规划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分工,构建了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真正以学生为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深层意义,其实就是以生命为本。所以在物理教学中积极开展生本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生本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1.生本教育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机器没有动力就不能启动,学生学习没有动力就就读不好书。而动力源于“人生四大需要——生存需要、交往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本教育是学生获取“交往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最佳途径。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学习就主动了,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2.生本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从而拓展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生本教育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舞台,而是学生的展示平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当家做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学、探究、小组交流、讨论、全班发言、聆听……不仅真正“学懂了”、“会学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拓展了潜能,提高了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生本教育

1.巧妙设计前置作业。

(1)前置作业的设计要形式多样,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巧妙设计前置作业,减少单调乏味的重复练习,前置作业的形式可以从单一的书面做题形式,发展到观察实物、查找资料、上网、调查、询问有经验人士、动手实验等多样形式,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能力。例如:《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的前置作业可以设计为:①阅读电磁继电器的说明书,你获得哪些信息?②总结不明白的信息,和同学们交流。③观察电磁继电器的构造,和小组同学讨论电磁继电器是如何工作的。又如:《电磁铁》的前置作业可以设计为:①请你根据书本的方法制作电磁铁。②你是如何判断磁性的强弱?写出你的方法。③你认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请设计实验证明。

(2)前置作业的设计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提高自学能力。我们在设计前置作业时,通过设置一些练习,帮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知识,把新课预习与旧知识的复习结合起来,让学生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比,融会贯通,并从中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例如:《功率》的前置作业设计为:

1.如下图所示:甲乙两同学分别把100块砖运上二楼,已知每块砖的质量为4㎏,楼高3米,

(1)如(a)图,甲、乙两同学分别要做多少功?

(2)如(c)图和(d)图,其中甲同学用时30分钟,乙同学用时60分钟,谁做功快呢?你是如何比较出来的?

(3)还有其他的方法能比较出谁做功的快慢吗?

(a) (b)

(c) (d)

2.如下图所示,甲用挖掘机挖泥,10秒做功20000J,乙用铲挖泥,30秒做功300J,谁做功快?你是如何比较出来的?学生通过如上的作业领悟到:如果要比较做功的快慢,就可以用“所做的功”÷“时间”,得出“每秒钟做功的多的则做功快”,由此引出功率的意义。

2.灵活利用探究实验的每一个要素。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主要依托物理探究实验。物理课堂教学中所有的知识及其内在联系都与物理探究实验密不可分,都需要经过物理探究实验来说明和验证。所以,物理探究实验是物理科生本教育课堂的基础,是开展物理生本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探究实验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评估、交流与合作。如果每一个科学探究活动都涉及所有的要素,那只能走马观花,泛泛而谈。我根据探究内容的不同,有时涉及全部要素,有时涉及部分要素;根据探究的目标不同所侧重的要素也有所不同。使学生在不同的探究活动中对不同的探究要素深有体会,最终达到科学探究的目标。

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除了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验以外,我还着重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分析:什么时候成的像为实像?什么时候成的像为虚像?什么时候的像是倒立的?什么时候的像是正立的?什么时候的像是放大的?什么时候的像是缩小的?你认为实虚的分界点在哪里?你认为放大缩小的分界点在哪里?在u=f时不成像,有什么应用吗?在u=2f时成正立等大的实像呢?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讨论,学生很具体地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及测凸透镜焦距的一些方法。

又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在得出结论后,有些小组还发现了以下问题:为什么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来做此实验?实验中出现“重影”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有的同学无论怎样移动未点燃的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这时让学生进行小组评估探讨,学生的积极性又被调动起来……

通过这种有的放矢的探究实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不仅获得的知识是真正“学懂了”、“会学了”,而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拓展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总之,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实验科学,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生本教育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将生本教育理念“植”入物理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张扬学生学习的“天性”,才能拓展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2]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上一篇: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物理实验技能 下一篇: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进行场景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