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预设与生成和谐相生

时间:2022-08-05 07:08:03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实验小学郭文平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组词语,在新课改理念的引导下,很多都是对此进行了多元化解读,大体可分别为探寻课堂生成规律和思辨二者关系两个方面。总而言之,都试图通过探索,使课堂教学进入一个新境界——成为关注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充满活力、彰显个性的诗化课堂。那么,如何让预设与生成和谐相生?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为生成而预设

预设就是预先设计,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文本,结合学生特点采取的教学方法等因素合成的教学流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谋定而后动”则阐述了预设的重要性。生成就是教师对课堂上的“新情况”所表现出来的教学机智。美国课程理论家平纳和格鲁梅特就认为,课程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个体“履历经验”的重组,是学生生活世界独有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只要我们关心学生的生命历程,关注学生的个体独特性,并能顾及课堂交互活动的发展性,我们就能有效把握课堂教学生成性的特征。“没有预设的生成是空的,没有生成的预设是死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充分预设,才能精彩生成。为生成而预设,就可能让无法预约的动态生成转化为一种可以预见的生成期待。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尽可能地把握课堂教学的生成点:1.在质疑问难中生成,充分利用学生的“履历经验”,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2.在扶放转换的过程中,利用问题驱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生成;3.在多角度对话中生成;4.在创设情境,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中生成;5.在文本空白处和文本适度拓展中生成。

二、生成要因势利导

预设可以延时和更改,而生成则转瞬即逝,不管如何把握,一旦既成事实,则难以更改,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重复性。如果从头再来,不但与追求诗化课堂的初衷相违背,而且这样的教学环节则应叫做重新预设,而不能称之为生成了。问题的关键有两个:一是充分预设,把学生看作重要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与教学文本教学环境以及教师和同学的思维碰撞中相乐于江湖,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生成;二是在课堂上面对生成,教师要运用教学机智,倾听其谈语,衡量其价值,引导其方向,评价其思维,对预设的教学内容或变更、或充实、或替换、或增删、或拓展、或提炼、因势利导,遵循课程的“创生取向”,改造“给定的知识”。时刻追求真实自然,让生成在思辨中渐趋明朗,形成共识,做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是生成与预设、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我们关注动态生成,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让课堂教学资源、课外学习资源以及地方自然、社会、人文课程资源进入教学流程,竭尽所能让多种课程资源产生交互作用,扩大生成变数;二是教师要秉持保护原则,对课堂上生成的教育资源,要从积极的方面多鼓励,不批评。既要让学生感受心灵的自由,又要潜移默化地渗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三是既要让学生大胆猜测,放飞想象,又要尊重事实,讲究科学;四是引导思维,发展思维。当学生的思维偏离正轨、当学生思维没有深度时,适时点拨,使其思维朝着正确、有深度的方向发展。当学生思维不够灵活时,回归文本,引导探究,促其顿悟。

几多预设,几多生成。充分预设,就增加了生成的可能性;关注生成,就增加了生成的把握度。构建预设与生成和谐相生的诗化课堂,是我们追求的极致目标,我们一定会因生成而感动,因生成而达到共同成长。

上一篇: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下一篇:体验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