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体系构建

时间:2022-08-05 06:17:25

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体系构建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过程中,要侧重学生“主动探索”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内外职业生涯发展的服务与引导,搭建学生自我认知、探索工作的实践平台,构建由“生涯意识唤醒职业规划教育生涯实践探索生涯决策指导”顺序构成的全程化大学生职业规划体系。

一、以提升“主动性”为抓手,构建生涯意识唤醒体系

生涯意识唤醒体系由“职业规划宣传、职业规划活动、职业规划网络平台”构成。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从高中阶段过渡到大学阶段的时候,对“职业规划”甚为陌生,更谈不上主动进行职业规划探索。面对这种现状,针对大学新生群体,构建生涯意识唤醒体系尤为重要。

新生入校后,学校通过制作职业规划系列宣传册、职业规划趣味问答、发放职业规划刊物等形式,向新生介绍职业规划知识,让新生意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学校结合职业规划大赛等学生活动,通过“职业测评、生涯人物访谈”等活动环节的设置,让大学生置身于职业规划的具体环境中,感受和体验职业规划的过程。针对当前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群体,建设以SNS社交网络为依托的职业规划网络平台(诸如新浪微博、人人网)等,实现职业规划知识的多途径传播。

二、以“自我认知”为切入点,构建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结合大学生各阶段的心理成长、自我认知的特点,提升职业规划教育的“高感度”水平,构建由“课程教育、职业测评、职业规划咨询、主题工作坊、素质拓展”构建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说教式、理论式教学,鼓励教师进行互动式、体验性教学,鼓励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做职业规划探索。针对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建立由“短时咨询、长时咨询、网络咨询”构成的“一对一”咨询辅导机制。咨询师一般应具备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职业指导师或国家心理咨询师认证,为学生搭建职业测评平台(诸如Career sky),同时提供职业测评结果的解读服务。学校应举办主题工作坊,解决学生在诸如“情绪管理、压力管理、时间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公开征集工作坊成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做专题辅导。开展素质拓展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体验式的自我认知环境,加深学生对职业规划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三、以“实践探索”为着力点,构建生涯实践探索体系

这方面具体指鼓励学生积极实践,让学生学会“在水中游泳”,提升学生对工作世界的了解,构建由“职业博览、参观体验、实践基地建设、实习生双选会”构成的生涯实践探索体系。

以“职业博览会”为依托,通过场馆展览、趣味博览、网上博览,提升学生对行业、职业、新兴产业、基层项目、职场知识的了解。打造“主题性参观体验活动”,分批组织学生赴各行业知名企业参观,通过实地参观、与企业人士座谈等方式,让学生加深对传统工业、新兴行业和劳动力市场的认知。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构建由“顶岗实习、挂职锻炼、假期实习”构成的三位一体实习体系,深化校企合作,积极建设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学会“在水中游泳”提供平台。为进一步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可以举办“在校生与用人单位实习供需见面会”(简称实习生双选会),邀请来自政府部门、金融业、IT业、服务业等各行业的优质用人单位进校招聘,为在校生提供演练机会。

四、以“生涯决策”为落脚点,构建生涯决策指导体系

职业规划体系最后落脚到生涯决策上。如何让学生通过自我认知、工作世界探索后,提升职业决策能力,非常关键。关键要构建由“课程教育、职业导师、朋辈交流、就业诊断”构成的生涯决策指导体系。

在生涯决策方面,结合《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课程教学要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特点、不同专业背景学生就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课程教学,指导学生如何获取就业信息、拓宽就业信息渠道,从而做出职业生涯决策。积极引进校内外职业导师,学校可以聘请社会名流、企业家、专家等担任学生职业导师,与学生结对子,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讲座、沙龙等朋辈交流平台,邀请校友、企业家、知名人士等进校园,分享职业发展心得、职场故事,启发学生进行理性决策、科学决策。决策的落脚点在于执行。有了清晰的职业决策以后,学校在执行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就业诊断服务。可以开展诸如“简历诊所、模拟面试”等常规活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职业目标。

作者简介:罗锋,西南财经大学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中心教师,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

上一篇:徐先芳:洒爱人间 下一篇:走“温州模式”的创业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