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时间:2022-08-05 05:06:47

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摘要】超高层建筑结构较复杂,复杂的结构体系导致施工难度的增加,正是这一特征使其区别于一般建筑形式。基于此,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在介绍超高层建筑结构以及质量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绩效评价

引言

超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形态、结构体系等特点,施工过程中会面临众多技术与管理难题,如何处理好这些技术与管理难题对提高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一般超高层项目中的施工难点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解决相应问题的思路。

1、超高层建筑结构及质量管理

超高层建筑所承受的主要荷载主要是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根据超建筑结构受力特点,竖向荷载对结构的设计影响相对较小,水平受力是影响结构受力的主要因素,主要有风力和地震力等。因此有学者按结构抗侧力位置将超高层建筑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内部抗侧力体系和外部抗侧力体系两大类。

从直观上看,超高层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其极高的跨度,高空作业限制了作业空间,随着建筑物高度的逐渐增加,风速不断增强,温度也不断降低,气候的变化对施工人员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极大影响。从而降低了施工设备使用率,工人施工效率降低,这些都挑战着建筑施工的极限。

2、超高层建筑的特征

与一般高层建筑相比,超高层建筑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这些复杂的结构体系特征让超高层建筑质量管理过程随着结构的变化而发生调整,这些因素都增加了超高层建筑的施工难度,综合管理上相比一般建筑更加困难,具有显著的质量管理特点。

2.1高度大,结构形态复杂

超高层建筑结构逐步由框架一剪力墙转变为筒体结构、巨型结构体系以及混合结构体系,大型钢构件使用频繁且钢管混凝土,钢板剪力墙,劲性混凝土,高大模版,巨型转换梁等常常采用。高度的不断增加和造型的奇特都会增加结构施工难度:混凝土超高程泵送、安全高效的模板体系、重型钢结构吊装、结构施工控制等。与一般高层建筑相比,超高层建筑施工场地相对狭窄,各工种冲突性大;大型钢构件(钢管和钢板等)吊装困难,塔吊吊装困难;高大模版需要高支架支撑,质量要求高。

2.2采用超深基础

超高层建筑体量大,支撑主体的地基必须达到足够的强度,多采用深基础,并且持力层嵌入微风化岩层。地下室层数多、深度大,不仅要满足功能方面的要求,如人防面积、停车位数量等,而且需要解决施工过程中的结构抗浮问题。基坑支护、止水帷幕、地下水降排、土方开挖等是深基坑施工的关键环节,而超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土壤变形大,基坑支护困难,质量控制点多;地下水降水施工困难,止水帷幕不易闭合,质量漏洞较大。

2.3施工难度较大

超高层建筑高度特性决定结构必须具备足够稳定性,基坑开挖条件复杂、基础埋置深,高度的不断增加和造型多变都会使得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难度增大,施工作业空间狭小导致施工作业相互干扰大,从而增加了施工安全风险,降低施工效率。

2.4垂直运输量大

超高层建筑施工垂直运输系统负荷大,不管是塔吊吊装还是施工电梯,其运行高度极高、安全系数要求高。随建筑高度的增加,组织施工的人员、材料、机械等都会成倍增加,由于垂直运输设备有限,而且设备循环时间长,造成交通流量的急剧增加,在影响施工速度的同时,降低了垂直运输设备的使用效率。重视外立面设计,大面积甚至整体采用大型单元式玻璃幕墙,单元式幕墙的预制、吊装、高空作业、预埋件的质量控制等成为较大的技术难题,偏差计算、拼装、嵌缝、检验等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严格。

2.5大量使用新技术

建筑业十大新技术的出现,为超高层建筑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超高层建筑区别一般建筑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十大新技术的全面应用。但是这些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也给超高层建筑施工带来高风险的质量管理问题。在十项新技术应用不到十年间,新材料和新工艺在施工时并没有详尽的指导方案和措施,并且操作工人往往不熟悉新工艺,新技术的使用被少数人掌握,大量的工人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施工,给超高层建筑带来较多质量隐患。

2.6其他施工特点

高层建筑体量大,施工周期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恶劣天气不可避免,尤其是随着施工高度的增加,作业环境更加恶劣,给结构施工带来很大困难。超高层建筑往往功能繁多,系统复杂,除建筑主体结构外,还包含着强电系统、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等。而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保质保量完成施工,对总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能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超高层建筑子系统多,安装工程工程量大,要求精度高。装饰工程富于变化,工程量大,技术含量高、要求高,安全尤其重要,抗风压,风、水、气的密闭性要求高。

3、超高层建筑质量管理绩效评价

3.1工程质量管理绩效

绩效的定义是许多学者及管理者不断讨论的问题,从不同的学科领域出发,对绩效的认识也不同,因此对目前对绩效没有统一定义。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对绩效的测评不仅是对管理效果的测量和评价,还包括对产生管理效果的组织能力或活动的测量评价。从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与绩效的定义可以看出,通过系统的质量管理活动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工程质量管理绩效,其包含两部分内容:组织质量管理活绩效和执行结果的绩效。

3.2工程质量管理绩效评价

①绩效评价理论

绩效评价理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用于公司控股业绩的评价;在70年代则主要采用利润、投资报酬率等纯财务指标来进行业绩评价;80年代己形成了以财务指标为主,以市场占有率、服务满意度等非财务指标作为补充指标的业绩评价方法体系;到90年代,全球经济面临着一体化趋势、市场竞争口趋激烈,在这一背景下,企业需对改进原有的绩效评价体系,而更加注重对创新、知识资本等非实体指标的评价,从而建立与这一特殊时代相适应的绩效评价体系。

②工程质量管理绩效评价

质量管理绩效评价在我国的实践处于初级阶段,随着2001年全国质量管理奖的重新设立才引发国内对质量管理绩效研究的关注,相关的研究也是基于国外绩效管理理论发展起来的。上海朱兰质量研究院是我国较早开始研究卓越绩效的单位,并对质量绩效的自我评价模型和方法进行了研究。虽然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了IS09004国际标准旨在提高质量管理绩效,但是对于标准的关注和研究过少,缺乏对实现卓越目标的绩效改进过程的充分认识。

3.3超高层建筑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绩效评价

超高层建筑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是一项在技术层面及政策层面的宏观研究。要综合衡量超高层建筑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绩效,体现其全面性、客观性,在选择绩效指标的过程中必须科学、合理,形成一个完整的超高层建筑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旨在保证建设工程的顺利完成,建立持续改进的氛围,为未来的建设项目提供借鉴,从而提高建筑业整体质量水平。超高层总承包企业往往代表了行业中管理的较高水平,促进总承包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带动整个建设行业质量管理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推广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绩效评价,一方面可以收集、整理资料,通过数据计算来判定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绩效的优劣,另一方面可以让绩效说话,超高层项目质量管理背后隐藏的问题可以从绩效结果中得到明显反映,在接下来的决策和管理工作中可以据此来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张俊平.强化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有益探索[J].科技传播.2012(24):78.

[2]王蒲.高层建筑施工控制要点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26):98.

[3]李建华,余红兵.超高层建筑施工管理质量问题及提高策略[J].中华民居.2012(01):111.

上一篇:浅谈建筑工程中施工质量控制 下一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