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家电智能化靠什么落地?

时间:2022-08-05 05:01:33

美的家电智能化靠什么落地?

智能制造的基础,必然是智能化产品。尽管智能家电已经被业界“玩”了很多年,但是目前真正将它切实落地,深入用户场景中,能让市场买账的,似乎谁也不敢妄加断言。美的在这方面正做着低调的努力。

“做中国最好的电饭煲,卖到日本去”,小米创始人雷军此话貌似要用新国货理念推动中国制造业升级。而近期,售价999元的小米智能电饭煲已经出炉。

对于国人蜂拥到日本买电饭煲这件事,连专注做空调的格力董事长董明珠也深感气愤,立志要让“中国人不用去国外买电饭煲了”,而且格力两年前确已进入了电饭煲市场。

但能不能做得比日本的电饭煲更好,或者至少赶上日本水平,就另当别论了。

事实的确很残酷。恰如雷军所说的:起初以为是大家迷信国外产品,后来他仔细研究了日本的电饭煲,发现他们的确做得非常好。

相比之下,美的“吞并”日本东芝白电业务,则显示出这家白电巨头更大的雄心――借助东芝的技术和优质资产,向品质升级,并加快家电智能化的步伐。这给美的原本就占据国内小家电市场第一的优势,增加了进一步扩张的筹码。

在智能家电领域,美的一直小步快跑。两年前其提出“双智战略”(智能制造和智慧家居),到现在对家电智能化的研发投入达40亿元,目前已经取得不小的战果――这从3月份在上海举办的2016年家博会上,美的一口气推出22款智能家电产品的强大阵容,可见一斑。

智能制造的基础,必然是智能化产品。尽管智能家电已经被业界“玩”了很多年,但是目前能真正将它切实落地,即深入用户场景,能让市场买账的,似乎谁也不敢妄加断言。原因何在?

因为你并没有切中消费者的“痛点”。更深层来看,很多智能家电未能契合真实的使用场景或者体验不佳,是消费者不能痛快接受的最大理由。“不围绕用户需求、不聚焦用户使用场景的智能化都是空中楼阁,因为概念需要用技术和能力落地。”这一点,美的集团副总裁、中央研究院院长胡自强一语中的。

美的的底气何在?在智能家电方面,美的经历了哪些不寻常的探索?

真智能,在于“场景智能化”

炎炎夏日,当人们拖着全身的疲惫回到家里,却发现空调遥控器不见踪影了,心情会大打折扣。而此时,如果只需向空调摆摆手或者打声招呼,空调就会自动开机;走到空调旁边,有智能摄像头会自动识别主人手势,并开启最熟悉的温控模式,这样的智能空调是不是很给力?

就在《中外管理》记者参观、体验美的家用空调事业部时,一款即将上市的智能空调,正是要帮助用户解决“方便而舒适”这个最重要的需求。

看来,空调遥控器可以毫不犹豫地扔掉了!

家电智能化让生活变得更加“高科技”。然而,现在不少人对智能家电的认识还停留在粗浅的层面:只需通过手机App,即可实现对空调的远程控制、电量管理、自动升级等操控;或者用手机App操控智能冰箱,可以随时随地掌握家里冰箱储存的食物状态。

这是真正的智能化吗?

胡自强对此并不认同。“智能化并非简单的加法,而是建立在核心功能基础上,深度挖掘用户需求后作出的延展与智能升级。”他对《中外管理》说。智能化的基础首先是用户对产品的稳定和持续使用。“智能化必须以产品为基础,产品功能是1,这是前提。智能是0,是基础之上的迭代升级。没有前面的1,智能化这个0,永远只是一个空空的概念,无法落地。”

胡自强的这番话,道出了如今智能家电发展所面临的最为尴尬的问题。“做加法”成为多数家电企业甚至互联网企业进行智能化的一种普遍认知,远程遥控成了一种智能化的“代表技术”,有的产品仅仅增加了一个手机遥控App,就将自己纳入智能产品的行列,最后的结果不仅没有智能化,反而影响用户体验。“做加法大家都会,但是对于挖掘用户核心痛点,做不到就是无用功。”胡自强说。

而事实上,放眼全球市场,以满足场景需求为目的的智能家电才真正受到欢迎,市场也正在走向繁荣。这尤其是反映在国外家电企业,比如惠而浦在智能小家电的良好市场表现上。公开信息显示,惠而浦的白电业务在全球多个地区占有优势市场份额,如在北美、巴西、俄罗斯、印度等市场,都有着第一或第二的市场占有率。如今在智能家电的拓展上已经和谷歌联手研发产品。

在胡自强的逻辑中,智能家电关键是要在产品功能上做减法,而不是让产品变得更复杂。怎么做?最重要的是要找到用户的痛点。而“如何了解用户需求”,成为美的这两年投入很大精力研究的方向。

自2012年以来,美的从产品前端创新开始,就试图和用户“连接”在一起,让智能化进入使用场景。通常,一项技术用在什么产品上,传统方式是做市场调研,而现在是去跟用户进行深度交流,切入到用户使用环境,比如到用户家里和他们交谈,了解他们在使用时遇到什么问题,迫切需要强化哪些功能,以此作为美的产品研发指导性方向。

“我们认为智能场景的构建,更多的是基于对用户习惯的理解,进行深度分析,从而提供解决方案。”胡自强说。

以上述智能空调为例。根据美的家用空调负责人介绍,通过在空调上方装置摄像头,手势识别即可完成开关机、调节温度的智能设计,就是基于用户角度来达成的。而这个设计诉求,最早是源于用户的一条理想化建议,而后美的研发团队和粉丝用户一起来完成的。

通过智能系统了解用户的感知和需求,这款智能空调已经实现人工智能。

但这还不够。“(家电)智能化的本质,必须让用户感觉更方便,更舒适,更健康,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让产品完成迭代。”胡自强进一步解释。这是美的下一步要做的。

基于场景的互通互联

再好的产品触点与场景设计,如果仅仅实现单点操作,那也只是功能上的升级。现实中有很多智能单品没有抓住用户痛点,只是从科技上追求新奇,导致产品沦为鸡肋。

胡自强认为,从应用场景层面来看,近几年智能家电的发展并没有取得很大突破,而是“大家都在单品智能化这条路上跑”,美的也不例外。这也正是智能家电发展到今天遇到的关键瓶颈之一。

那么,什么才是对消费者真正有价值的智能家电?

胡自强给出的答案是:必须充分考虑到消费需求,进行智能场景构建,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对一个孤立的功能点提供解决方案。“未来,智能家电一定会发展到基于场景的互联互通和用户增值服务。但很显然,目前还不够成熟。”他解释。

美的也曾经在这方面走了一些弯路。根据胡自强的描述,以前的智能产品也有一些基于用户场景的互联互通方案问世,但普遍问题是“痛点不痛”,要么不能给用户提供更多价值,要么功能复杂、缺乏良好的体验。现在,美的研发产品的原则是感知用户需求,然后学习用户习惯,帮助用户做一些决定,最终让用户感觉到使用更便捷。

以厨房为例。现代人最关注的是什么?是健康。现在家里最大体积的家电是什么?是冰箱。在智能化浪潮下,冰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胡自强称:美的对冰箱的定义,不只是储存、保鲜食物的空间,而是要将食材管理、药物储存管理、人体健康管理集合,也就是让普通冰箱变成一台智能化的“人体健康智慧管家”。这听起来有些虚幻。

但最终要靠产品说话。根据美的生活电器负责人的介绍,在冰箱上嵌入图像识别和智能标签技术,可以随时告诉用户食品存放的位置、时间、新鲜程度、提醒用户及时补充短缺食品,让食材极力保鲜,这是人们期待的智能冰箱。

有了健康的食材,是不是还可以实现智慧便捷的烹饪呢?

“如果晚上6点请朋友来家里吃饭,就可以提前把所有食材配好放在锅里,轻松点击一键开锅,所有食材在6点钟准时出炉,尽可满足吃货朋友的需求。如果你不知该怎么准备食材,微波炉将提供很多菜谱,帮你轻松搞定美食。”胡自强描述,“从健康到烹饪,中间需要一系列智能烹饪产品连接。”

简单地说,通过智能交互技术解决复杂操作问题,甚至让不会做饭的人也能跟着微波做出地道的清蒸鱼。这样的生活场景,美的智能微波炉可以完全实现。

产品诞生背后,没有巨大的付出决然不可能。为了将“双智战略”作为未来的着力点,美的将原先研发体系的组织构架进行了大幅调整,以胡自强为主导的研究院作为后盾,一些人做颠覆性的先行技术研究,一些人做通用性技术研发,还有每个事业部下面每个产品都有研发团队,去做未来3-5年的产品创新和技术积累。

但与此同时,胡自强也坦言,做这样的投入需要耐心,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要逐渐培育起创造新价值的能力,才能得到相应的投资回报。而作为董事长的方洪波,对此尤为关切,每次开会有重大议题讨论,他都会亲自到场。

“产品有了互联互通以后,如何能够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和我们产生更多的联动,联动过程中还能对产品进行迭代提升,改善产品与用户的体验。这都是今后需要我们做的事。”胡自强坦率地讲。

创新驱动下,目前智能家电产品在美的产品结构中已占到40%,未来只多不少。以现在的销售情况看,2016年美的智能单品出货量将达3000万台。

智能化落地的关键:去中心化

要实现家电智能化的全覆盖,上述做法仍然不是打造智慧生活的最终形态。

在解决基于场景的互联互通方案后,胡自强称,美的需要做的是,再进一步考虑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比如与辅料配送、维修保养、购物等环节的高效打通。

拿上述智能冰箱来说,要成为一台智能化的人体健康智慧管家,谁为用户提供食材建议,谁负责食材的配送问题,谁成为用户的健康管理顾问,如果相关链条上的资源体系不能打通,就无法给消费者提供智慧生活的服务。

在此过程中,美的不是“通吃”,也不可能完成所有环节的服务。其实背后需要依托一个强大的专业团队来协作,共同完成智慧生活平台的搭建。

那么如何打通?

美的首席架构师李强给出了智能化落地的关键词是:“去中心化、资源共享、生态共建。”在去中心化的策略主导之下,将来从终端、云到服务,美的都要实现真正的开放。

但是目前来看,“中心化”依然是制约智能化发展的一个桎梏。尽管厂商有很多交叉合作,但各行业之间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在方洪波眼里,企业的封闭和片面发展,都不能为用户创造智慧生活的完整体验。

“家电企业未来的发展,要么在一个系统之中,要么在一个平台之上,单打独斗的空间越来越小。当然这种趋势的形成可能需要时间,但是改变一定会发生。”这是方洪波对未来的思考,也反映了美的未来的战略一定是打破孤岛,建立开放平台。

在这个开放平台上,美的思路是与引入各方合作伙伴,与他们之间建立或耦合式或嵌入式的合作关系,彻底打通第三方云平台,实现业务的互通互联。目前,中粮、华大基因已经和美的组成了给用户从营养食材、食谱到营养搭配等一体化管理的“兄弟连”。其中,在营养食材的搭配上,中粮的云平台会成为美的“营养来源”。

有人说,美的在悄悄地学习海尔,但方洪波理解的开放平台有所不同,美的认为自己在下一盘更深入用户生活的棋。

然而,现在的关键路障也是打通。李强坦言,现在最大的难题就是一项技术接入进来后,怎么给用户提供更好、更便捷的体验。也就是说,智能技术要与生活场景形成一些联动,让它在实际应用场景下发挥作用。

“技术不需要太过花哨,只要让消费者感受到有用就已经足够。”李强说,至于怎么将它落地,美的确实还有很多路要走。这恰恰是“去中心化”给传统企业带来的一个挑战。

而基于智能家电的增值服务,一旦形成新的商业模式,美的未来则可以充分放大。胡自强毫不否认现在美的在智能家电的后端服务上才刚刚起步,但这也是必经阶段,“我们觉得最重要的是为用户创造价值,有了价值以后再去考虑怎么做商业模式。”

未来构建什么样的智慧生活平台,美的对智能化目标全面落地的预期――至少需要10年。

上一篇:美的蜕变从制造走向“智造” 下一篇:智能制造不等于“智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