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朗读,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时间:2022-08-05 03:28:36

注重朗读,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里我结合自己十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对朗读教学谈几点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个性范读,提供榜样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及理解很需要引导,尤其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有感情的朗读不会把握,那么怎样在课堂中恰当运用朗读教学呢?笔者认为,范读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把感情完全融入文章当中,心境随着文章跌宕起伏,激昂处一路高歌,委婉处柔情似水,使自己的心灵和文章发生碰撞,学生受到感染,也会忍不住欣喜地将文章吟诵,慢慢欣赏文章。学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有声有色地朗读不仅能帮助学生正音,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丰富学生的词汇,而且还可以为学生的口头和书面的表达打下基础。

二、夯实基础,有法可循

1.教师要在平时注意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

学生要读正确,就要有一定的识字量和扎实的普通话语音基础。此外,汉字音、形联系和形、义联合对阅读水平也有明显的影响,这些都进一步说明了识字对于学生阅读的影响,而以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为目标的朗读教学又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见字形能正确读音与朗读有明显的直接联系。教师过多依靠范读来指导学生朗读是不够的,学生通过听来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强化汉字的音、义联系,对于形成朗读能力所需的形、音联系可能收效不大。从这个意义上讲,朗读和普通话语音及识字教学具有密切的联系。

2.有感情地朗读与语音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密切关系

读出“感情”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感情内涵。简单说就是深入理解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精辟,深刻地把握文章中心、领悟文章精髓。二是感情的表达方式。学生们听老师读得很美,但自己读时却读不出味来,找不到美的感觉,此时老师就必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首先引导学生感知文字内容,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会断句,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接着让学生浮现形象,展开想象,通过想象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画面”,再通过画面品味语言,然后把握好语调、语气、语速,边想象边领悟边吟诵。这样反复启发引导,反复诵读,直至学生最终领悟文章,找到美的感觉。

三、读中悟情,情中创新

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必须有机结合。在《鸟的天堂》一课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我请学生试读,并提醒他们:“怎样才算正确的读?”结果,有的学生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学生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学生对上下文理解还没有到位。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才恍然大悟,他们知道了应该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两二棵”。学生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体会也就更深刻了。

四、多种形式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作为老师,在进行朗读训练时,还要注意多种形式结合,进一步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下面我将介绍一些课堂实用的方法。

1.个别学生朗读

这可在分析课文前,指定学生朗读,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要分析的那段课文上来,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了解。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分析、讲解。学生的个别朗读,要做到发音清楚、洪亮,态度大方。读完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绝对不允许对读得不好的同学讽刺挖苦。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漏读、错读之处及时给予纠正。

2.分组朗读

这是一种集体朗读的方式,集体朗读要求朗读整齐,快慢适中,顾全大局。分组朗读因为要相互衔接,学生朗读时注意力要比较集中。分组朗读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种竞赛模式,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自由朗读

自由朗读时,可以让学生反复试读,体会语调、语速、感情。这种朗读不受集体约束。

4.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读出人物的语气,表达出人物的感情,要通过人物语音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情随声出,其乐融融。这种读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感情,有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所以学生对分角色朗读更感兴趣。

总之,语文课堂注重朗读,能让师生互动更加频繁,更有助于师生交流,也能让学生有更多收获,真正地将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上一篇:让一年级孩子书声琅琅 下一篇:浅谈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