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凝剂及缓凝减水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时间:2022-08-05 01:14:35

缓凝剂及缓凝减水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摘 要:缓凝减水剂能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使混凝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其可塑性,在大体积混凝土的连续浇筑中,以利于浇筑成型,同时降低水化热,延缓水化放热高峰,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本文讨论了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缓凝剂;缓凝减水剂;混凝土;影响

Abstract: retarding superplasticizer can delay the setting time of concrete, the concrete in a long time to maintain its plasticity, mass concrete pouring in a row in order to facilitate pouring molding, while reducing heat of hydration, delaying the heat of hydration peak, reduce the temperature crack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retarder retarding superplasticizer on concrete performance.

Keywords: retarder; retarding superplasticizer; concrete; impact

缓凝减水剂是指同时具有缓凝与减水作用的外加剂。缓凝减水剂主要品种有糖钙、木钙、木钠。缓凝减水剂是由合理的缓凝、减水组份复合而成;在夏季高温条件下能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使混凝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其可塑性,在大体积混凝土的连续浇筑中,以利于浇筑成型,同时降低水化热,延缓水化放热高峰,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是夏季施工常用的外加剂。本文讨论了缓凝减水剂对混凝土的影响。

1.对新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1.1延缓混凝土初终凝时间

缓凝剂主要是在水泥、混凝土终凝以前起作用,在终凝完以后对水化反应的影响就不大了,但由于缓凝作用,会对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有所影响,各种缓凝剂对初终凝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见表1。

随着缓凝剂掺量、品种的不同,以及水泥品种、配合比、用水量的不同,缓凝时间是不一样的,而且初、终凝间隔时间也有长有短,选用时应注意。

1.2降低水化放热速率

众所周知,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与混凝土裂缝产生有密切关系。早期水化太快,温升大很容易出现一些裂缝,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又不容易散发而造成内外部温差太大导致了裂缝的产生。

缓凝剂及缓凝减水剂的作用可以抑制水化放热速度,减慢放热速率和降低热峰,从而防止了早期温度裂缝的出现。

由图1可以看出,使用普通减水剂与缓凝减水剂对水化热抑制的程度差别很大,由图还可以看出不同的水泥对同一种减水剂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

1.3降低坍落度损失

缓凝剂及缓凝减水剂常常能控制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经时损失。经常使用的有糖钙、柠檬酸、三聚磷酸钠、蔗糖等。它们有显著的延长初凝时间,同时初、终凝时间间隔也较短,既降低了坍落度损失,又不致影响早期强度的增长,见表2。

2.对硬化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2.1对强度的影响

从强度的发展来看掺缓凝剂后,混凝土早期强度比未掺的要低一些,特别是1d、3d强度会低一些。一般7d以后就完全赶上来了,而且有所提高,28d后都较不掺的有相当幅度的提高,至90d仍保持提高的趋势。对于抗弯强度也有大致相同的趋势,只是不如抗压强度那么明显,如表3。

此外随着缓凝剂、缓凝减水剂掺量的加大,早期强度降低得更多,强度提高所需的时间更长。但如果掺量过大、缓凝时间过长,则由于水分的蒸发和散失会对混凝土强度造成永久性不可恢复的影响,见表4~6。

2.2对收缩的影响

一般来说,对混凝土的收缩略有一些影响,使收缩值增大一些。而且随着掺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外加剂标准中也允许收缩值在不大于135%的范围之内。

2.3耐久性

掺缓凝剂及缓凝减水剂混凝土的耐久性,基本上无大区别、但因强度值有所增加,耐久性只会变好而不会变差。后期强度的增加是由于早期水化物生长变慢,而得到了更均匀分布和充分的生长,使水化物搭接得更加完整和密实,应当是有利于抗渗和抗冻融性能的提高。

缓凝剂及缓凝减水剂在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田培、王玲.国家标准GB 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指南[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2] 陈建奎.混凝土外加剂原理与应用.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

【文章编号】1006-2688(2014)03-0001-03

【作者简介】王清清(1985-),女,浙江绍兴人,浙江禹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施工管理。

上一篇: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产品价格动态调整的门限... 下一篇:中国省域大中型工业企业R&D效率的空间差异性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