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史奇观:土法上马烤炸药

时间:2022-08-05 10:58:52

1947年4月上旬,为了打通南北满解放区的联系,从根本上扭转东北战局,东北民主联军准备向军发起夏季攻势。按照作战计划,在南满和北满的民主联军主力行动的同时,以第6纵队向拉法、吉林一线出击,歼灭分散孤立之敌,收复小城市和广大乡村。

拉法至吉林的铁路线长百余里,为了打通拉吉线,在炮兵力量有限的情况下,6纵首长决定由工兵配合步兵部队使用炸药摧毁沿途守军的碉堡等军事设施,为大部队开路。为此,特地用大车从哈尔滨运来3万斤炸药。没想到第一次试爆用了7个雷管都不能起爆。这个情况报告到纵队司令部,洪学智司令员、杨国夫副司令员等几位首长十分焦急。作战计划已定,发动攻击的时间迫在眉睫,怎么办?情急之下,杨国夫想起有一个现在16师48团当参谋的老部下霍兰田,他曾在鲁南抗大一分校学过工兵专业,或许有办法。

弄清情势后,霍兰田马上投入试验。他拿起炸药看了会儿,又摸了一下,感觉有点潮湿。他想起过去在抗大一分校时,教员曾讲过,炸药要用蜡纸封包好,以防受潮。炸药含水量占0.5%时,是好的;含水量占1%反应就有些迟钝,但还可以用;含水量占2%就失效了,燃烧时冒白烟;含水量占2.5%以上就全部报废了。这批炸药不起爆,应该就是保养不好以致受潮的缘故。但如何排除水分呢?在太阳下晒?眼下吉林的天气还冷,何况时间紧迫,就是晒,这水分也不一定马上能蒸发干。思来想去,只能用锅之类的工具烘烤。霍兰田决定先烤一点试试看。

炸药毕竟是易爆物品,虽然已经失效,但用烘烤的办法,无疑有着相当的危险性。但霍兰田顾不上那么多了。他找了块空地,用石头架起灶,从一家逃走了的地主大院内找来一些大小不一的空罐头盒子放到灶上,装上一点失效的炸药,点燃高粱叶子,便开始了烤炸药试验。

第一次,先用小火烤。烤着烤着,炸药上面出现了一层泡沫。这泡沫呈现出蛋清色,一看就知是水分。为了安全,霍兰田不敢再烤了。熄火后,等炸药半冷却时,他用高粱秸子卷上纸炸药内,全部冷却后,将炸药从罐头盒中拨出,并取出纸卷的高粱秸子,换上一个雷管去试爆,结果有点爆炸声,虽很不脆,烟雾也很淡,但让他看到了希望。

第二次,在炸药出现蛋清色水分时,不熄火,继续加温。等到表面没有泡沫了,呈现出光度,冒的烟呈黑色又不全黑,还带有浓浓的气雾时熄火。冷却后再试爆一下,爆炸声比第一次脆多了,但烟雾效果还是不够理想。

第三次,一直烤到炸药表面上色泽黑黝黝地放出光洁亮光,冒的烟少而黑时才熄火。冷却后,炸药的光洁亮度已和平时使用的炸药一样了。他马上兴冲冲地去向杨国夫作了汇报,然后一起到野外试验。杨国夫亲自察看地形后,指着一块已经没有石碑的伸长脖子的石龟底座说:“就在它下边放炸药,试试威力如何!”结果,四五十厘米粗的石龟脖子被炸断了。杨国夫兴奋得连声叫好。

就这样,通过烘烤,3万斤失效了的炸药“起死回生”,及时派上用场。拉吉线上,爆破技术大显神威,6纵各部用它炸碉堡,断桥梁,从拉法一直打到了吉林市的龙潭山下。

(电子邮箱:)

上一篇:画影图形,有图有真相的通缉令 下一篇:康有为曾是炒房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