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春阳:虚静空明人生如画

时间:2022-08-05 10:56:29

走进霍春阳的画室,一股纸墨的淡雅香气扑鼻而来,再加上古朴的陈设以及满墙未装裱的字画,不禁让人沉浸在中国传统艺术的氛围下,若再能品上一杯清茶,便可让人沉静下来,细细思考人生,也难怪许许多多的名作都诞生于此,一个好的创作环境对于画家来说至关重要。

画案前的霍老正在观摩前人的画作,花白的头发显现深厚的人生阅历,简单而整洁的风衣凸显艺术家的气质。霍老见到笔者很热情,谈吐文雅落落大方,从这位鹤发童颜的大师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文化底蕴实在令人折服,这也让我们的夏谈更加轻松和惬意。

求学之路

霍春阳的求学经历要从他的家庭谈起,霍家祖辈书香门第,爷爷是一名秀才,酷爱收藏字画,家里摆满了名家名作。受家庭背景的熏陶,霍春阳从小就欣赏国画,并且逐渐喜欢上了这门艺术,热爱生活的他总是学着画院子里的花花草草。“我从小就对植物、花草、树木很感兴趣,没事的时候就要拿出笔和纸来画上一幅,可以说要是哪天没有画画,心里还真不舒服。要说天赋可能有那么一点,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天生喜好、热爱生活,也许我天生就是画画的材料吧。”霍老的话风趣幽默,谦逊中带着对绘画的执着与热情,如今他所取得的成就都要归功于小时候一点一滴的积累。

名师出高徒,从小的绘画基础固然重要,但名师的指点更是必不可少的成功关键。说起霍春阳的启蒙老师,那就是曾师从徐悲鸿、李苦禅等书画名家的孙其峰老先生。当年正是因为孙老先生的慧眼识金才成就了一代名家的霍春阳,而霍老也是对恩师的教诲念念不忘,“与孙先生结缘真可以说是机缘巧合,他从众多的学生中相中了我,并带着我一同作画。当时是期间,花鸟画并不被大众所接受,孙先生却依然带着我潜心研究花鸟画的技艺,我们五、六年都在一起同吃同住,每天都可以得到他面授机宜。那些年可以说是我绘画技艺突飞猛进的几年,所以我最应该感谢的就是我的老师孙其峰老先生。”霍春阳对于恩师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虽然如今成为名家的他在很多方面超越了恩师,但霍老丝毫没有忘记老师的教诲,依然保持一颗平常心寻求自我升华。

画中之意

霍春阳的花鸟画在艺术界拥有很高的地位,在谈及国画中他对花鸟画的偏爱时,他并没有把国画的分类看得那么明显,反而为我们形容出一个不同的境遇。“我们知道现在社会上把国画分为很多不同的门类,比如像人物类、花鸟类、山水类等,但在我心里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分,画如其人,每位画家的情感都是通过他的作品表露出来,可能有人用豪迈的山水画;有人用细腻的人物画;有人用婉约的花鸟画,但归根结底都是对自身情怀的抒发和对生活的热爱。其实作品好坏的关键并不在于画什么,而是要看画家本身对于事物的认识,对于生活的理解是否到位,就像我经常画的花鸟画,看上去简单、空明,但正是从这一草一木中,你能体会到作品的绝妙之处,每一株生命都是不同的,它的特点和情感是要通过画家的笔表现出来的,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霍春阳的一番话让人体会到另外一种境界,其实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作品都只是表象上的区别。而国画的真正魅力就是要通过绘画本身去体会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

霍春阳从小学画至今,所创作的画作难以计数,问及印象最深、最有意义的作品那就不得不提1976年与孙其峰老先生共同创作的《山花烂漫》了,对于当时创作的情形,霍春阳依然记忆犹新,“记得当年我和孙先生一起出去采风。正好赶上迎春花开的时节,看着满眼迎春花开的胜景,孙先生就萌生了画一幅作品的想法。之后回到画室,我们一起讨论了创作思路,尤其是在颜料、颜色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做了比较成熟的构思。之后用了一两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这幅作品。没想到它在中国首届美术双庆展中获得大奖,并且让大家广泛地熟悉和喜欢我的作品。可以说《山花烂漫》的成功是我创作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它让我对于自己的作品更加有信心,也是对我几十年来在艺术境界上不断追求和突破的一个肯定,当然我最该感谢的依然是我的老师,没有他的帮助和教诲也不会有我今天对于创作的感悟。”

为人师表

对于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霍春阳并没有停滞不前,他不仅在绘画上追求更高的升华,而且还教书育人,将自己的毕生所学以及对于绘画的感悟传授给更多的学生。“我从事绘画这么多年来,经验积累了一大把,也走过不少弯路,如今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中国绘画的特色和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学有所成。常年来,我一直在全国各地的学校作演讲,将自己对于绘画的理解讲述给大家,而且庆幸的是成效不小,我想这也是自己作为一名画家所能欣慰的事吧。”

霍春阳带学生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他为每个学生都准备了一本《论语》,说到教书育人霍老的话显得语重心长:“国画是我国上千年来所形成的艺术形式,它是我们民族的精髓,如果我们想要学好绘画就必须培养自己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孔子的儒家思想一向是我国的瑰宝,它可以教会我们从成人、立人到达人的蜕变过程,是我们民族的灵魂,也是我们中国书画家必备的修养。可以说,要想学画先学做人,只有拥有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才能将自己心中的情感通过作品准确地表达出来,而这也是一个修身的过程,其实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是这样,学会做人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现在的教育在传统文化的培养上所做的工作还很不够,并且西方的思想对我们的艺术创作冲击也很大,这对我们走好国画的创作之路是不利的。当然,我本身并不排斥西方文化和艺术,它也是多元民族的一种文化,但我们应该在学好自己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去包容地看待外国的艺术思想,这样才能做到仁者无敌的境界。我最近的讲学也一直在强调传承传统文化的问题,并且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和很多听众的重视和认同,这是个可喜的现象,希望我们能共同呼吁社会大众,尊重我们的传统文化,它才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做人之本。”

“三人行必有我师”,霍春阳的儒家思想在他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并且影响着他的学生们。作为一代书画名家,他教学生画画的过程更像是朋友之间在探讨画技,很多时候他也会在学生的建议下将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了解霍春阳的人都表示,生活中的霍老一向很谦和,完全没有大师的架子,让人不得不发自内心地钦佩和敬仰。

坚定笃行

作为一名书画家的成长道路上,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坚定笃行的品质。很多人往往就是受花花世界的种种诱惑所累,迷失了自己的创作方向,最终功亏一篑。作为功成名就的过来人,霍春阳对这种现象也是痛心疾首。

“现在这个社会诱惑太多了,回首我走过的一路真的是处处陷阱,如果你没有坚定的意志真是很难修成正果。如今在书画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很 多人小有名气就沾沾自喜,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上的丰厚,在创作道路上不思进取,受利益的驱使而画画,往往是丢了自己的风格弄得高不成低不就,可惜了十几年的苦功,最终成不了大家。其实,这个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缺失,现在社会的人这种传统文化的素质比较低,辨别不清周遭的诱惑,没有广阔的胸襟和博大的情怀,甚至有的人根本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要学习作画。最后误入歧途将自己的前程尽毁。所以我现在的讲学对于绘画技法方面讲得并不多,重点都放在丰富大家精神文化层次方面所欠却的东西,如果思想没有纠正,即便有再高的绘画技艺也是枉然,这一点是我们每一个画家所必须重视的问题。中国书画界今后的发展和希望需要后人有坚定笃行的精神和态度,如何抵御外来的诱惑和干扰,保持一颗平常心地静心钻研正是我们目前最需要做到的。在此,我也希望书画界同仁们和我一起努力,为了中国国画艺术傲立世界艺术之林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段话霍老讲得十分中肯,从他凝重的表情中能够体会到他对当今中国书画发展的担忧。的确。作为一个在业界享誉盛名的大师,他所经历和体会到那些来自社会的不良因素正在侵蚀着中国传统书画界的根基。而今天,作为一个思想文化的传播者,霍春阳把这股人间正气带到了全国各地,我们也能欣喜地看到这种文化的追随者和赞同者的队伍正在逐渐庞大,这不由得让我们对这位博学大师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正是在为我们的传统艺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生如画

从勤学苦练到教书育人,从功成名就到传承文化,霍春阳已经走过人生大半,回首他与绘画结缘的这一生,霍老将其总结为“人生如画”这四个字。“我的人生就像我的画一样,逐渐成熟被世人所喜爱和接受,这也是我此生最大的欣慰。之所以能让我获得今天的成就,就是因为从事了绘画行业,所以我最该感谢的就是绘画。这是一项完善人格的工作,又是一个修身的专业。它带给我的不仅是绘画本身。而是价值观和思想素质的升华。绘画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更让我学会了做人,只有学会做人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才能受到世人的尊重和认可。绘画给了我一个十分完美的人生,如今也是我回报的时候了,现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将自己的毕生所学贡献给社会,让世人回归传统、注重思想,当今社会充斥着太多对人类文明发展不利的因素,一些没有价值与文明不符的事物在诱导很多人走向不归路,现代的科技也有不利于社会发展的一面,所以我们必须让大家体会到传统思想文化的质感,做为一名文化精神的传播者,一定要尽我所能将传统文化传承给更多的人,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真正的在世界上强大起来。”

上一篇:打造京城高端收藏CBD 下一篇:洪建华:“徽州竹木雕"杰出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