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真实水平盖过郑板桥

时间:2022-09-20 11:07:57

在中国书画史上,画作数量最多,问题最复杂的,首推董其昌和金农二人,而和董其昌对找旁人作画讳忌奠深不同,比他晚生一百多年的金农,却高调宣称自己的画作大都是。按说,画的大量存在,自然会影响到画价的走高,但这位冬心先生的传世画作,却在当下的拍卖场上,违背常规地率创新高。带着对金农书画创作的种种疑问,本刊记者走访了著名书画鉴定家、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蔚星先生。

90%金农画作非真迹

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虽然在50余岁之后才开始大量作画,但在短短的20多年里,他出手不凡落笔生花,为我们留下了很多传世名画,也赢得了后代名家的尊重。徐悲鸿对金农的艺术评价极高,曾用南唐董源的巨幅中堂山水《溪岸图》与张大千换取金农的《风雨归舟图》,并将这张画视为中国山水画第三神品。现存于徐悲鸿纪念馆。

张蔚星说,金农在中年时期开始了他的绘画创作,但目前没有看到实物,所以依据传世画作的纪年款,学术界将金农开始作画的时间定在了他的55岁。作为一名职业画家,金农画作的存世量很多,但其中有大量的作品,徐邦达先生认为传世的金农绘画作品基本上是。金农也曾公开说,他的画都是自己的学生罗聘和项均的。目前,书画界普遍认为金农亲笔画作的数量不足所有传世画作的十分之一,市场上流传的金农画作,90%都是画或者赝品。同时,金农画作的艺术水平区别也很大。例如。同是传世金农的梅花,因为有罗聘、项均、汪士慎等人为他,所以风格差异很大。但金农画的款识多是他自己题写,而且金农喜欢题长跋。款字的真假是我们区别金农画与完全造假的赝品的重要尺度。

从书画市场上看,金农的画价因为大量的存在而受到很大影响,很多人因此选择放弃收藏他的作品。其实,扬州八怪的其他人也有画,但他们不公开,金农大张旗鼓地宣传自己的画,使他的画价在后世“很受伤”,至今仍与郑板桥有很大的差距,拍价过千万的书画仅有10幅,郑板桥的则有20幅。

张蔚星说,郑板桥其实只在民间名头叫得比较响,而在美术界,大家一致共推金农为扬卅l八怪之首。除了徐悲鸿对他推崇备至外,仿画高手张大干对他也青睐有佳,在扬州八怪之中他只仿造金农。历史上的金农不但书法和绘画风格独特,具有开拓性,而且诗文俱佳,在清代堪称顶尖,实为泰斗级别的人物。他的画价之所以不温不火,除了画泛滥的因素外,还在于人们对他的认识不全面,不深入。其实。金农活着的时候书画作品的行情还是不错的,据郑板桥于乾隆十二年在《扬州杂记卷》中的记载,他本人和金农、高凤翰等人每年卖字画的收入,可达千金,是当时京官“一品大员”年俸的三倍,据传金家曾养有童仆六人,甚至一度还养过一个小戏班子,目前来看,金农书画的市场前景是值得期待的,亲笔画作一定会超过扬州八怪的其他人。

从近两年的市场来看,金农的画价已经逐渐走出低谷,步八上升通道。每平尺成交均价从2007年的22万元。上涨至2008年的58万元,2009年春拍更是达到了110万元。可谓连升三级。特别是在2009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中,金农1759年作《风景人物册》(十二开)以1192.874万元的高价成交,不仅创下了金农书画的最高价,也成为金农第一件过千万元成交的拍品。此作流传有绪,上有多位名家题跋和鉴藏印,其中吴湖帆题跋:

“余所见冬心翁画,应以此册为第一神品,不厌百读。”在位列成交价第二位,以528万元成交的《丝纶图》,吴湖帆也有题签“金冬心丝纶图真迹”,可见,经名家鉴赏,且流传有绪的金农画作,已经赢得藏家的追捧。

笔下漆书暗合汉简

金农虽然作画较晚,但他画技极高,笔下涉猎的对象也很多,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包,尤其擅长画梅,他的梅花以书入画,凝重浑厚。墨色清淡秀润,圈花紧密,如珠似玉,给人一种纯雅脱俗之美。他曾作题诗云:

“砚中生冰墨半干,画梅须画晚来寒,树无丑态香沾袖,不爱花人莫与看。”他的山水设色清雅,笔墨简括,布置幽奇。他的人物画以绘佛像为主,偶写肖像,用笔如写梅,桔涩稚拙。线条并不追求圆润流畅,给人一种天真疏淡的意趣。但从画作的具体面貌来看,金农的画好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和古人差别极大。简要说来,就是造型怪异,用笔朴拙。比如,他画的马,有的像狗一样,有的像猪一样。而他的笔法更是像被风吹动的韭菜一样,有很多节,看起来很怪异,完全是自己的独特创造。

据张蔚星研究。金农笔下夸张怪异的物象,并非没有源头,他的动物取自汉代画像砖上的走兽,他的人物则移植自龙门石窟中的飞天、罗汉、本尊等佛教造像。他对自己的人物画很自信,认为水平应当在张僧繇、陆探微的级别,同时以“开后世多少宗师”的题跋,宣称自己可以开后世画坛很多的门派。金农的山水画得稚拙而透明,直接影响了后世的齐白石。以徐悲鸿珍爰的《风雨归舟图》为例,这幅画中的山体不是用笔皴出来的,而是用水刷出来的,这一特点在徐悲鸿的山水也有体现。这种将中国绘画中一些非绘画的形式和绘画结合在一起的方法,是金农的独特创造。

值得注意的是,金农还很喜欢画鬼,他学生罗聘也受他影响以画鬼知名,清鬼最多的是蒲松龄,画鬼最多的是金农。但金农的鬼画中,形象不多,罗聘在一张画中能画四五十个鬼。再有,他很多画作虽然在题款上写明是临摹某位前辈名家的,但实际上和被模仿者间并没有太多的师承关系。完全是凭借自己的艺术感觉在作画,没有太多的束缚,处于一种很自由的状态。例如,他画的竹子全部像鸡毛掸子一样,叶子向上翻。他的题画诗文多是自撰之作,内涵非常深广,如他画兰花题道“苦被春风勾引出。和葱和蒜卖街头”,画马则曾题“牵向朱门问高价,何人一顾值千金”,文字表达深刻,哀怨忧愤很多。整个清代的题画诗跋,金农是水平最高者之一,与石涛、恽南田并称清代三大家。

除了风格独特的画作,让金农留名青史的还有他独树一帜的漆书。张蔚星说,金农的书法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种是隶书,第二种是手书在信札上的行书,第三类是仿宋代的老宋体,就是用毛笔仿写木刻板书,第四种是他创造的,具有代表性的漆书。和他的画作一样,以往人们认为金农的这种用毛笔刷出来的漆书是他个人的创造,但上世纪初期,在甘肃新疆一现汉简后,人们惊异地发现汉简上有的隶书和金农的漆书完全一样。可见金农漆书的创造性,是符合书法本身发展规律的。金农的漆书受到了后世很多书家的推重,齐白石和当代的赖少其都深受影响。当代很多中青年书法家也偏好于此,证明了金农的书法生命力很强。

有娈童癖的大古玩商

金农之所以在书法绘画创作上取得极高成就,和他的人生经历和独特趣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金农是浙江杭州人,出生自一个书香门第的大家族,和后世被推为西泠八家之首的丁敬是终身的好友。在早年他拜康熙朝名臣何焯为师,对文史、金石学用 力极深,何焯曾把金农的五、七言诗比作唐代的孟浩然、顾况一流,所以他很快便在江浙一代的文化圈中声名鹊起,有缘于此,他受邀参加了荐举博学鸿词的考试,虽然没有考中,但获取到天子门生的身份,并且在京城结识了很多的朋友。

张蔚星说,和扬州八怪其他人为了卖画赴扬州不同,金农的目的是卖古玩。当时他公开的身份不是一个书画家,而是一个大古玩商,他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中国鉴定界的第一流人物。据记载,金农对绘画、瓷器、铜器的鉴定十分擅长,触手即知真伪,我们现在还能够看到他经手过画作的著录,其中宋元时期的画作很多。金农的经济头脑灵活,很会做生意,当时金石学发达,很多盐商喜欢购买古代的拓本,对新拓本的需求也很旺盛。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金农亲自跑到山西、山东等地,监督他人拓制新拓本用来销售。而且,他不但买卖古玩字画,还买卖古纸。

金农的兴趣广泛,甚至有的兴趣在今人看来十分另类,甚至难以理解。他喜好旅游,即搜罗了大量文玩字画,又游遍了名山大川,最后客死湖北。他喜好宠物,养了一个绿毛乌龟和一只哈巴狗,在外面旅游时他一手牵着哈巴狗,一手拎着绿毛乌龟。行为很是滑稽。他还豢养娈童,甚至公开承认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在现保藏在浙江博物馆中,金农弟子罗聘所画的《蕉荫午睡图》上,金农上身靠在椅上午睡方酣,身旁卧一小童。罗聘为此题诗:“先生瞌睡,睡着何妨。长安卿相,不来此乡。绿天如幕,举体清凉。世间同梦,惟有蒙庄。”而好友丁敬则另题一诗,公开指认金农是同性恋,家里养了很多的娈童,而且丁敬在题写这首诗的时候,金农仍然在世,可见他本人对好友的评价是认可的。

如果说,山人的怪源于激愤。金农的怪则是性格使然,以今人的眼光来看,金农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思想套路都很怪。在扬州流传的八怪故事中,数金农的最为称奇。张蔚星说,一次,一位盐商在扬州名胜平山堂大宴宾客,金农受邀请并被奉在主宾席。席间有人提出,每人用一句古人有关“飞红”的诗句来助兴。依次轮到这位盐商时,他苦思了好久也没想出一句。众客要他罚酒,他急忙间,随口念出一句“柳絮飞来片片红”。众人听了大笑,都说是他胡诌的,白雪似的柳絮,能“片片红”吗?非要盐商说出出处来。正在尴尬间,金农起身说道:“这是元人咏平山堂的诗,他引用得很正确。”众人不信,要金农背出全篇,只见他从容诵道:“廿四桥边廿,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众人听了,一致对金农的博学表示叹服。而事实上,这是金农即时所作,为盐商解围的。受窘的盐商当然很高兴,隔日,送了不少银两给金农。

张大千仿造金农最能乱真

虽然金农的书画作品受到的影响,画价并未走出令人期待的曲线,但缘于金农在清代画坛的重要地位,以及高超的艺术水准,金农的书画也收到了造假者的“关照”,市面上的仿品可谓屡见不鲜。

张蔚星说,金农的赝品以扬州造和杭州造为主,但这类东西以低仿为主,效果很差。例如,造假者对金农的构图不了解,胡乱布局,画出来东西没有神彩可言。金农对魏晋时期的高古游丝描很推崇,在画山水楼阁时往往用细弱游丝的笔,通过细密的组织形成一种独特的富有韵味的形式。而画梅花时则用粗笔直写,如同金石落地。造假者是没有这种功力和审美能力的。只要多看多比较就很容易发现真假间的区别所在。再如,因为造假者的书法功力普遍不够,金农的漆书和行书的赝品是很容易看出的。如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的金农行书《研铭册》就厚如墨猪,用笔拖泥带水,点划经不起推敲。还有传世的所谓漆书。多是用剪平的毛笔硬拖出来的,而实际上金农根本不用剪过的毛笔写字,而是用长锋羊毫,把毛笔全按下去侧锋刮出来的。

真正能够以假乱真的金农赝品,是在民国初年,以张大干为首的上海团体仿制的画作,这类画作在笔法形态,造型结构上都与金衣比较相似。但是,张大干的仿品过于油滑没有金农画作特有的古趣。所以仔细分别还是能够找到蛛丝马迹的。张大千伪造金农的时间长、数量多,现在很多博物馆中所入藏的金农书画中就有不少是他的手笔。

张蔚星说,金农在书画用材上十分讲究,即便是之作,也是如此。在纸张上,他多用宋纸,这些纸都是经过再加工的,或是添加了一些中药,或是经豆浆煮过,这种非原生态的纸张表面像牛皮纸一样光洁,而且他还非常喜欢用元代或明代的皇家用纸作画。他用的印章也很讲究,雕刻者均为当时高手,印泥皆用朱膘,十分地雅致。再有,他用墨以自己监制的五百斤油为主,这种墨很黑很富有光泽,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蓝色的光,和所有清代画家的用墨都不一样,据传是金农专门到歙县,依照自己的配方烧制的。虽然,现在也有墨以五百斤油为名,但与金农用过的完全是两回事,呈现的效果无法相提并论。总之,作为大古玩商的金农,拥有寻常书画家所不具备的物质基础,在书画用材上精益求精,讲究的用旧纸作画。

上一篇:张家纯笔下的民族冰雪风情 下一篇:清宫珍藏的文竹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