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消毒的不合格因素分析

时间:2022-08-05 07:29:18

胃镜消毒的不合格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 对胃镜消毒的不合格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12年1月~12月(胃镜消毒加强前)医院的胃镜消毒资料,统计胃镜感染发生率,分析影响胃镜消毒不合格的因素,并于2013年1月(胃镜消毒加强后)起加强对胃镜消毒工作的管理,观察2013年胃镜消毒的效果。结果 对2012年医院胃镜感染及胃镜消毒情况综合分析认为,导致胃镜消毒不合格的因素主要包括消毒液选择不合理、消毒仪器使用不规范、消毒浸泡时间不标准,工作人员消毒意识不强等。基于以上现状,医院于2013年1月起加强对胃镜消毒工作的管理与完善,观察发现,胃镜消毒加强后医院胃镜感染发生率、胃镜消毒合格率明显改善,与胃镜消毒加强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胃镜消毒;不合格;因素;对策

胃镜作为一种医学检查方法,主要是指将一条安装有内镜的柔软、纤细管子,由患者胃中缓慢伸入,于内镜下观察患者胃、食道、十二指肠病变情况。胃镜在实际使用中,具有诊断胃病最有效、最准确、最直接等诸多优点,因此其在临床胃部疾病检查诊断中的应用也十分普遍[1]。但由于胃镜材料特殊性、结构复杂性,使用后不能采用高温消毒清洗 ,因此也给消毒工作带来些许困难,一旦消毒不合理、不彻底,便容易将残留病原菌带入下一位检查者体内,造成胃镜感染。因此,做好胃镜的消毒管理工作,预防医源性感染发生,也是临床需注意的重点。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12月(胃镜消毒加强前)医院的胃镜消毒资料,随机抽取270条清洗消毒后的胃镜,进行合格监测,同时抽选260例经胃镜检查的患者,统计因胃镜不合格导致的感染发生率;医院于2013年加强胃镜消毒工作的管理,并随机抽取2013年1月~12月(胃镜消毒加强后)清洗消毒后胃镜320条,经胃镜检查患者310例,统计胃镜不合格率与胃镜致感染率。

1.2方法 2012年阶段胃镜感染发生率,分析影响胃镜消毒不合格的主要因素。针对胃镜消毒不合格因素,医院于2013年加强胃镜消毒管理,并分析胃镜消毒管理的应用效果。

1.3评定标准 根据卫生部2004年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统计2012年、2013年胃镜消毒后的合格率,胃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计数资料以卡方χ2来检验,在P

2 结果

2.1 2012年医院胃镜消毒不合格因素分析 通过综合分析认为,2012年导致医院胃镜消毒不合格的因素主要如下几点:①消毒设备与方法:医院所用胃镜消毒设备比较落后、消毒剂过浓或过淡、消毒浸泡时间太短、消毒流程不规范等等,是造成胃镜消毒不合格的主要原因;②胃镜消毒室布局:医院并未设置标准的胃镜消毒室,诊疗室与消毒室未分开,胃镜消毒室布局不合理,每日诊疗人数没有限制,诊断患者未能根据疾病分开检查,未给胃镜消毒提供足够的时间,容易造成消毒不彻底、不规范、交叉感染等问题的发生;③消毒管理监督不到位:医院没有设置独立的感染监督机构,对胃镜消毒工作无法实时监督管理,一旦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容易造成胃镜消毒不合格;④工作人员消毒意识不强:部分工作人员进行胃镜消毒工作时,自我保护意识及对患者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未按照规定仔细洗手、更换手套、佩戴口罩等,容易造成交叉性感染。

2.2 2013年医院胃镜消毒管理加强措施分析 我院针对胃镜消毒不合格现象,于2013年采用如下几点有效、合理措施,加强胃镜消毒管理。

2.2.1提高认识,加强培训 ①医院各领导提高对胃镜消毒工作的重视,端正态度,引导各维部门认真做好胃镜消毒工作。②认真分析现阶段医院胃镜消毒工作中存在的不合格因素,展开讨论,寻求最合理、有效的改进措施。③以《内镜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相关规章作为依据,对医护人员展开教育培训,使之均能提高防感染意识,紧密配合,全力做好胃镜清洗消毒工作,以提高胃镜消毒质量[3]。

2.2.2优化消毒室布局,促进消毒的合理性 针对医院胃镜消毒室布局不合理的现象,医院投入大量经费,改建消毒中心,将胃镜诊疗室与消毒室隔离开。并配图高性能、先进性流动水清洗槽、干燥设备、超声清洗器、多酶清洗液、防渗透围裙、计时器、大功率排风扇等,以确保胃镜消毒的彻底性,规避医院感染发生。

2.2.3完善消毒流程,执行规范化管理 胃镜消毒时,严格执行床边预清洗酶洗次清洗浸泡消毒终末清洗的五槽清洗消毒法。严把清洗消毒质量关,重清洗、重消毒、重内镜、重附件,从方方面面做好胃镜的清洗消毒工作。严格根据医院制定的规范流程进行胃镜消毒,避免消毒液浓度不足、消毒浸泡时间不够等不良问题发生。此外,还需重胃镜运输、存储环境的管理,以防止二次污染。

2.2.4完善监督渠道,加强监督管理 医院应建立起独立的防感染监督机制,由专人对医院胃镜管道消毒情况、消毒剂及设备使用、医务人员手、空气等进行监测,观察消毒效果,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现场指导,优化消毒流程,加强消毒管理与监督,尽最大程度保证胃镜消毒质量。并建立胃镜消毒方面的奖惩制度,将消毒工作与个人考核相挂钩,根据消毒质量及操作规范进行奖励或惩罚,以此来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感染意识,做好本职工作[4]。

2.3胃镜消毒管理加强前后胃镜合格率及感染发生率对照 将2012年作为胃镜消毒管理前,将2013年作为胃镜消毒管理后,对两个阶段胃镜合格率及感染发生率抽查比较发现,加强胃镜消毒管理后的胃镜消毒合格率、胃镜感染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加强胃镜消毒管理前,两个阶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胃镜在临床上的使用十分广泛,但若消毒不合格容易造成胃镜感染,给临床治疗增加困难,基于这种现状,医院更应该做好胃镜消毒管理工作。通过完善胃镜消毒室布局、提高医护人员责任心、加强消毒流程的监督等多种有效性措施,提高胃镜消毒的合格率,控制胃镜感染发生率,切实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叶赤军.胃镜的清洗消毒与医院感染管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227-2228.

[2]林贵先,王荔.基层医院胃镜室医院感染控制及预防对策[J].重庆医学,2012,41(8):821-822.

[3]朱娟英.内窥镜清洗消毒质量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9):46-47.

[4]吴梅.护理干预在胃镜清洗消毒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1):1532-1533.编辑/成森

上一篇:损伤控制骨科技术治疗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99例... 下一篇:恩施少数民族地区中青年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