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表的研究与分析

时间:2022-08-05 06:12:40

关于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表的研究与分析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32)

[摘 要]本文从实际出发,针对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表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并实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策略,以供相关财务人员或理论研究者借鉴或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9-0086-02

根据我国财务管理制度,企(事)业单位应进行预算管理,对应预算管理,每年或项目结束后,要根据预算表,对应实际支出,生成项目(年度)决算表。因此,一般情况下,12月份会计报表可以称决算报表,即会计决算表。但注意损益表要包括本年累计数和上年数,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是必要的。其他还包括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费用表等,也包括年度财务情况说明或报表附注。

1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表工作的现状

从理论上说,作为综合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状况和各项资金管理状况的总结性文件,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决算报表对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升宏观经济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从目前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决算报表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息失真现象。

(1)预算收支平衡不实际。从目前来看,虽然各级财政部门要求预算单位必须量入为出,所有支出项目均需有相对应的资金来源,以做到决算平衡。但其实际情况是,当预算单位的实际支出大于收入时,预算单位通常可将当年形成的支出年终不予结账,转至下一会计年度,将支出项目采取隐瞒超支、延期结算支出等的办法予以处理。除此之外,预算单位还可通过虚增应收、暂付往来,同时虚增收入的办法将其收支平衡。照此来看,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决算表》的年末结余应为负数,而不太可能为正数或零,这与决算报表编报说明的硬性规定明显抵触。

(2)支出标准定额有偏差。就目前而言,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填报《行政事业类支出决算表》、《行政事业类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时,为了达到有关部门所规范的标准,其对部分公用支出项目实际发生额不管其金额多少,一律按照分类分档定额标准填报,这无法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支出状况。以县一级行政事业单位为例,交通费按照单位车辆编制数以每辆×万元计算填报,招待费按各级纪委监察部门文件下达的接待费指标填报,办公费按平均每人×元标准填报。在这种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根本无法真实反映出实际支出情况。

(3)账实、账表存在不一致性。除上述之外,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决算报表还存在着账实、账表不一致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往来款项账实不符。某些预算单位虚增收入形成的暂付往来款项实际上为空头。而收入大于支出的单位则是为了避免财政部门的调节。二是,财产物资账实不符。对上级主管单位无偿划拨的财产物资因没有票据,可能造成账实不符。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定期盘点,也有可能造成账实不符。三是,收入账表不符。由于收入账务处理和计算口径不一致,单位的收入项目和金额有可能与财政部门存在偏差,从而导致账表不符。

2 行政事业单位决算报表工作不力的原因

(1)会计制度法规较为滞后。自我国实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以来,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状况的不断变化,当时制定的相关会计制度法规目前已显示出许多不适应性,由此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对某些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显得无所适从,不同单位对同一类经济业务的处理也不尽相同。另外,由于该制度法规所适用的前提条件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若依然按照原制度规定处理业务,其必然也会造成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违背了实质重于形式这一会计原则。

(2)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目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都呈现出较为薄弱的状况,这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会计人员配置不合理、会计工作交接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不明晰以及填制会计凭证未按规定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登记会计账簿随意性大,编制财务报告不客观、不真实等。这些问题都制约着会计决算报表工作的有效性,从而使单位内部账目混乱、账实不符、偏差严重,其会计信息质量也会受到较大制约,难以保证其客观性和真实性。

(3)会计职能受到较大制约。从事实上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负责人领导财务部门的活动应当贯穿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财务活动本身。为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策管理层应充分赋予财务负责人参与决策的权力,并支持其关注管理的更大、更广范畴,扩展财务负责人的关注领域和范围,由此使单位内部的管理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但就目前来看,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尚处于从属地位,会计监督职能难以发挥,其距离会计职能所应有的地位有较大差距。

3 行政事业单位决算报表工作的完善策略

(1)加强其会计基础性工作。为了充分提高会计决算报表的信息质量,减少各预算单位信息失真的发生概率,笔者认为首先应允许行政事业单位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决算收支不平衡,这是客观性原则的体现。而在此前提下,各单位需如实填报有关收支项目,客观反映其财务支出状况;各单位的往来款项在年终前应清理完毕并进行处理,并定期对财产物资进行清理,及时处理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以确保账实相符。

(2)强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目前,全国各行政机关单位、采用财政全额拨付制的事业单位基本上都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和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并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从今后来看,各预算单位更要严格执行授权支付和直接支付标准,加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坚持收支两条线,改革现行的收入支出模式,从制度上约束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经济行为,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法令、方针、政策,承担会计服务任务,以维护国家、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从理论上说,集中支付制度的施行必将充分减少各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

(3)重视会计凑算数据分析。长期以来,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决算工作一直存在着“重编制、轻分析、重执行、轻管理”的问题,对决算分析工作不够重视。为此,各单位应从实际出发,除了做好传统的会计决算报表编制工作外,更重要还应对如何利用现有的会计决算数据进行分析给予重视。各预算单位可根据本单位事业的发展和规划,分析单位内部的财务收支状况和资金保障情况,并将决策数据分析与预算编制结合起来,作为预算执行最终结果的评定,以期可为来年预算的编制与执行以及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或信息保障。

(4)由内到外强化监督约束。为了起到对会计决算报表工作的监督约束作用,行政事业单位首先需在其单位内部建立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和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与控制制度的基本目标,确立单位负责人与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制约关系,以便其更好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其次,要强化政府监督的方式;政府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监管是规范经济秩序,防止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重要措施。最后,要努力发挥社会审计及注册会计师在社会经济监督方面的作用,通过引入社会审计力量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决算报表工作,是一项制度层面的新突破。

上一篇:医院财务管理的五大因素探讨 下一篇:新形势下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弊端及出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