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探究的策略

时间:2022-08-05 04:05:34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探究的策略

【摘要】 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能探究性学习. 我们要创设好问题情景,以生活化与开放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应注重探究形式的多样化,做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让探究出成效;注重探究过程的活动化,让学生在活动化的过程中轻松、有效、愉快地探究,同时发展抽象思维.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探究;发展思维;策略

如何调动学生的数学探究欲望?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有效地探究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探究情景生活化,启迪思维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会是富有生命的,才能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思考与创造的源泉. 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来设计有现实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解决具体问题,从而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更利于唤起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二、探究形式多样化,发展思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的自交给学生,把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每名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新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但数学是复杂的、抽象的,而且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能力的差异,在探究中合作以及老师的适当介入,也就相当重要了.

1. 个人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由于数学探究活动强调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它不仅将问题的情境“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而且为学生探究数学问题提供了一个“互动”(协商与合作)的平台. 在其中,学生们团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围绕共同的探究目标质疑、交流的探究共同体.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由于知识难易程度的不同,由于学生探究能力的不同,由于探究环境、探究工具、探究时间的限制,也决定了探究要有个性化,也必须要有集体的结晶.

2. 自主探究与老师指导相结合

新课程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必要的材料、工具和设备,还应给学生的探索活动提供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从而使学生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使学生的探究素质不断提升,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如教学“角的度量”时,我在学生认识量角器后,就让学生尝试用量角器去测量角的度数. 由于知识的缺乏及探究方向性的不明确,学生在操作中问题百出,反馈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而且无法解释自己是怎样量出来的. 当学生出了洋相,急需求助时,正是教师出场的时候. 于是我就动手示范度量角,要求学生观察教师是如何度量角的,并读出度数. 当我测量了三个角后,学生对角度数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的感知,为独立探究打下了知识基础,同时通过观察测量,学生已经萌发了亲手测量的心理需求. 我再次让学生自己量一个角,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在巡视中又发现了一些问题:量角器的中心点没与角的顶点对齐,角的两边都不与0刻度线对齐,读内刻度还是外刻度混淆,等等. 这时教师再次出场,把学生探究中出现的问题一一呈现出来,让学生探讨、反思,从而把出现的问题一一解决.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们留给了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大胆地尝试,不断地产生认知冲突,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及对知识的渴望. 同时教师两次出场,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引领学 生明确探究的目标与方向,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探究的成功率.

三、探究过程活动化,激活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是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而数学有较高的抽象性,要使学生能有效地探究,掌握知识,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就要把数学置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玩中探索,在做中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大操作力度,借助动态化的演示,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探究能够顺利完成.

1. 让学生在玩中探究

实践活动是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创设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经历思考与策略自主探索再创造的学习过程. 数学学习应强调实践性. 数学的学习不能光靠背、记进行接受知识,而应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做数学. 因为,通过探索与引导,能在自己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理解已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使探索性得到开拓,创新性得到发展.

2. 让学生在动手中进行探究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一些空间观念,一些抽象的知识,学生理解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探究过程中会无法建立正确、清晰的概念. 因此在探究过程中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名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同时让学生学会边操作边思考,通过操作、思考,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创造性地探究、解决实际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我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好生活化、开放性的探究问题,注重探究形式的多样性,探究过程的活动化,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使探究学习实在有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魏国栋,吕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倾帆济学航 同舟畅心言 下一篇:基于初中数学优质教学的探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