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为何能长寿

时间:2022-08-05 12:38:49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府上的老祖母史太君,一向身体健朗,眉慈目善,恬然自适,活到八十三的高龄才面带微笑地离开了人世。现在想起来,贾母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值得我们今天的老年人学习和借鉴。

手脚不懒玩心大

从古稀之年的贾母身上,很难看出老态龙钟的迹象,她的精力在活动中不断得到更新,从而获得老年人中罕见的活力。

去虚清观打醮(设坛念经做法事),凤姐本只邀请宝玉、黛玉、宝钗等人,宝钗等都懒得动。贾母听后,却第一个积极响应:“即这么着,我同你去。”还动员府中太太小姐丫环们:“长天日久的,在家也是睡觉。”并派人传话:“有要去的,尽管跟了老太太逛去。”打醮敬佛是借口,真正的目的却是带领大家进行一次痛痛快快的郊游。中秋赏月,王夫人担心夜里冷,风大,认为不宜到外头赏月。贾母却坚持要到大观园宽敞的亭榭中赏月,并兴致勃勃地要上凹碧山庄。面对百来步石阶,她拒绝坐轿,信步而上,意气风发。

贾母对于一切人生乐事,都显得兴味十足:看戏、品诗、观画,听音乐、说笑话、猜谜语,赏月赏雪,品茶饮酒,游览园林胜景。对于居室摆设、人物服饰,她也颇有独到见解。

最喜有人陪吃喝

老年人往往对饮食过于小心翼翼,顾虑太多,结果饮食反而成为一种负担。贾母却不这样,她有独特的饮食习惯。一是爱吃。她始终保持良好的食欲,想吃就吃,认为饮食是生命的第一需要。二是会吃。只要是适口的食物,她都喜欢。贾母平时的饮食较清淡,以煮、炖、蒸的食物为主。但她不会为了美味而伤害身体。在螃蟹宴中,她没有忘记此物虽味美,但也性寒,所以她品尝了一些后,又适时教导兴高采烈的孩儿们:“不要因为好吃而多吃,吃多了肚子痛。”三是喜欢与人同吃。最令她心情畅快的事莫过于“看着多多的人吃饭”。宝玉、黛玉差不多每顿都同贾母一起吃,王夫人、薛姨妈、凤姐、湘云、宝钗也经常是她那里的食客。这是值得提倡的饮食方式,大家在一起既可以交流吃的经验,又可以融洽感情,有助于提高食欲,增加食量,促进消化。四是与人分享美食。当贾母吃到自己喜爱的食物时,总想着这个又念着那个。吃红稻米粥,想着送点给凤姐吃,吃红枣馅山药糕,也差人给秦氏送些去。连演戏的小女孩,都得到过她的赏食。这样做一方面体现出她对后辈的关爱,另一方面,美食也因“分享”而变得更加珍贵,吃起来更有味道。

巧处关系施爱心

老年人退休后,同社会的联系逐渐减少,家庭关系便成为他们人际关系的主体。处理好同儿子、媳妇甚至孙子(女)的关系,减少来自家庭内部的烦扰,直接关系到晚年身心的健康与生活的安适。婆媳关系由于血缘的隔阂是家庭中最难处的人际关系。贾母却以细致的体贴来化解这层隔阂,她对府中大小媳妇多施以母爱。连年轻媳妇羞于启齿的闺中情怀,她都想得周全,安排妥贴。中秋之夜,尤氏欲陪她一夜,她则让尤氏归去与贾珍“团圆”,说“使不得,你们小两口儿,今夜也要团团圆圆的,如何为我耽搁了”。当然,她也有发怒的时候。当已蜕化为男权奴隶的邢夫人为贾赦谋求人财两得,欲讨鸳鸯作妾时,她气愤不已,避开众人耳目,态度严肃地数落邢夫人:“你替你老爷说媒来了?你倒也是‘三从四德’,只是这‘贤德’也太过了!”看来,贾母的母爱并不是无原则的溺爱,她的爱中既体现出长者的关爱又体现出长者的教育和威严。

心态乐观不服老

贾母经常自嘲自解,笑对人生。她曾对凤姐说:人都是要老要死的,否则别人死了只留下她们,岂不成了老妖精了。逛大观园时,贾母受了风寒。王太医来替她诊病,她就坐在榻上同王太医套关系,拉家常,宛如接待一位来做客的亲朋好友。

贾母主动和姑娘们打成一片,成为“脂粉队”里的领头人。正是这种年轻化的心态使她身上焕发出年轻人的活力和魅力。她甚至不能容忍宝钗那种老成持重的“素净”和“俭朴”,摇头直言:“那使不得。”游大观园时,李纨送来一盘,贾母当即拣了一朵大红色的插在鬓上,又招呼刘姥姥也插上,可见其人虽老心却年轻。

许多老年人喜静,甚至离群索居,郁郁寡欢。贾母则不然,她不仅爱热闹,而且还主动凑热闹。芦雪广等众姐妹雪地吟诗取乐,并没有邀请她,她不期而至,笑道:“我也来凑个趣儿。”给宝钗置生日酒,凑份子给凤姐祝寿,元宵节制灯谜,这些热闹聚会的发起者和组织者都是她。她的生命就在这种热闹中自然而然地放出青春的光彩。

她从不作无谓之忧,即使遇到突发之事,也能从容处之。贾府被抄时,爷们都惊惶失措,一筹莫展,惟贾母于危难之际,挑起家庭重担,说:“只好我替你们打算罢了。”她发散自己的积蓄,一一安顿好各家各户。真正做到处变不惊,从容应付。

老年人一般都怕病怕死,贾母却有豁达的生死观,她不像一些老年人把健康寄托在神灵身上,求神问卦讨符水;也不主张人命在天,生死由他。她似乎领略到人生的真谛,故能泰然面对生死。临终前,她将自己的职责作了有条不紊的安排,就像要做一次远游一样。

上一篇:老人吃东西为啥没滋味 下一篇:肠溶阿司匹林:长期服用勿忘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