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试析

时间:2022-08-05 12:02:20

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试析

1 高等教育跳跃式发展引发多种矛盾

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的扩招计划在高校中全面推行,但是盲目扩招带来了诸多矛盾和冲突。首先,随着扩招的深入,部分高校办学经费匮乏,教学软硬件配置跟不上招生的规模。教师数量不足,师资和教学水平较低,教师学历、专业结构的不合理情况严重,教师授课任务的加重又导致科研时间不足;高校图书馆藏书、教学设备、实验条件简陋;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得不到及时改善。诸多原因致使高等教育质量下降,影响学校办学水平和培养人才的目标,最终导致多数毕业生素质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水平。其次,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高等教育体系。许多高等学校盲目升格和攀比,学校规模越建越大,学科分类综合求全,办学层次、办学方向、办学模式等方面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致使学校缺乏特色。同时,学科、专业重叠设置恶化了学校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这种不以市场为导向,不及时调节学校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作法,造成学不能用、用非所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性差、就业竞争力不强的结果。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类型的专业复合型人才,量的急速扩充却没带来质的提升,这就形成了高校发展方向的单一与社会对人才多样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再次,针对扩招而产生的大量毕业生,高校缺乏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高等院校培养的大学生与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学生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就业方向上有很大区别,两者都有各自的特点。扩招前,大学生数量很少,毕业时面对的是供不应求的职业市场,因此就业指导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高校实行扩招后,大学生所面对的求职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因此就业指导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但是,扩招后的最初几年,中国高校缺乏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多数毕业生在毕业时处于无序和迷茫状态,成功率比较低,即使在今天,多数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仍然不到位。很少有高校把就业指导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列为必修课程之列,就业指导对象仅局限于毕业生,很少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不建全,部分高校存在就业指导机构人员少、经费不足的现象,就业指导工作主要由辅导员兼任,没有广泛动员高校教师及社会力量共同指导大学生就业等问题。

2 高校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就业观念

大学生是天之娇子的时代和观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虽然多数大学生思想上承认这种转变,但行动却落后于思想观念的转变。表现为学习上没有压力和紧迫感,学习氛围不浓,专业素质下降。还有一些大学生在大学校期间视野狭窄,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参加或很少参加学校其它的活动,缺少对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也不了解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脱离于社会之外。殊不知现在的就业市场等同于一场残酷的战场,战场上比拼的实际上是大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只有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才能把握住就业的主动权。在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抗打击能力弱,在择业的过程中常常以抱怨、自杀或逃避就业等方式,消极对待求职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评价,社会定位不准确,没有人生目标和规划。事实证明,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规划是成功的不可缺少的条件。1953年,耶鲁大学对毕业生进行了一次有关人生目标的调查,当被问及是否有清楚明确的目标以及达成的书面计划时,只有3%的学生选择了肯定回答。20年后,通过跟踪调查发现,那3%有清晰目标并达成书面计划的学生在财务状况上远远高于其他97%的学生。①这个道理大学生都懂,但他们往往得其门而不入:很少有大学生一进入大学就给自己制定职业规划或目标,前期没有准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就不能围绕职业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择业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一厢情愿认为招聘单位能够满足自己的就业要求,最终就业的难题像一座大山挡在他们的面前。

3 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期待过高

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社会”是一个综合性实体,包括用人单位、政府以及家庭等多方面,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在于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应届生期待过高。近几年,中国的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标准逐渐趋于务实,对工作经验的要求成了一道新的门槛。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高达52.14%的大学生将“缺乏社会经验”视为困扰大学生就业的最主要因素。②同时,许多用人单位也表明,缺乏工作经验是大学生与其他就业群体相比一个明显的劣势。由此看来,缺少“工作经验”已成为高校毕业生求职中的一个普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缺乏技能培养和社会实践培训,以致多数毕业生动手能力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得以加强。而且应届毕业生需要用人单位需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培训,一旦员工终于可以胜任一定职务时,一部分人又往往会跳槽到待遇更优厚的企业去。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认为应届高校毕业生过多注重眼前利益,缺乏工作耐心和恒心,因此这些单位更愿意雇用那些有工作经验的、一进单位就会创造经济效益的求职者。还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对学历、毕业院校、性别、身高、相貌、婚姻状况、户籍等做出要求,这样就把许多高校毕业生拒之门外。

大学生就业难不论什么原因,已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学生本人、政府、高校和用人单位四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四者之间应该是紧密配合,良性互动的。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应该是多层面、全方位的,即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各种力量参与其中、共同努力,从而创造良好的大学生就业环境。

上一篇:高校研究生秘书的工作性质及其作用分析 下一篇:浅谈高校本科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