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科技遗产”要不要抢救?

时间:2022-08-04 11:06:23

“非物质科技遗产”要不要抢救?

北大一位年过八旬的汪老教授仍在坚守着他那“不合时宜”的专业――植物形态分类学。随便拿出一个什么植物叶子或茎干,他都能一口报出该植物的学名、科属。“”时的1958年,该学科曾被认为“脱离生产实际”而不得不中断了研究。好在运动结束后,还是很快被“正了名”。倒是进入了21世纪的今天,该学科才遇到了真正的困境:因为细胞、分子研究的日益深入,基因检测技术已能更好地判定植物类群间的亲缘关系,于是植物学的这项基础学科,已越来越被人所轻忽,快成绝学了。(《中国青年报》2009年11月4日)

读罢这则报道,笔者不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国计之多艰”。前30年,政治统帅一切,折腾个没完;后30年,在“市场经济”的名义下,许多专业队伍和技术工种又被折腾得七零八落。譬如笔者所在的行业――煤炭业,因为上世纪90年代市场不景气,许多煤炭院校被迫改校名、拓宽专业面,纷纷转行搞材料等热门专业。谁知“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近几年,由于石油危机,要搞煤转化,开发深部煤田,煤炭业忽然又红了起来,煤田地质又成香饽饽了。可“兴业如同针挑土,败业如同水推沙”,此时再恢复原有的教学科研水平又谈何容易!只好将就着开课办学,如此培养的大学生,水平可想而知,当然不能适应基层厂矿的要求。于是板子又打在高校上,说高校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但造成今日高校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大滑坡局面的始作俑者又是谁呢?

我们这里的一家著名的煤炭研究所,原来孢粉学的科研水平在全国煤炭系统数一数二。但那些年,因为不适应“市场”了,不仅研究队伍被打散,连积累了几十年的珍贵的孢粉化石标本都当垃圾处理尽净了。处理时为图省事,竟直接从三楼往下抛撒……

最近,为研究需要,笔者须制备一批褐煤的粉煤光片,但询遍全国,并先后委托了国内数家专业磨片室磨制,竟没有一家能做好。二三十年前一个很普通的技术活儿,如今却成了快要失传的绝技,怎能不影响正常的科研工作。如此的瞎折腾,还奢谈什么培养大师级人物、培养杰出冒尖的人才?

现在不是又要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吗?那么“非物质科学技术遗产”要不要抢救?都说现在是在“科教兴国”,既如此,何以有这么多的学科专业和技术工种成为“绝学”?现在出国的官员、专家那么多,为什么就没有人考察一下人家先进国家,也是这么个搞法吗?

上一篇:政改要从执政者做起 下一篇:中国中产阶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