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可敬,齐王更可敬

时间:2022-08-24 01:50:44

近读《孟子》,看到一则趣闻:齐王想见孟轲,派人上孟家传话:我本应该来看你,但是感冒了,不能吹风。如果你肯来朝,我便也临朝办公,不晓得我能够看到你吗……齐王来请,这是天大的面子,但孟老夫子居然不去。他本来身体好好的,却对齐王使者说:不幸得很,我也有病,不能到朝廷去。

可是,第二天孟子又到东郭大夫家吊丧。公孙丑劝他:昨天您说有病谢绝齐王的召见,今天又去吊丧,大概不可以吧?孟子答:昨天生了病,今天好了,为什么不去吊丧呢?

事也凑巧,孟子刚走,齐王打发人来探病,并且有医生同来。孟子的弟弟孟仲子看到要露馅,就随机应变说:昨天齐王有命令来,孟子得了小病,不能奉命上朝。今天刚好一点,已经上朝廷去了,但我不知道能不能到达。接着,孟仲子派出好几个人,分别去孟子归家的路上拦截:您无论如何不要回家,一定要赶快上朝廷去!

无奈之下,孟子躲到朋友景丑家中借宿。景丑劝孟子赶紧入朝晋见齐王,孟子不但不听,反而讲了通“歪理”:“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意思是:他有他的财富,我有我的仁德;他有他的爵位,我有我的道义,我并不比他齐王少什么。天下最尊贵的东西有三样:爵位是一个,年龄是一个,道德是一个。在朝廷中,先论爵位;在乡里,先论年龄;至于辅助君主统治百姓,自然以道德为最重要。他哪能凭着爵位轻视我的年龄和道德呢……一句话,齐王应虚心向他孟轲学习,屈尊前来孟府请教。

你看,这个孟老夫子,不知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还是哪根筋出了毛病,居然在齐王面前摆谱、耍大牌!齐王来请,那是皇恩浩荡,天大喜事。可他居然不去,这不是挑战皇权,蔑视领导么?齐王是谁?是说一不二的君主,他高兴了,一句话可让你飞黄腾达,让你全家鸡犬升天;他不高兴,动一下小手指头,可以把你捏成粉末,甚至灭你九族。你敢与君主叫板,你是哪根葱?活腻味了吧?

在封建社会,君臣的上下尊卑是分得很清楚的。君主召见,换作另外的大臣或名人,都会沐浴而冠,穿戴整齐,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朝中晋见。就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如果省长或市长召见,我们的“大臣”或名人也会高高兴兴、屁颠屁颠地在第一时间赶去,满脸堆笑地听取父母官的谆谆教导,然后兴奋得睡不着。

对比之下,孟子对“领导”的态度是个另类,他对齐王不是“仰视”,而是“平视”,甚至还有些“俯视”。他主张“民为贵,君为轻”、“以民为本”,他经常劝导君主“保民为王”、“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在孟子的骨子里,“官观”是淡化的,是把君主当作普通人看待的。他的“清高”,既成就了他的一世清名,也有利于君主摆正自己的位置,有利于反对个人崇拜,防止权力失控,实质上是对君主真正的爱护。从这个角度看,孟老夫子的迂腐,虽有几分可笑,却也让人感到可贵可亲,甚至还有几分可敬。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齐王是个有度量的明君,他在孟子那里碰了软钉子,没有雷霆震怒,给孟子穿玻璃小鞋,更没有把他打成,关进牛棚,批倒批臭,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而是让那个倔老头子滋滋润润地活着,自由自在地做学问,这是孟子的好福气。如果因为齐王不高兴,孟子被“焚了书”、“坑了儒”,那我们今天就看不到《孟子》了。所以愚以为,孟子可敬,齐王更可敬。

(作者系军旅作家)

上一篇:在东欧,我们看不见上访者 下一篇:政改要从执政者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