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桩在后牙残冠残根修复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04 10:55:45

分体桩在后牙残冠残根修复中的应用

摘 要 目的:观察应用分体桩核烤瓷冠修复后牙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分体桩核烤瓷冠修复后牙残根、残冠105例,观察使用效果及修复体状况。结果:随访24个月,103颗修复体未出现松动或牙根折裂,2颗修复体出现根尖周炎。结论:应用分体桩核烤瓷冠修复后牙残根、残冠,效果良好,操作简便、安全。

关键词 分体桩 修复 后牙

残根、残冠的保留对于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减缓牙槽嵴的吸收,提高修复体的固位和稳定性有重要意义,随着根管治疗和口腔修复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磨牙残冠、残根通过修复的方法得以恢复形态和咀嚼功能。由于磨牙根管较细,且根分叉大,难以取得完整的铸造桩核蜡型,成品桩核又存在与根管不密合、固位力差、在根管内壁易形成应力集中区而导致根折的缺点。本研究采用分体桩核冠修复此类磨牙105颗,经过2年的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8月收治的患者中105颗后牙残根、残冠,采用分体桩核冠修复,所有患者对修复方法均知情同意,其中男62例63颗牙,女36例43颗牙;患者年龄40~70岁,上磨牙55颗,下磨牙503颗。纳入标准: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无叩痛,牙周健康,无松动,X线片根尖周影像正常,根分叉较大,至少有两根管粗直,髓室底完整。

修复方法:祛除根面软化牙本质,尽量保存健康牙体组织,若缺损至龈下,局麻下切龈或行牙冠延长术,充分暴露根面,根周形成明显的肩台。在根颈部至少须有1mm长度可用作全冠颈部包绕部分。制作修复体则应在切龈术后1周、冠延长术后4周进行。用G钻去除根充材料并扩大根管。核桩长度达根长1/3~2/3,直径取牙根的中1/3,根尖至少有2.0mm的封闭区,选择较直而粗的根管为主根管(上颌磨牙一般选腭侧根,下颌磨牙选远中根)。制备主桩核,稍细的根管为副根管,制作副桩核。三管磨牙中细弯的第三管若与副根管相对平行可取得共同就位道,则可适当预备后加入副桩核的制作,以增强固位。

根管预备完成后,将根面和根管洗净将盛有溶胶状寒天琼脂印模材注射针头插入根管底部,边注射边退出至根管口溢满,并迅速将盛有藻酸盐印模材料的托盘置于已有寒天印模材料的基牙处轻轻按压,保证两种印模材料充分接触,待寒天印模材料3分钟固化后从患者口腔中取出,检查根管印模的长度,有无气泡及完整性,立即用超硬石膏灌模,交技工室制作铸造桩核。

检查修复体在模型上的情况,包括密合度、边缘、邻接、咬合等无误再进行口内试戴。试戴时先将冠桩一体部分就位检查是否密合稳固,边缘、邻接、咬合合适后插入分体桩检查插入深度达到标记处,分体桩无旋转完全符合要求后磨断分体桩标记处,常规隔湿、消毒,玻璃离子粘接剂粘固。修复体就位后,要同时分别按压分体桩和冠5分钟左右再嘱患者咬紧至少15分钟后再清理多余的粘接剂,修整分体桩的冠外部分然后烤瓷修复。

疗效判定标准:修复后经2年临床观察:①成功:无自觉症状,咀嚼功能良好,修复体外形良好,与根面密合、无松动脱落,邻接关系、咬合关系正常,牙周健康,X线片显示根周骨密度无异常。②失败:修复后咀嚼功能不良,有自发痛或咬合痛,修复体松动、脱落,核桩折断,牙根折裂,牙龈红肿明显或有牙周袋形成,有任何一项者均为失败。

结 果

修复后经过2年的随访观察,除2颗因基牙根管治疗失败导致根尖周炎外,103颗修复体均达到成功的标准。即修复体稳固,边缘密合,能行使正常的咀嚼功能,无尖周炎及牙周病症状,核桩无脱位、折断现象。

讨 论

磨牙是承担咀嚼功能的主要牙齿,它的缺失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尤其对于牙列末端的残根残冠更具有临床意义,能避免末端游离缺失义齿修复易出现的下沉、翘动及压痛[1]。由于磨牙根管治疗技术的进展,许多根管细小弯曲的残根残冠能得到完善的根管治疗,为修复医生应用桩核冠技术修复牙冠,恢复功能打下了良好基础[2]。

对于磨牙残根的保留修复,关键是要解决修复体的固位和抗力问题及防止牙周炎的发生。分体铸造桩核系统使难以获得足够固位力的磨牙残根的修复成为可能,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所有患牙在修复之前必须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该系统选择不同的就位道,充分利用各根管的形态进行固位,在制备根管时不必为了取得共同就位道而磨除过多的牙体组织,不仅解决了就位问题,而且利用多根相互制约作用,增强了核桩的固位力,防止桩核脱位。磨牙分体桩核与根管的密合性好,对牙根的牙体组织破坏少,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剩余牙体的抗力性,减少了根管侧穿和修复后根折的可能;且桩核的上部外形与根管部分连成一整体,与正常牙的生理结构相似,与冠的接触面积大,固位力、抗折性强,保证了冠修复后的固位。虽然金属桩由于弹性模量大大超过牙本质,可能导致根尖部分的应力集中而引起牙根折裂。但本组病例都是磨牙残根,相对于前牙,后牙主要受与牙长轴平行的咬合力作用,分体铸造桩核给修复体提供垂直向与水平向的支持与固位,加上桩核外的全冠修复体,使患牙增加了冠外抗力,因此桩不容易折裂[3]。

随访中发现2颗修复体因基牙根管治疗失败导致根尖周炎,给予颊侧开窗根尖刮治,瘘道消失。鉴于此2例失败的教训,在修复前必须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并严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在桩核根方边缘与全冠边缘间至少保留1~2mm牙体组织形成箍结构,能显著提高牙体 的抗折强度,增强固位,减少微渗漏。断于龈下被牙龈覆盖的残根,应行切龈术,保证根断面以下至少有1mm的天然牙组织被全冠包绕,为保持残根的生物学宽度,必要时应行牙冠延长术,使牙断面和骨嵴之间有3~4mm,使之愈合后露出1~2mm牙体组织作为冠箍部分[4]。

参考文献

1 熊美萍,胡道生.铸造复合桩核冠修复严重缺损的后牙.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00,9(1):53-54.

2 艾学民.插销式分体桩核冠在磨牙残根冠修复的应用.华夏医学,2003,16(2):172-173.

3 曹良菊,孟敏,罗光明.插销式铸造分体桩核冠修复磨牙残根的临床观察.口腔医学,2009,29(6):328-329.

4 胡军,何福明,杨艳丽,等.分体桩在后牙固定桥修复中的应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1(10):621-622.

上一篇:丹红注射液治疗心绞痛46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灯盏花素治疗眩晕患者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