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内涵是付出和成全

时间:2022-08-04 08:41:51

【摘 要】莫怀戚先生的《散步》用朴素的文字、简短的篇幅向读者呈现了一个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细节:一家在田野上散步,发生分歧,化解分歧的温馨场面。其中的亲情、关爱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如此短小之文却蕴含强大的动人的力量,究竟为何呢?通过细读文本不难发现它感人的秘密所在:在细微、琐碎的生活小事通过中揭示了爱的内涵和本质――付出和成全。

【关键词】《散步》;爱的内涵;付出;成全

多年前偶然读到莫怀戚先生的散文名作《散步》,一个常见的生活片段、一个简单小故事,却让我感动不已,始终没有明白这感人的力量来源于何处。如今,再一次仔细阅读这篇被选为中学课文的散文,突然间我似乎明白了此文感人的秘密所在:在细微、琐碎的生活小事中揭示了爱的内核和本质――付出和成全。

故事开头,铺垫伏笔。“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其实今年的春天未见得比去年来得迟缓,其实是期盼春天的焦急心理大大增加了冬天的长度。我们渴望春天越久,就越觉得它来得太迟、太迟。严冬对于年老多病的母亲来说简直就是度日如年,母亲是一天天“熬”过来的。两个“太迟”一个“熬”包含了多少艰辛和痛楚,“熬”着的不仅是母亲还有我们全家啊!但母亲终于又“熬”过了一个冬天,这终究是幸运的。

母亲听从了我的建议:去田野上走走。“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一个“就像”把幼年的“我”和衰老的母亲进行相似对比,表达了无限的怅惘和无奈。曾经高大坚强的母亲竟然已经衰老了,她竟变得像“我”小时候一样脆弱、无力,曾经独当一面的母亲也需要被安排、被保护了。人的生命是如此的奇妙,就像俗话说得“老还小”“叶落归根”一样,似乎总会回到起点。这就为后文的冲突埋下了伏笔,正因为母亲老了,我才会把当她做孩子一般呵护,母亲与儿子的分歧才可能成为两难的选择。

故事发展,平静和谐。“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文章开头就像一幅缓缓展开画卷,充满阳光、生命和活力。这幅画卷里有着美丽的景色:随意铺着的大块小块的新绿,树上的嫩芽,咕咕地起着水泡的冬水……和谐、温馨、完满之余,却有淡淡的忧伤挥之不去。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的生命力历经严冬的禁锢又活了过来,一切都像崭新的。相反的是母亲的青春却一去不复返了,她不可逆转地、无法挽回地老去了。这里是一个反衬:自然的生命力越旺盛就越是衬托出母亲生命力的衰微;大地万物的轮回越喜悦越是衬托出母亲衰老的悲哀!好在小家伙一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打破这种忧伤,把读者从无限哀愁中解救出来,获得一丝安慰――虽然人类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类集体的生命却是绵长的,人类的生命不是四季轮回的而是代代相传的,因此人类之间的爱也是薪火相传、永无止尽的。

故事高潮,矛盾冲突。母亲和儿子依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及心理的影响作出了不同的选择,这是合乎常规的。分歧产生了: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母亲和儿子之间的分歧打破幅和谐、温馨的画面,作为顶梁柱的“我”该如何抉择?

本文的精妙之处就在于矛盾的处理过程。“我”爱儿子也爱母亲,但考虑到陪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而陪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了,最后“我”决定成全母亲,走大路。儿子也没有哭闹,妻子也不曾反对,这似乎也是一个合理的选择。试想如果就按照“我”的决定――走大路,文章还会如此动人吗?又或者在“我”还没有作出“走大路”的决定之前,母亲就提出走小路,走不过去的地方背着她的建议,效果又如何呢?细细读来这两种选择也都可以化解分歧、缓和矛盾,但其间爱的浓度就大大降低了,爱的表现力也就大大削弱了。这两种选择所表现出来的爱都是单向的:要么着重表现了“我”对母亲的敬爱,要么重点表现了母亲对孙子的关爱。前一种爱是责任,后一种爱是义务。

但莫怀戚先生却通过了一个小小“让步”化单向的爱为双向的爱,深化了爱的内涵。先让“我”从母亲的角度考虑选择走大路,紧接着一个转折让步――“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我”因为爱,选择尊从母亲的想法;同样也是因为爱,母亲选择成全孙子的愿望。正是在相互退让之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类之爱的伟大,它可以无私到委屈自己成全所爱之人的境界。而这种爱是相互的,代代相传的,生生不息的。

就是这小小的选择使得多少人潸然泪下?多少年来,它想一个温润的泉眼汩汩地淌出清泉来滋润了多少干涸的心?是爱让他们选择委屈自己以成全对方;也是爱让他们事无巨细都替对方着想――小到路的选择,大到灾难面前生存的希望,爱的一方都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来成全被爱的一方。《散步》一文正是通过“爱的退让”以小见大地彰显了爱的实质:只有“相互成全”才能让爱成其为爱。这种“成全”不仅存在于大灾大难面前也同样存在于细微、琐碎的日常生活之中。

“成全”说来简单做来难。有多少人人打着“爱”的旗号,做着伤害的事。生活中、电视剧里从来不乏极端的人,因为得不到爱,就选择同归于尽。这样感情缺少了“成全”和“退让”,就不能成其为“爱”,这是掠夺是占有而已!它的内涵是满足私欲而不是成全爱人,因此它不仅不能让我们感动,反而让人感到厌恶。

故事的结尾,回归平静。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走去……画面又恢复了和谐、宁静,终究是爱圆满地化解了冲突和矛盾。“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童年、中年、老年代表了人类的最重要的三个阶段,是人类完整的一生的抽象。有人曾说过:“人类对后代的哺育是本能,对父母的赡养才是文明”。妻子背着儿子的画面代表人类幼年所获的爱护;“我”背母亲的画面呈现的是人类成年时对母爱的报答。这里还可以这样理解:妻子和儿子正是年轻时候的母亲和幼年时候的“我”的化身。这两个“画面”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合二为一,让不同的人生阶段同时同地出现,互为注解、互为补充。小时候妈妈背儿子,长大后儿子背妈妈,到此,人类之爱在哺育和反哺之间,在成全与被成全之间得到了传递和延续。

爱不是誓言,非要举起右手郑重宣读;爱不是法律,非要白纸黑字、条款分明;爱更不是命令和控制,不是占有和掠夺!爱是什么?不同人来回答,答案有千千万。听过一个最简单回答:爱就是我有一个馒头,分成两半,大的给你吃,小的给自己。这个看似平凡且略带粗俗的回答,却能给我们最大的感动,因为它虽平凡却彰显了爱的本质:付出和成全。

【参考文献】

[1]侯红宝.《散步》的多元解读与整体感知[J].语文建设,2012(07/08):104.

[2]孙绍振.名作细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上一篇:小议“未”与“末” 下一篇:简述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