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在语文的天空飞翔

时间:2022-08-04 07:31:54

让心灵在语文的天空飞翔

语文课堂应该是生机蓬勃,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的广阔天地,是浮想联翩、妙趣横生的创意生成的智慧的沃土。语文老师要巧妙的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领着学生在语文的天空翱翔,学会感悟和欣赏生活,学会想象和创造生活,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写一写

语文课堂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心灵的交流,充满着人性和诗意,各个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着眼于新课改的要求 “熏陶和感染学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的体验。”让语文课堂可以充满着人情的味道,让学生用心灵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

七年级的第一学期,时值秋季,正好学习了何其芳的的散文诗《秋》,我就组织了以“秋天”为话题的说写课。引导学生由景生情。放飞想象,活跃思维,去感受自然的美,人情的美,也培养他们丰富的情感。

环节一:美在自然

我先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描绘了我心目中的秋天,然后,又运用多媒体,播放了事先利用闲暇采风的秋的图片,抛砖引玉,要求学生也写出自己心中独特的秋天,(写作小提示:旁征博引,采用修辞,文笔生动的进行描写)。

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我开启音乐《秋日私语》,让学生闭上眼睛,在秋的世界里漫游。嘿!七年级的小家伙来了劲头,片刻功夫,你一句我一句的,竟然写出了不少优美的句子。“野摇曳着一串串淡紫色的小铃铛,在山坡上调皮的舞蹈着……”“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它踮起脚尖掠过树顶,染红几片叶子。”“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金秋的风和煦轻柔,金秋的蓝天白云飘逸悠扬。”你瞧,多美的句子。

我表扬肯定了学生们的创意。如果只是描写景色,这样的文章立意是不是太肤浅呢?我们把秋天的立意拓宽,来关注一下生活中的美丽的“秋天”吧。

环节二:美在生活

于是学生纷纷的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一生说:有一天下晚自习,楼里停电了,我走在黑漆漆的楼道里,当时很害怕,走上二楼的时候,一束手电的光亮了起来,我看见了王奶奶在高举着手电,望着我笑“猜你快下自习了,在这里等你。”亮光一直陪着我到了家。觉得王奶奶就是秋天里最最美的画。教室里静极了,学生们都沉浸在无言的美丽里。“孩子,谢谢你,你的眼睛很美丽,我喜欢至极”。我作为老师和学生一起沐浴着爱的滋味。

演一演

教学《望江南》时,要引导学生来体会诗的意境,我灵机一动,何不请学生当一回导演,来演一演,学生果然很有兴致,跃跃欲试,纷纷出谋划策。

第一步:设计背景。一生说:画面的中心背景应该是一条宽阔的大江,水在奔腾不息的流着,千帆在江面上行驶,江边有一个木质结构的望江楼。太阳的余晖洒落在江面上。

第二步:挑选主角。学生女:主人公一定是一个美丽贤惠,有着沉鱼落雁之貌的女子,眉头紧蹙,两眼默默的望着远方,斜靠在望江楼上,脸上略带倦意,甚至脸上还有泪痕。

第三步:配设音乐。一生说:用《思念》或者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反正是用忧伤的曲调,因为全诗表达的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第四步:“拍摄“全景。放背景音乐,让学生都闭上眼睛,尽情的想象:暮色已晚,倦鸟归巢,孤独的女子在思念着丈夫的归来。

这节课学生的情绪高涨,不仅深刻的理解了作品的情感,而且还获得了创作的满足,学生学的有趣,愉快。“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得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唤醒什么?唤醒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能力。

想一想

新课标指出:把学生从笼子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的想象和联想插上翅膀。

《童趣》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学习这篇课文时,除了让学生运用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文言词语,更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细心的观察生活,插上想象、联想的翅膀。

“同学们生活中,也有类似于鹤立云端,庞然大物,这样的物外之趣吗?你们能结合自己的童年生活,让自己的想象和联想飞起来。”

学生回忆童年趣事,展示成果。

甲生:观察云彩时,我发现云彩的形状千变万化。有时像骏马,有时像羊群,有时像棉朵……我就经常神游其中,一会骑着骏马驰骋疆场,一会赶着羊群在草原上放牧……

乙生:冬天,窗户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花,像雾凇,顶霜傲雪;像,肆意开放;像一座座山峰……

丙生:小时候,看蚂蚁搬家,前面的几只蚂蚁扛着比他们大许多倍的食物,吃力的前行,走累了,后面的蚂蚁又顶替上来,继续前行,多么像一支秩序井然的急行军队啊……

你们的想象很精彩,人是有精神活动的,在精神的作用下,自然可以感悟到生活的美。

新课改中,老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运用新的理念,学生大大调动了积极性,拓宽了视野,发挥了创造性的思维,使知识的接受和能力的培养相得益彰。

课改下的语文课堂,就是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成为学生再现生活和创造生活的精装版,演绎生活的丰富多彩,让心灵在语文的天空飞翔!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县大安镇中小学)

责编 / 吕S

上一篇:对“质疑”的质疑 下一篇:论钟云舫药草联的思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