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晓坤的“千万公益之路”

时间:2022-08-04 07:04:57

顾晓坤的“千万公益之路”

顾晓坤说自己人生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不是创办道坤集团,也不是锦华实业公司的发展壮大,而是捐资助学、回报家乡,让更多的人过得幸福。

“尊敬的顾二伯:春节即将来临,祝您节日快乐!每每想起您,心中溢满感动与感谢,是您帮助我顺利完成学业,自信地走入社会拼搏人生。谢谢您!我会带着您的恩情,把对故土的爱、对乡亲的情延伸下去。”

2月9日,除夕夜。收到这条短信时,贵州省政协常委、赫章县道坤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顾晓坤欣慰地笑了。

这条短信,是贫困大学生周华发来的。这样的感恩短信,春节期间顾晓坤收到了数十条,都来自他资助的贫困学生。顾晓坤把它们全部珍藏在手机里,在他看来,这是他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礼物。

缔造民营企业“亿元神话”

在赫章县乡亲口中,对顾晓坤有一个亲切的称呼——“顾二哥”。

这位顾二哥,用十余年的艰苦创业,缔造了赫章民营企业的“亿元神话”,入选“亚洲管理创新百名杰出人物”;用点滴积累的执着付出,践行“富起来就要回报社会、回报乡亲”的铿锵誓言,入选“中国公益之星”。

追溯过去,顾晓坤的创业之路称得上跌宕起伏。

1960年,顾晓坤出生于赫章县兴发乡,父母都是教师,家里有5个姊妹。由于家庭负担重,他初中便辍学,16岁下乡当知青,18岁成为煤矿工人,22岁顶替母亲当上小学老师,26岁“下海”跑运输。

29岁时,顾晓坤因沉迷赌博而倾家荡产,并欠下3万元赌债。“那是我人生中最惨痛的教训。”他说。那年,顾晓坤的女儿才1岁。一边是家徒四壁,一边是女儿的笑脸,自责与无奈在他心底交织。

几近绝望之时,朋友一句“我们一起去背矿”的建议,点燃了顾晓坤心中的希望。此后,在赫章这片蕴藏着33种矿产的土地上,他跑矿山,寻伙伴,四处借钱开矿,再次向梦想进发。

那段时间,顾晓坤既做矿长,又做矿工,既当财务,又搞后勤。后来,第一个矿井赚了钱,他就买第二个井;第二个井赚了钱,再买第三个井……凭借这种吃苦耐劳和不断积累,1998年,他终于还清了当初的赌债和开矿的30万元借款,并积累起自己的第一桶金——15万元钱。

两年后,顾晓坤借了50万元钱,在赫章县青杠村租下一个私人铁厂的场地和设备,成立道坤铁业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批铸造产品生产出来后,顾晓坤又开始为销路发愁。“第一个客户付了钱来拉货,即使亏点我也卖给他。卖给第二个客户时,能保本我就已经很高兴了。”

就这样,顾晓坤逐渐打开了产品的销路。2001年,他的道坤公司以兼并方式出资买断租赁的铁厂,并承担了铁厂180多万元的债务。此后不到一年,公司就把债务还清,并被银行评为3A级信用企业。

2009年7月,道坤公司投资700多万元的第一条铸造生产线开工建设。2010年5月1日,生产线正式投产,平均每月生产优质铸造产品2000吨。

这一生产线的投产,不仅使公司实现了从卖资源到卖产品的转变,更完成了与国内铸造产业先进技术的对接,实现了从高能耗、高污染的小炼铁厂到使用先进工艺进行铸造的集团公司的转变。

而这,只是顾晓坤发展低碳经济的第一步。在他看来:“不能挖走资源就什么都不管,必须依靠高科技支撑进行低碳发展,让资源变成长久的财富。”

如今,道坤公司已发展成为集矿石开采、菱铁矿焙烧、铸造件加工、交通运输等为一体、拥有3亿多元资产的民营企业集团,跻身“全国优秀民营企业” 、“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100强”和“贵州省100强民营企业”行列。截至目前,公司累计上缴各项税费超过1亿元。

与此同时,道坤公司从创办起就坚持“以人为本”的用人机制,大量聘用社会弱势群体。13年来,共吸纳下岗职工100余人、残疾职工94人、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余人,带动赫章县5000多名群众脱贫致富。

2003年,顾晓坤被亚洲青年华商管理创新研究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评为“亚洲管理创新百名杰出人物”;2004年、2008年、2010年,先后三次被评为贵州省“创业之星”;2005年,被中小企业国际促进会、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合作发展促进会评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

此后,顾晓坤加快了事业发展的步伐。2012年3月,他成功引进上海宝合实业、云南曲靖越钢集团,投资60亿元共同组建赫章锦华实业有限公司。

“锦华公司集冶金、煤化工、建材、发电和工业废弃物利用为一体,发展循环经济,是赫章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重大工程和打造西南地区装备制造基地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赫章县承接产业转移、深化东西部合作、加快结构调整的标志性项目之一。”顾晓坤介绍说,“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以上,年创税收20亿元以上,可解决1万余人就业!”

十余载公益之路

十多年来,在发展、壮大企业的同时,顾晓坤踏上了一条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的公益之路。

2002年,顾晓坤到赫章县雉街彝族苗族乡木冲民族小学走访,看到校舍破旧不堪,学生穿着破烂,同时学校还有20名特困学生面临辍学。这让早年曾因家贫辍学的他深受触动,他当即拿出5000元帮学生们交了书本费,并捐资1.5万元维修校舍。他还承诺,学生只要以后考取中专或大专院校,他将向每人发放5000元至1万元助学金。同时,赫章县珠市、雉街、兴发三个民族乡的学生,只要考取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每人可领取5万元助学金;考取一般大学、中专的,可获得8000元到1万元助学金。

目前,木冲民族小学已有8名学生考上了大学或中专,都相继领到了顾晓坤发放的助学金。

顾晓坤说:“我不是比尔·盖茨,但希望自己有比尔·盖茨的情怀。人活着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实现价值。我创造了财富,就应该回报社会,回报家乡父老,这才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

正是出于这样的理念,十余年来,顾晓坤一直热心公益。2001年,他捐助10万元维修木冲村乡村公路;2003年,向家乡困难职工捐款15万元;2004年,向珠市乡贫困儿童捐助价值10万元的生活及学习用品;2005年,捐助30万元架设木冲村输电线路;2008年,向雪凝灾害和“汶川大地震”灾区群众捐款、捐物共计62万余元,交特殊党费32万元;同年召开的贵州彝族研究会年会上,又捐出50万元;2009年,捐助20万元修建青杠村办公楼……

2011年,顾晓坤出资50万元在赫章县青杠村成立新兴有限公司。公司除每年将收入的30%用于日常开销外,30%留作村中老人的养老保障,10%用于缴纳特殊党费,30%用作资助贫困学生就学。

13年时光荏苒,据不完全统计,顾晓坤已累计为家乡的教育发展、民族文化保护和社会公益事业等捐款2000多万元。2005年6月,他被评为“中国公益之星”。

顾晓坤计划60岁退休,然后从公司拿出5000万元设立民族文化保护发展基金。“这个基金,不仅用于彝族文化,还将用于贵州以及中国多元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他说。(责任编辑/任玉梅)

对话顾晓坤

记者:你认为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顾晓坤:是勇气。年轻时,我本打算做一个教育工作者,但命运一次次引领我去挑战自己。我认为,勇气与成功成正比,如果当初害怕失败,就不会有今天的我。

记者:是什么让你多年来一直乐于行善?

顾晓坤:上天眷顾了我,使我获得成功,而我只是用这个眷顾去做一些应该做的事情。作为赫章人,回报家乡更是我分内之事。我希望尽微薄之力,让家乡的娃娃们上得起学,走得出大山。

记者:你目前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顾晓坤:资助更多的学生完成学业。只要我的公司存在一天,助学制度就会存在一天。像这样花钱,花得越多我越高兴!

上一篇:一“抢”一“推”两重天 下一篇:王者之师 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