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密度麦后直播棉生育特性与经济效益分析

时间:2022-08-04 06:56:00

不同密度麦后直播棉生育特性与经济效益分析

摘要:通过麦后直播棉不同密度试验及其与麦套棉经济效益的对比分析,初步探明麦后直播棉的生长发育规律,筛选出麦后直播棉适宜的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此密度下产量可达3 738.0 kg/hm2;麦后直播棉经济效益优于传统麦套棉。

关键词:麦后直播棉;密度;生育特性;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S562;S3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3-2996-03

近年来,随着棉田种植结构调整,麦后棉(主要是麦后移栽棉)在长江流域棉区发展迅速,麦后棉的研究成为热点[1-5]。目前麦后棉选用的品种以杂交棉为主,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方式种植,一方面所选品种多为中熟,缺乏早熟类型;另一方面因苗龄长,培育壮苗困难,导致栽后迟发晚熟减产严重。为了探索麦后棉轻简化栽培新途径,减轻棉农生产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棉田综合效益,特开展麦后直播棉的试验研究。通过分析麦后直播棉的生长发育规律和不同密度群体的经济效益,为组装其配套丰产栽培技术,促进粮棉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支撑,并为今后机械化采收配套农艺技术提供技术储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试验于2011年在湖北省天门市渔薪镇渔薪村二组进行。试验前作为满幅小麦,品种为郑麦9023;麦后直播棉供试棉花品种为富棉1号,由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属短果枝类型短季棉品种。麦套棉供试棉花品种为杂交棉KB02,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提供,为中熟品种。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不同密度处理,分别为6.0万(A)、7.5万(B)、9.0万(C)、10.5万(D)株/h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4.0 m2,8行区,行距0.6 m,根据密度调整株距,试验区四周设置保护行;以同一农户同一田块的麦套杂交棉为生产对照,以比较二者的经济效益差异。

1.3 田间管理

小麦6月2日收获后,试验田施肥、翻耕、整厢、开沟,6月9日棉花直播、浇水,6月16-20日定苗、补苗,6月21日人工除草,8月10日打顶。

病虫防治:6月22日、6月29日防治蚜虫、盲蝽蟓;7月15日、7月29日、8月15日防治棉铃虫、斜纹夜蛾。

施肥:底肥施45%复合肥750 kg/hm2;提苗肥施尿素150 kg/hm2;花铃肥施尿素75 kg/hm2。6月29日、7月29日、8月15日分别用螺效王、锌硼钾肥叶面喷肥3次。

化学调控:6月29日、7月15日分别用缩节胺30 g/hm2进行调控。

1.4 调查内容

1.4.1 生育动态及农艺性状调查 定苗后每个小区挂牌标记连续的10株棉花,观察生育进程;于9月15日对株高、果枝、总果节、单株成铃数和脱落率进行调查。

1.4.2 产量记载 分小区单收计产,然后折算为公顷产量;同时每个小区选定10株单独计产,以考察植株单铃重。

1.4.3 棉田综合效益分析 对比分析麦后直播棉和麦套棉棉田综合经济效益。

2 结果与分析

2.1 麦后直播棉富棉1号的生育进程

通过定株观察,麦后直播棉从播种到吐絮共91 d,其中播种至现蕾35 d,现蕾至开花20 d,开花至吐絮36 d,全生育期149 d。季节上,麦后直播棉不影响下茬小麦满幅播种。

2.2 不同密度处理麦后直播棉的农艺性状

不同密度处理间麦后直播棉各农艺性状差异较大(表1)。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相应增高,果枝数呈减少趋势,单株成铃数减少,脱落率先增加后减少,单铃重减少。成铃以秋桃为主,各处理秋桃占成铃数的69.1%~76.7%,无伏前桃。成铃以第一果节为主,成铃率均在90%以上,部分棉株第二果节有少量成铃。

2.3 不同密度处理麦后直播棉的产量

由表2可知,随密度增大,子棉产量相应增加,其中处理D产量最高,为3 883.5 kg/hm2,较处理C、B、A分别增产3.89%、9.15%、24.21%。经方差分析,各处理间差异显著,进一步对各处理进行新复极差检验,处理D与处理A之间差异极显著,处理C与处理A之间差异显著,其他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2.4 麦后直播棉与麦套棉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对麦后直播棉(密度为9.0万株/hm2,即处理C)和麦套棉种植模式全年棉田综合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3)表明,扣除物化成本及人工费外,麦后直播棉全年棉田效益27 384.1元/hm2,较麦套棉增加15 436.7元/hm2。其中,小麦每公顷产量6 487.5 kg,比麦套棉增加了2 341.5 kg,扣除物化和人工成本,麦后直播棉种植方式下小麦纯收入比麦套棉种植方式增加3 363.8元/hm2;麦后直播棉每公顷子棉产量3 738.0 kg、经济效益30 801.1元,比麦套棉产量减少352.5 kg、经济效益减少了2 904.6元,但物化投入和人工费用每公顷分别减少了6 577.5、8 400.0元,故纯收入比麦套棉增加了12 072.0元/hm2。

3 小结与建议

3.1 麦后直播棉经济效益优于传统麦套棉

从试验的情况来看,麦后直播棉与传统麦套棉相比,前茬小麦产量明显增加,棉田用工显著下降,物化投入大量减少,棉田整体效益明显提升,具有省工节本、降耗增效的特点。有利于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有利于实现粮经作物的协调发展,保障主要农产品的供给;有利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发展,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3.2 麦后直播棉适宜密度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子棉产量增加。考虑到2011年7~9月雨水较常年偏少的气候特点,要注意合理的密度范围,以9.0万株/hm2左右为宜,防止密度过大、后期雨水偏多,形成水发旺长,造成田间阴蔽过大,通风透光条件差,影响产量和品质。

3.3 麦后直播棉管理要点

一是抢收前茬抢播种,积极造墒,确保一播全苗;二是加强苗期管理,搞好中耕松土除草,早间苗、定苗,防止苗挤苗、草荒苗现象;三是根据棉苗前期生长较慢、搭架困难、后期长势较旺的特点,搞好水肥运筹、化学调控,做到前促后控、早控勤控,确保稳长健长。

3.4 建议

在发展麦后直播棉过程中,要根据品种、种植模式的特点,重视农机与农艺的配套,提高植棉机械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开展适宜麦后直播的棉花品种筛选、合理密度、化学调控、科学施肥试验示范,集成组装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 杨长琴,刘瑞显,郭文琦,等.麦棉两熟不同种植方式棉花生育特性及产量构成[J].江苏农业学报,2011,27(5):944-949.

[2] 易福华,华国雄,王鉴远.机械化麦后直播棉早熟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江苏农业研究,2000,21(2):47-52.

[3] 王国英,吴亚红,羿国香.湖北短季棉麦后直播不同密度试验[J].江西棉花,2010,32(3):19-22.

[4] 陈建平,张 萼,王海洋,等.麦后棉品种、密度和种植方式对皮棉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1,27(1):31-35.

[5] 余隆新,荣义华,张教海,等.麦后移栽棉生产现状及技术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1):2682-2684.

上一篇:三峡库区香溪河支流放流滤食性鱼类后理化特征... 下一篇:潜江市几种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