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征分析与策略研究

时间:2022-08-04 06:08:23

多校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征分析与策略研究

摘 要: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多校区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一直是一个难点问题。因为多校区大学面临校区分散、学生人数多等状况,因此传统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需求。这就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从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根据多校区大学的特点探索出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从而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多校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征;策略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健康的概念已经逐渐被社会认识和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多校区办学模式与单校区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在多校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面临着更多的困难。为了增强多校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就多校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一定的辅导策略。

一、多校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征

1.组织管理方面

多校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组织管理方面与单校区不同,因为二者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基本的单位不同。在单校区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以系或者班级为单位,便于沟通和协调,因此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在学工处或者教育系的领导下就能够进行。而多校区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更加复杂,因为校区之间存在空间距离,因此在沟通上存在许多障碍,并且多个校区的发展目标各不相同,发展程度也有所区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管理需要将集权变为分权。

2.资源配置方面的不均衡性

多校区院校的各个校区在资源配置方面均存在不均衡性。一般本部在心理健康教育硬件和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优势,因为本部往往是领导机构所在地,是重点发展校区。造成这种配置不均衡性的原因还有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经费和设备不足等。

3.时滞性

由于多校区中各个校区的空间距离,导致在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时的干预时间往往存在时滞性。因为干预时间对干预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当危机出现时,如果不能够立即解决,则有可能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另外,多校区大学各校区之间的空间距离还限制了心理健康辅导者与学生的接触机会,从而无法主动发现消极的心理健康现状,也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辅导措施。另外,这种空间距离还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获取学生的信息,从而使干预的准确性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4.校园心理环境的差异

在多校区大学中,不同校区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空间环境和人文氛围,对学生的心理感受、身心发展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里的环境一般包括学校的建筑和布局、自然景观、文化设施以及绿化情况等自然环境,同时还包括校园精神、校规校级、人际关系等人文环境。在不同的校园环境中,学生自然会有不同的心理环境,这就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者能够根据不同的校园环境特点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引导和教育,从而影响多校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多校区大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开展心理普查,建立分校区学生心理档案

对多校区大学各个校区的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分校区学生心理档案,有助于对多校区大学生进行实时动态管理。这就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负责部门在新生入校后组织各校区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并且为每个大学生建立相关的心理档案,还要定期通过调查问卷、心理测试等途径对大学生各时期的心理状况进行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的队伍建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专业性,因此需要专业的教师队伍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工作。这些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并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不能够用简单的德育教育代替。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在校学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也就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多校区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从而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3.校区之间充分利用、共享网络资源

随着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校区高校各校区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已经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了。多校区大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克服空间距离障碍,实现资源共享,从而解决资源紧张的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者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制作心理健康教育主页,利用网站为学生提供网上心理辅导、咨询、心理诊断、心理治疗等个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服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是一项具有连续性和长期性的工作。做好多校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多校区高校实现教育任务的保证,也是其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了解多校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特征的基础上采取相关策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多校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成江.多校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4.

[2]王平风.多校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04-508.

上一篇:新课标背景下独立学院大学数学 教学方法“对接... 下一篇:中考物理命题的特点及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