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校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2-08-04 06:00:18

【前言】村校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5 少部分教师上课无准备。根据近期相关文献资料,从听推门课、随机抽查任课教师的备课本看,有些教师授课时拿的是《特级教师教案设计》之类的书,有些教师连备课本也没有,少部分教师上课对教学内容的重点把握不住,教学层次不分明,像是无准备之课。一节课下来,学...

村校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目前村校办学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师老龄化现象比较突出。有中小学教师资格的毕业生,一般优先选择大城市学校,然后是中小城市学校、县镇学校,最后是农村学校。在农村学校校际间作出选择,教师往往也不倾向于选择处于偏远地区的小规模学校。在农村中小学执教的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由偏远地区学校向乡镇学校流动、由乡镇学校向县城学校流动的倾向。由此造成在村校任教的教师平均年龄都偏大,特别突出的村校教师平均年龄达47岁以上,50岁以上的占1/3以上,临近退休年龄者多,好些学校近几年退休的占1/3以上。

2 部分学科专职教师缺编明显。近年来,就业的大学生一般没到村校去,原在村校的部分优秀者又外流,目前在山区偏远村校任教的大多是“土著居民”,多是民办教师与代课教师出身,没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难以胜任某些学科的教学,80%以上村校没有音乐、体育、美术、英语、计算机专职教师,相关学科无法正常开课,学校成为“语数低级专科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难度较大,素质教育很难实施,学生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约。

3 校本研训的力度亟须加强。受观念、学识与精力的制约,大多数村校存在对“科研兴校、科研育师”的理念“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许多村校连校级课题都没有,教师没有形成通过校本研训得到专业发展的主动性。从听课、备课与教学反思看,教师主动去建构的少,为接受检查做形式的多,让常规教研流于形式,由此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而减少了学生平等地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4 学生课外文体活动欠缺。农村学校教师的数量一般是根据国家规定的师生比配置的,但村校的班级数量往往超过师生比的计划数,按师生比看似超编,事实上按班级数又缺编严重。在小型村校尤其是偏远村校,任课教师大多是一人包班,个别的甚至是复式班。在教师的精力与能力都有限的情况下,绝大多数村校不够重视文体活动的开展,学生缺乏生气,学校缺乏生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特长发展受到制约。

5 少部分教师上课无准备。根据近期相关文献资料,从听推门课、随机抽查任课教师的备课本看,有些教师授课时拿的是《特级教师教案设计》之类的书,有些教师连备课本也没有,少部分教师上课对教学内容的重点把握不住,教学层次不分明,像是无准备之课。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不大,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又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内涵发展――办好村校的对策建议

办好村校,解决上述问题刻不容缓。要办好村校,应在现有条件下充分挖掘自身潜能,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由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政策支撑

1 教师数量支撑。《纲要》在“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中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按职责分工依法履行中小学教师招聘录用、职务(职称)评聘、流动调配等职能”,在“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中规定要“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薄弱学科教师”。据此,建议有计划有步骤地充实音、体、美、英教师数量,在1-3年内达到城郊与农村中心小学每科有两名以上的专职教师。教师来源可从下列四条渠道:一是公招,将每年公招大学生任教的名额中,增大音体美英教师的数量与比例;二是在每年的特岗教师公选中,尽量向音体美英学科教师少的学校倾斜;三是考调,在每年的考试调动中,加大音体美英教师数量;四是将有音体美英特长的又还在村校任语数课的教师整合编排,发挥特长。通过教师数量的充实与整合编排,解决音体美英教师普遍缺乏的问题,保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目标的实现。

2 教师编制支撑。《纲要》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规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在“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中要求“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偏远地区实行政策倾斜”。据此,可统筹使用增加的编制,适当增加到完小1-2名教师,解决充实教师数量问题,保证包班教师一天至少有一节课的休息时间,保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努力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3 考核评估支撑。职称量化考评与学校工作年度考核时,要增大音体美英学科的系数与权重,促进学科之间的均衡发展,促进各学科教师间公平享受教育成果。

4 评职表彰支撑。一方面,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充分利用职务(职称)评聘杠杆,鼓励优秀教师或骨干教师“逆向流动”,从城市反哺农村,从中心校反哺完全小学与村校;另一方面,可进一步深化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评优晋职、骨干评选、优秀表彰等向偏远山区教师倾斜。

5 校长队伍建设支撑。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教育是否均衡,关键是校长在学校管理水平上的均衡,决定于校长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责任心以及区域意识、资源利用及开发意识。教育工委、教委可在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流动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对在学校内涵发展与村校管理上卓有成效的校长予以奖励任用,对在学校内涵发展与村校管理上没什么作为或不主动作为的校长予以降职任用或不用。

(二)制度保障

1 “三进”制度。“三进”即进课堂、进常规、进活动,调研时要听推门课、查常规、观课程及课时的开设与活动课程的开展。委领导、委机关中层干部与县级小学专职学科教研员,要深入村校,委领导一年听课1-2节,中层干部一年听课4节以上,县级小学专职学科教研员每期听课4节以上。

2 “交流”制度。借鉴国外实行的城乡教师“轮岗制”,我们可以让城区中层干部或校级干部到乡镇学校甚至村校挂职锻炼一学期或一学年,让城区真正有教学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与乡镇学校的教师开展一年以上的岗位轮换,让他们将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方法和优秀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地渗透到每个农村教师的工作中,起到引领带动作用。事前应制定好统一的考核标准,届期满,经教委考核合格才能返回原单位,如不合格,则继续,直到合格为止。对其合格者,在评职晋级、提拔表彰等方面优先倾斜。

3 “走教”制度。中心校的专职音体美英教师除任中心校的相应课程教学外,还要包片或包校担任该学科的教学任务,明确其责权利,在考核教绩的同时,应在工作量、绩效工资、评优评先、评职晋级等考核时予以特殊倾斜或较大权重的奖励加分。

4 “草根研究”制度。将常规教研与课题研究两方面结合在一起,形成村校的“草根研究”制度。在这一制度中必须明确两项:一项是“微型课题研究”,即村校至少应该有围绕学科教学的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校级课题,如能有县级课题则更佳,围绕课题载体凝聚教师主动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二是“六认真”的进一步实化,听课

要有自我重构的内容,不能只听不思,要撰写具有实用性的备课教案,而不是教案在一边,上课时只用教本或用买的现成的“教案优化设计”之类的书。为配合这一制度的实施,中心校还应适当的投入,为其订阅适量的书刊。

5 职称指标“二维分类”投放制度。职称评定是最牵动教师神经的事,用得好能极大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稍不注意也有可能甚至是极大地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据此,中心校根据县级文件精神,因校制宜地建立起“二维分类”投放职称指标的制度。一维是学科类别如分成语数类与非语数类,另一维是地域类别如中心校类与非中心校类。“二维”结合,统筹安排,让全校的教师都有看头、有奔头、有劲头。

(三)师资建设

教育的均衡,核心是师资问题。师资水平相当了,教育的均衡与公平就容易实现了。

1 在生活工作上激活教师成长。一是生活上关心。要真诚关心村校教师的生活,不失时机地与他们谈心,走访他们的家庭,从心理上给予组织温暖,充分体现学校组织的人文关怀,实实在在地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困难。二是工作上关照。对村校人数相对较少的班级,有些学科如音乐、美术、体育,可以整合不同年级在一起上大课,教师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完全可以解决问题,这样既让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得到了保证,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教师也减少了劳动的时间量,可以有休息的时间。

2 在校本研修中扶持教师成长。一是启动读书工程。学校出资为每个教研组征订1份学科专业期刊,让他们在有限的时空内能快速汲取新知,定期检查和批改他们的读书心得。二是开展基础实用培训。如,培训录音机的使用、影碟机的使用、音乐识谱、学生课间操、教具制作、教室布置、黑板报等。三是共享与反思。中心校各年级的骨干教师在综合本年级教师的集体备课智慧后,提前将半学期的教案下发,让教师在此教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实际写个案,在此基础上展开个人反思。四是定期检测与竞赛。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教师进行小学教材教法考试和毕业试题的检测,同时进行“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师专项教育教学技能竞赛。

3 在问题解决中促进教师成长。教师真正的成长不在于专门的学习,而在于教学实践。针对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实效性的帮助,能有效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以下方式可供参考:一是固定兼课解决薄弱问题。对村校薄弱学科如音体美英等的教学,由中心校派专职教师到村校常年固定兼课,并带一个在该科有潜质有兴趣的老师作徒弟,这样既实现了素质教育目标,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举两得。二是专题培训解决普遍问题。中心校根据村校教师的普遍问题,确定培训专题,针对问题进行专题培训,如,举办讲座解决理论问题,组织观摩解决操作问题等。三是指定献课解决个别问题。针对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必须解决的教学问题,中心校指定骨干教师准备好这方面的课,定向送到班级,示范献课。

上一篇:教师有效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对教案检查与评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