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下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的探讨

时间:2022-08-04 05:45:50

九年义务教育下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的探讨

(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陶育实验学校)

摘 要:九年义务教育强调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学校要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如今,在九年义务教育的体制下,体育课已经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科目。随着教育的改革,体育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一些地区也成了重要的考试科目。九年义务教育分为小学和初中,这两个阶段的体育教学模式既存在相同点又存在不同点。小学体育教师偏重游戏性体育课,以娱乐性为主;初中体育教师偏重技能型体育课,以技巧和锻炼为主。学生在小升初时期,由于长期接受小学体育课的训练模式,面对突然改变的体育教学模式和不断增强的运动量,往往会有许多不适应,这使得小升初体育教育模式的衔接问题,成为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所面临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衔接;探讨

一、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1.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小学体育教学以及体育课堂,在大部分学校都呈现出游戏型教学为主。所谓游戏型教学,也就是小学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一般不注重学生体育技能和技巧的培养。比如,打篮球的动作规则、羽毛球的技巧等,大部分情况都是派人将体育器材带到体育课场地,简单说几句,就分发体育器材,任由学生自己玩耍。这就导致体育器材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体育课堂散漫无纪律,学生自由嬉戏时间超过了体育教师讲解示范的时间,学生对体育课相关知识的掌握收效甚微,导致小学体育课呈现普遍的游戏型课堂

现象。

2.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中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处于快速发展和定型阶段。同时,中学教学对体育课提出了比小学阶段更为严苛的要求。中学阶段,学校在体育课教学上,要求体育教师能更多地授予一些体育技能,课堂由游戏型课堂转变为技能型课堂,学生渴求各项体育运动和体育技巧的学习,以期能享受更加丰富的体育课,并通过丰富的体育课学习到更多的体育技能。在中学阶段的体育课堂上,教师更加注重实践,注重向学生示范各项体育运动的动作要领以及对动作要领的反复训练。所以,相对于小学而言,中学阶段的体育课显得更加丰富多彩,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技巧和要领也

更多。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下的问题

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下,课堂轻松散漫“放羊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小学生将体育课理解成玩耍,从而忽视体育技巧和技能的

学习,同时在心理上也会对体育课有所曲解;中学体育教学模式下,课堂显得严肃且丰富,才能使学生对增强体质、强身健体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但是这种严肃且丰富的教学方式,往往在培养了学生体育技能的情况下,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同时由于嬉戏时间减少,使得刚刚完成小升初的学生,难以很快接受中学阶段的体育课,甚至会对体育课产生抵触心理。于是,如何更好地实现九年义务教育下中小学体育课的衔接,已经成为广大体育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

1.小学阶段适当的体育技能训练

六年级学生是即将要实现小升初的一批学生,所以这一阶段体育课的教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在升入初中后对体育课的接受程度以及适应程度。因此,在六年级阶段,体育教学者应该提前考虑小生初体育课的衔接问题,在教学之余,应该将一部分时间用于体育技能的讲解和培训,使得小学生对一些体育项目的基本知识和动作要领有一个简单的概念和理解,为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比如,在一至五年级,学生的体育课堂几乎是用来玩耍,课堂毫无压力,但是到了六年阶段,体育课堂应该循序渐进地拿出一半的时间来给学生讲解体育知识以及做一些体育项目的简单训练,基本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再允许学生去玩耍,这样既可以为中学阶段的体育课打下基础,又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压力。

2.中学阶段文明的体育竞赛

对于刚刚完成小升初的学生来说,立刻接受中学阶段严格的体育课以及强制性的体育任务,无疑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因此,初一阶段体育课教学的成功与否,严重影响整个初中阶段体育课的质量。所以,对于初中体育教师来说,做好初一阶段中小学体育课的良好衔接是至关重要的。初一阶段,体育教师应该考虑学生长期接受自由式课堂的情况,在增加初中阶段体育技能训练的同时,更应该活跃课堂气氛,以体育项目的竞赛代替小学阶段自由式玩耍。体育项目竞赛,既可以锻炼学生的体育技能,又能够让学生在竞赛的同时学习到相关的体育专业知识,在思想上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九年义务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在强调文化课的同时也要重视体育课,在提高学生中考成绩的同时,也要培育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童锦,纵艳芳.人文精神:对学校体育隐性教育的思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

上一篇: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分... 下一篇:八年级学生美术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