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硕士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研究

时间:2022-08-04 04:17:38

非硕士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研究

摘要: 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高等学校正在探索实践的一项新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文章对非硕士点高校咸阳师范学院学生的跟踪调查结果分析,已有的班主任制、辅导员制已经不能解决学生所所呈现出的新问题,提出采用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与原有的制度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并给出了研究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 非硕士点;本科生;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241-01

0引言

导师制是学生培养与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教师指导学生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它最早起源于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当新生被录取后到学院报到时,学院当局就给一组新生指定一位导师,由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格修养,协助学生安排学习计划,指导他们如何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期间每周必须到导师那里去至少一次,每次半小时以上[1]。事实证明,这一制度是行之有效的,在人才培养中效果颇佳,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大学都逐步采用导师制。

在我们国家,导师制特指的是大学生的研究生教育,侧重于对研究生的个别指导和学术指导。当然,我们国家的部分重点大学在本科生的培养中也采用了导师制,但多数高校在本科生的培养中并没有采用导师制,或者仅仅都是做一些尝试性的工作。还有一些没有硕士授予权的高校,学校的主体就是本科生,在实践了辅导员制、班主任制以及学分制的各种情况,也开始寻求一种更为有效地指导培养学生的方式——新生入学导师制。

目前我国一些研究者也从理论上就大学本科实行导师制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与研究。例如:金佩华的《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2]论文,王建武的《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3]文章,认为导师制在部分高校的应用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它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为学生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成才环境。

以上所述文章,都从不同角度或层面上对高校本科生实行导师制予以理论上的论证,虽然不够全面系统,但是也能给人以启发与指导,尤其对于那些只有本科生而无硕士点的高校启发与思考更大,因为此类学校既无硕士导师制经验可以参考,又急需根据校情、现状,探索出一套新的人才培养管理模式。

1非硕士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背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招生范围的不断扩大,高校学生人数也急剧增加,且新入学的大学生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而目前高校的本科生管理现状是,一个年级只有一个辅导员(或一个班级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教学以班级授课为主,在毕业设计时候才有“导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因此,在生活上,这些90后的大学生大部分还不能适应大学生活,部分学生不能从高中教师的“追着屁股学习”一下子转换到“感觉无人管理”的状态,部分学生不能从高中教师眼中的“尖子生”转换到“班级普通生”的角色,还有部分学生不能从原来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环境一下子转换到“什么事情都得自己做”的情况,再加之入学时的“高强度”军训,“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月圆之夜等一系列问题,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变化落差特别大,他们不能独自解决诸多问题,也不敢向不熟悉的同学教师倾诉,因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校园新问题。

虽然在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后,就为每个班配备了一位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思想教育等方面。但是对于有30个学生的班级来说,班主任除了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之外,一方面还要负责学生干部的选拔,贫困生认定,思想教育、纪律教育等事情,另一方面还要做到“三查、二会、一谈心”(三查:每两周检查学生早操一次,检查学生上课情况一次,深入学生宿舍一次。二会:每月召开一次班会和一次团支部组织生活会。一谈心:每学期必须与每一位学生有准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一次谈话)确实不容易。从表面看,班主任制度能够有效解决辅导员制度下的一些问题,但是严格执行班主任制度却给班主任带来新的问题,而对于非班主任来说,又将产生学校资源的浪费问题以及教师教学的公平评价问题。

如何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以及化解当前教育模式下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是每一所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结合目前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现状,以及非硕士点高校本科生的实际情况,国内高等教育界的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因为在非硕士点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化的思想引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成材向导、职业指导等;另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呈现了教师更是学生的“知心大朋友”的景象;与此同时,学生能够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塑造健全的人格;而教师在指导帮助学生的过程中,提高了指导能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形成主动教书育人的工作作风。

2非硕士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价值及研究思路

研究非硕士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一方面它是目前学分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现有的班主任制、辅导员制等所呈现出新问题的另一解决思路,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缓解刚入学新生的各种不适应现象,解决学生的心灵问题,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提供了保障。从另一方面来说,研究非硕士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它能够改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朋友式”的沟通过少,只重视技术讲授而忽略人格培养的弊端等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师和和学生的素质,促进教学科研和素质教育的共同提高。

本课题主要采取文献检索、实地调研、考察学习等途经,开展宏观理论研究,立足非硕士点高校本科生目前出现的诸多的问题以及本科导师制的实践经验,紧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探索研究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指导我校设计建设合适的多维大学生管理培养平台,引导学生少走弯路,指导他们建立正确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创新能力,最大可能地扩大受益面,使高校本科的每一位新同学都能受惠,促进学生素质的多方面发展,形成学校、教师和学生多赢局面。

参考文献:

[1]胡守华.高校本科制导师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5.

[2]王建武.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J].成都大学学报,2008,22(1).

[3]金佩华.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1(4).

上一篇:咸阳市社区体育资源的配置与利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学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