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序性社会资本在就业中的启示

时间:2022-08-04 02:18:09

差序性社会资本在就业中的启示

摘 要:无论是在求职还是在创业过程中,家庭的社会关系网络对于刚踏入社会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以家庭为中心的差序性社会关系资本运作的过程,其实就是强关系与弱关系之间的交往互动过程。

关键词:差序性社会资本;社会关系;就业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062-02

收稿日期:2013-09-04

作者简介:吕妍(198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加速的市场化、私有化引发就业难问题,使就业的落实沿着两条轴线分化:一是由家庭社会强关系网络而形成的顺差序格局的影响,二是在家庭强关系社会资本有限的情况下形成的以弱关系到强关系模式的逆差序格局。而人又以关系的形式存在,关系构成了整个社会。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加入到社会学的范围内思考,同时强调在探讨中国社会资本时要将布朗和吉登斯的系统论观点运用于社会资本的动态“嵌入”到中国社会,实现社会资本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转换。

关于社会资本的理论含义,中国本土研究者大致将其定义为:一种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资源、信息或情感上的支持。作者认为社会资本不仅仅是静态的“公共物品”,它同时也包含了行为主体在提供和获得这种“公共物品”时的一系列动态过程,如信任、嵌入、规范、合作互利以及网络社会资本等的整体,即所谓社会资本就是行为主体通过信任关系嵌入到一个有彼此交往规范的合作互利关系网络中,希望通过彼此的交往而得到资源与信息互惠和情感上的支持。

孩子在步入社会之前,主要依靠的是父母在长期的交往实践中形成的社会网络资源作为提供就业渠道的社会资本,这种网络包括(以家庭为核心的)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社会资本的运作,通过帮助他人及希望他人的回报。这种有待偿还义务关系的存在也是一种社会资本,它建立在行动者在理的基础上,付出一方期待对方为自己的付出做出偿还义务的一种互利。它表现为付出即得利。

同时,社会活动主体通过长期的社会交往和合作活动会形成一种资源的集合,它具有生产性和潜在的获利能力,社会网络中的成员通过彼此在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包含信任、规范和网络等的认同关系来共同享有这个资源。该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当社会资本稀缺时,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摄取:一是通过与利益共同体或组织内部的社会联系来摄取;二是通过人际关系网络摄取,如人们可以通过社会团体或组织外的接触、交往、交换等互动过程培养信任关系等。”[1]

首先,在求职过程中家庭的社会地位会对大学生求职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往往是通过弱关系得到就业信息,信息的取得是社会资本在网络交往中的传递,实现了社会资本的网络间流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在得到了信息之后学生可以去进行求职或面试,而想要敲定工作的话就要运用到强关系,强关系作为与其家庭交往密切的近亲,会动用各种人情关系为子女的就业创造条件,这样在强关系的帮助下学生的就业成功率也会增加。这种模式的优点是重视弱关系的力量,弱连带关系网络没有明确的界限,它可能以通过朋友甚至陌生人之间点对点的相互传递的形式存在,我将之称为实体互动关系网;同时消息的传递也可能通过运用网络、传媒等媒介工具来完成,即虚拟互动关系网,弱关系的实体互动关系网与虚拟互动关系网之间相互交叉存在。由此可见弱关系在界限上划分的模糊性却造就了其范围的无限扩张的可能性,重视弱关系对大学生得到就业信息十分重要。

其次,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父母以及家庭近亲的社会阶层、家族产业和家庭成员从事行业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有很直接的影响。家庭的社会关系网络作为学生创业中的一个长期重要角色,在创业过程中可以直接转化为经济利益。这些社会关系网络往往是以强关系为主并差序性的向外圆的外圈推展,这就是顺差序格局的社会网络资本模式。顺差序社会关系网络的特点是重视强关系的作用,强关系因为是通过血缘(或同乡关系)来划分的,所以有较为明确的划分界限。但是这种强关系网并不会因为人数的多少而受限制,反而会因为血缘界限的存在而形成为对家族子女后代的一种保护关系网,这种保护关系会对大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产生直接的影响,表现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最明显的就是职业的选择和资金的支持上。通过家庭强关系网而向外扩散的弱关系网络会对大学生的职业走向在长远的时期内都有十分大的影响,而且家庭强关系成员如树状图一般扩散出去的弱关系社会网络资源也可能会成为今后大学生步入社会后的社会资源。

第三,和谐的团队合作关系能产生更大的合作效益①或合作剩余,②从而产生了社会资本的增值。系统论的观点证明了“集体力”“协作力”带来的合作能增值社会资本。在合作中,建立一个协作的社会关系网络,通过合作带来互利,并产生“合作剩余”。通过合作,减少盲目的资源浪费和损耗,减低个人的社会成本,这必然会带来社会价值的增值。

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家庭的社会资本拥有量始终处于变动之中,人情关系毕竟是一个不定的网络。作为社会人来说,学会如何运用和“增值”自身的社会资本,无论是在学生的求职过程中,抑或是今后的社会生活中都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范斌.合作互利:关于社会资本理论假设前提的分析和思考[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①合作效益又称合作剩余,是指一定的群体或组织以获取剩余的资源或共同收益为目的、通过人记得相互配合而取得的、超过他们各自单个活动收益总和的那部分社会效益。合作效益是合作的各个主体从合作中获得的各自扣除成本后的收益——包括各种形态的利益。它不仅包括通常意义上的由于合作带来的剩余,还包括了由于“协作力”或“集体力”产生的社会效益。

②合作剩余指合作者通过合作所得到的纯收益即扣除合作成本后的收益(包括减少损失额)与如果不合作或竞争所能得到的纯收益即扣除竞争成本后的收益(也包括减少损失额)之间的差额。

上一篇: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浅析 下一篇:中国动漫周边产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