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市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管理思路

时间:2022-08-04 12:25:28

园区市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管理思路

摘要:近年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城市建设尤其是市政建设建设呈现出异常繁荣的景象。与此同时,市政建设的建设也随着建设的深入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与问题,陈旧的质量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产业园区市政建设的相关特点,并对此作出了相应的应对对策。

市政公共建设项目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区域发展水平和城市品位,也与市民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大众安全息息相关,也因此备受政府和市民的关注。

1 目前市政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

1.1 市场规范化管理方面的缺陷

市政建设的业主多为政府或工程建设主管部门,鉴于这些单位自身的行政职能,在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履行项目法人制,实施工程招投标制,执行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方面尚显不足,甚至存在建设项目不通过招投标就上马,实行“定向招标”,打着招标的幌子,实际由己方确定施工队伍建设;迫于种种原因,多数监理单位只好陪太子读书,虽然明则进行了合理的招投标制,结果开始就注定;有的工程先斩后奏,开工多时,甚至直至竣工还没有签定正式施工与监理合同,有的干脆竣工后才来补办规划许可、工程质量管理手续和施工许可证等相关手续。

1.2 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不规范

建设单位派驻的甲方代表非专业人士,对工程建设管理、技术业务不熟悉,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过程的质量管理;有的设计单位不具备相应的资质,通过挂靠或者联合接任务,有的越级承接设计任务,缺乏设计经验,在市政建设中甚至出“大手笔”,因此设计的工程项目,既不能保证设计质量,又不能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甚至边设计边变更;施工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或根本没有资质,挂靠施工,执业人员素质低下,质保体系有名无实;有的施工单位以包代管,或分而不管,不承担总包应承担的责任;监理单位监管不到位,或能力不足或滥竽充数,在监管过程中发现不了问题;更有甚者,与施工单位串通一气,蒙骗建设单位,缺乏公正性。

1.3 建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

市政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当地财政,有的鉴于上述1.1.1原因,资金不落实就仓促上马,工程进度款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工程质量与工期;政府拖欠市政施工企业工程款的现象比较普遍,直接影响园区招商引资和后续开发。

1.4 市政建设本身的特殊性

市政建设主要服务于城市区域,政府的目标、交通的限制、便利市民的要求,市政建设的工期一般不会太长,属于“短、平、快”的建设性质。市政建设经常要承受献礼工程、形象工程的考验,故往往忽视质量重视工期,甚至搞粗放型施工,人海战术,不重巧干兴蛮干;有的甚至认为道排工程不会出人命,认为其与结构安全没有很大的关系,存有侥幸心里,人为降低了工程质量。

1.5 行业的恶性竞争与狭隘的地方保护

虽然市政建设建设方兴未艾,但是相比起施工单位的数量来说,仍旧是僧多粥少。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能够揽到活,低价投标,甚至低于工程成本价投标,这些在世行贷款的项目中尤为突出;有的工程不能按照国家的费用标准确定工程造价,工程的执行价格背离实际价格,有的市政基础设施行业实行行业垄断,漫天要价、恶意刁难、想方设法设卡子,这些不正常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市政建设的有序发展。

1.6 落后的质量管理模式

施工单位在无序的市场环境下,往往存在不重视质量只顾眼前既得利益,企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无相应配套的检验试验设备和人员;建设、施工单位认为工程完工就完事,不重视信誉建设,认为建设工程的优劣与业主、施工单位无关,缺乏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或者奖励激励机制存在缺陷,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1.7 履行违规处罚阻力重重

市政建设的业主多为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市政建设质量受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履行其职能,在对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行为的处罚中,和执法人员往往遇到很大阻力:一是来自上级主管部门的“酌情考虑”;二是来自其它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下不为例”;三是来自施工企业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四是来自自身的考虑,力度大会给轻工特色产业园区增加压力,力度小会助长有关责任主体的违规行为。因此,对违规行为的处罚阻力重重。

2 管理对策及工作思路

2.1 理清工作思路

提高市政建设质量,必须理顺、整顿和规范建设市场。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各责任主体执行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情况的管理,从源头上堵住不符合条件的质量责任主体单位进入市政建设建设市场。树立紧抓市场、培养市场的观点,净化市政建设市场,培养一批骨干管理,提升园区市政施工管理水平。

只有理清了工作思路,才能把有形规范化,关系理顺了,责任主体的责任感加强了,工程质量就会有本质上的提升。

2.2 端正工作态度

这里说的端正工作态度是指对既有存在的1.1中所述的没有办理报监手续的工程,我们不能听之任之,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区别对待,否则会使我们的工作更加被动。

具体做法是尽快办理报监手续的同时,我们在拟派质量管理者、制定工程质量管理计划书的同时,先期进入前期准备相关工作的管理。

近年来轻工特色产业园区建设项目不少。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即我们是工程建设中的裁判员,我们要依法维护建设过程中的秩序,我们可以指出和纠正各质量责任主体的行为不当。

2.3 着重过程控制

工程开工前,工程质量管理者及时召集本工程参建单位参加质量管理工作交底会,做好审查和交底工作;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做好关键部位、重要工序的质量监控工作和主要原材料、构配件材料的检测、核验工作,让建设工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3.1 从制度方面着手

首先是资格审查。主要审查施工、监理单位管理人员和质保人员是否与投标书中一致;审查工程建设单位管理人员资格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质量管理人员严格审查施工单位从业人员资格审查表,以备存档。

其次是质保体系审查。主要审查工程参建各方质保体系、组织机构、人员配备是否完善,岗位责任制、工程质量控制程序和质量责任制是否落实到位。

第三是施工组织设计审查。主要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监理规划是否符合相关程序和规定;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能否确保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3.2 实施管理交底

由质量管理员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工程质量管理计划书,在管理交底会上宣布管理工作方案和要求,向与会人员明确管理程序和制定本管理工作方案的相关标准,明确哪些工序应由管理员抽查,哪些内容是必须执行强制性标准的。

2.3.3 日常质量管理工作

实行竣工备案制以后,管理工作模式由过去的全过程管理转变为重点部位管理与抽检抽查相结合。

关键工序,确保质量。管理员要加强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管理,加强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设计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的质量管理,加强对隐蔽工程的管理与验收。

材料抽检,严格品质。督促监理单位对施工方采购材料进场前的质量复检和施工过程中的抽样检查的行为规范;严格见证取样制度;检查受委托的检测机构的资质和计量认证的合法性。

2.4 严于律己、练好内功

市政建设涉及的范围广,施工干扰大,影响因素多,专业技术性强,技术要求高而市政管理人员大多是某一专业的技术人员,时间一长,难免有凭经验办事的现象,甚至因为“熟人熟事”忽视了对质量问题的置疑。而管理工作本身就要求我们有发现质量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建立在自身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的,更建立在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以适应市政建设建设的发展的基础之上。所以,要求管理人员加强对不断发展的市政建设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对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的学习,这是我们适应市政建设建设发展,不断提高管理管理水平最基本的要求。

3 结束语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千里大堤、溃于蚁穴”,正反两方面的教训告诉我们,工程质量马虎不得。市政建设是民心工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作为园区管理部门,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履行好我们的职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模式发生的变化是必然的,这就要求建设管理者及时掌握新情况、了解新问题、领会新精神,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上一篇:线路工程EPC总承包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下一篇:浅谈激光红外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