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中的澄明

时间:2022-08-04 11:47:37

黑夜中的澄明

翟永明的《盲人按摩师的几种方式》作于1996年,此时的翟永明完成了语言上的转换,告别了普拉斯诗歌的自白语调,作者试图从日常生活的平淡述说中寻找通往澄明世界的某种可能。按摩是调和阴阳、疏通经络之术,关于按摩的记载见于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行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按摩是手指的灵动,盲人通过按摩感知世界,于至晦未明中抛却物色杂念,通天地之灵性,悟天地之大道。

诗中提到了针刺、敲骨、推拿、拔罐四种治疗方法,盲人通过这几种治疗方法,医治的不仅的是人身体上的病痛,更是人心灵的疾患。盲人按摩与其说是祛除身体病痛,不如说是引导人回归澄明的天地之境。

一、“请把手放下”,盲人俯身/推拿腰部,也像推拿石头

手往往有获取、抓握之意,《诗经 邶风 简兮》:“左手执,右手秉翟”;曹植《白马篇》:“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在人欲横流的时代,手成了盛物之具,人欲之载,手放下,不仅仅是一个姿态,更意味着放下心中的物欲,以谦卑的态度开始与盲人按摩师的生命对话。

腰部:喻生命,邵陵王萧纶《车中见美人诗》:“闲情出眉眼,软媚著腰肢”;唐武元衡《舞腰》:“李雪开歌扇掩,绿杨风动舞腰回”。中医认为人体结构仿天地而生,头是天,脚是地,腰是人体的阴阳分界,腰部以上主阳,腰部以下主阴。人的生命是天地所造、阴阳调和之物。

推拿石头:腰为何变成了石头?此句将柔软的腰部与坚硬的石头相比,在软与硬的对照中,习惯了获取物质的生命失去质的柔软灵动,阴阳失序,亦已僵化。

生活的腰多么空虚/引起疼痛

生活的腰:谓物质的躯壳,在物欲的追逐中,人的生命背离了自然的法则,生命只剩贫乏的空壳,精神的蛮荒引发生理和心理的痛楚。

盲人一天又一天推拿按摩/推拿比石头还硬的腰部

一天又一天:不仅指时间更替的规律,更指盲人在日复一日的推拿按摩中体悟生命的过程。盲人目盲心不盲,摒除声色犬马的诱惑,阅遍被物欲所拘囿的贫乏生命,于按摩中悟道体道。

二、“注意气候,气候改变一切,”

气候:喻四时更替的自然节律。《黄帝内经 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论语 阳货》:“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李白《日出行》:“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改变一切:谓天地之道主导万物,《老子 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周易 易辞上传》:“圣人设卦立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想推而生变化。”

梅花针执在盲人之手/我尽力晃动头部:“这是什么? /生命,是易碎的事物/还是骨头,骨节,骨密度?/梅花针扎在我的头部

梅花针:针生冷坚硬,梅花柔弱美丽,针却被赋予梅花之形,在刚柔相济中喻盲人的按摩通刚柔阴阳之道,圆融中和。

这是什么:我对生命的困惑与诘问,生命的本质究竟是物的承载还是道的皈依。

易碎的事物:生命是天地所造,违背了四时更替,阴阳之序,就失去了生命的根基。针扎入头部的感受让诗中的我重新思考生命。

三、“请敲骨椎第一节,那里疼痛”

这是诗中的我第一次说话,骨椎是生命的支撑,这里不只是生理上的痛,骨椎的痛楚来源于生命深处的贫乏苦怆。

第一节:这里强调了“第一”这个数字意象,生命的苦痛从“第一”开始,《说文 一部》:“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老子 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盲人的手按下旋律的白键/ “这声音怎么这样凄凉?”

白键:与下一句诗中的“凄凉”形成互文,按下白键是触觉、视觉、听觉,与凄凉形成情感上的的共鸣与契合。

凄凉:谓通过盲人按摩引发的心理感受,我逐渐触及生命病痛的本源。古诗中常用凄凉表达身世的孤独之感,秦观《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苏轼《江城子》:“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里申发了凄凉的意义,人在按摩中逐渐意识到生命病源所在,由此引发痛苦悲凄的心境。

我知道疼痛的原因/是生命的本质,与推拿无关

生命的本质:疼痛的根源在于贫乏痛楚的内心,执着于物质世界的声色繁华,而忽略内心的修为,精神世界的荒芜引发身心的疼痛。

但推拿已进入和谐的境界/盲人一天又一天敲打/分享我骨头里的节奏

这里笔锋一转,推拿让诗中我进入了和于阴阳,趋于道的澄明之境,《礼记 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一天又一天:见第1节的注释。

骨头里的节奏:这里形成了一个对比,我执着于生命的疼痛,而盲人却能超然于疼痛之外,从生命的痛楚中看透生命的本质。

四、“转过身去,调匀呼吸”

诗中我的姿态首次发生变化,与盲人开始面对面进行对话,我从物质世界进入心灵世界,也得以近距离观察盲人。

盲人的手按下旋律的黑键/暴风雨般的即兴弹奏

黑键:与上节的“白键”“凄凉”相呼应,黑键与暴风雨形成情感上的契合,意味着按摩的过程渐入佳境,深入到生命病痛所在。

他空洞的眼里无怨无欲/甚至他的呼吸也极度平静

空洞:喻盲人心灵的通达。《老子 五章》:“天地之间,其犹橐乎?”河上公注:“天地之间空虚,和气流行,故万物自生”;魏阮籍《达庄论》:“故求得者丧,争明者失,无欲者自足,空虚者受实。

平静:盲人无怨无欲,通达无碍,故能合乎自然之道,达到心灵的清明之境。《老子 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归根于静,静曰复命”;《老子 三十七章》:“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老子 四十五章》:“清静为天下正”。

他的两手推拿世间的问题/盲人有盲人的方式

世间的问题:人的生命困惑。《庄子 养生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悬解。”成玄英疏:“为死生所系者为悬,则无死无生者悬解也。夫死生不能系,忧乐不能入者,而远古圣人谓是天然之解脱也。”世人不能看破生离死别,故不能像盲人一样破解生命之惑,盲人通过按摩的方式感知世界,祛除心中的妄念欲念,心灵得以解脱。

他思索下手的轻重缓急/与我们的方向一致

我们的方向:盲人与我们一样过着平凡质朴的生活,却能超然于物质世界之外,进入精神世界的修炼与思索。《老子 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庄子 知北游》:“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全后汉文》卷十五桓谭《桓子新论 辨惑》:“余尝与郎冷喜出,见一老翁粪上拾食,头面垢丑,不可忍视。喜曰:‘安知此非神仙?’余曰:‘道必形体如此,无以道焉。’”

五、“请注意骶骨的变化”,他说

盲人再次谶语式的对白,与第2节“注意气候,气候改变一切”形成互文解释。骶骨:又名穷骨,人体的五块骶椎合成的一块骨,上与第五腰椎相连,下与尾骨相连,是人身体的上下枢纽。与第3节“骨椎第一节”对应,喻天地之道。

他的手指熟知全世界的穴位/他的手掌兼修中西两种功力

熟知:盲人对道游刃有余的掌握,让人想起《庄子 养生主》中的庖丁:“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中西:中代表着东方文化,象征着精神世界;西代表着西方文化,象征着物质世界;中西意味着盲人在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逍遥自如,通达无碍,类似于庄子神游物外的境界。

当他使劲,十根指头落下/贯注全身的一股深邃力量知道/一种痛苦已被摧毁

十根:“十”这个数字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齐全、完满之意,如成语十全十美、十相具足,在这里强调“十”,意味着盲人按摩浑厚的力量。

深邃力量:渊远幽深的力量来源于盲人对生命的深刻体察。

一种痛苦:指身体的病痛。

另一种痛苦来自肺腑/来自白色袍子的适当切入/以及我那怯懦的心跳

另一种痛苦:生命的悲苦。肺腑:内心的疾患。

白色袍子的适当切入:盲人通过按摩的方式让我意识到身体的病痛来源于心灵的疾患。

怯懦的心跳:清醒意识到病痛之源后生发的卑微与恐惧。

六、盲人一天又一天摸索/熟悉的事物,渐渐地/渐渐地达到澄明的高度/从一块坚硬的石头,或者/在空气中飞舞的跳动的尘埃/一男一女,两个盲人/看不见变易中的生死/看得见生死中的各种变易

这一节开始从“我”的角度叙述盲人的生活。一天又一天:见第一节的注释。

熟悉的事物:谓平凡琐屑的生活,道无所不在,《老子 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

澄明的高度:盲人在日复一日的按摩中体悟生命,在漫长黑暗中思索生命,对生命的理解趋于道的境界,清明如光,回归人类生命的故土。

石头、尘埃虽为天地之一粟,却也是天地所生,万物体道而居,庞蕴居士云:“一花一世界,一土一如来。”坚硬是石头的质,飞舞、跳动是尘埃的灵,盲人通过石头、尘埃的表象通灵万物的根本。

一男一女:喻阴阳。《周易 系辞上传》:“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黄帝内经 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老子 四十二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变易的生死:生死变易乃人生之常事,生离死别,悲欢离合,任何人都无法跳脱这一人生常态。

生死中的各种变易:万物都无法逃脱生死的轮回,世人只从万物变易中看到生死之苦痛,而盲人却能超越生死苦痛,于生死苦痛中触及天地之道。《荀子 礼论》:“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李白《拟古 生者为过客》:“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元稹《和乐天赠樊著作》:“天地为一物,死生为一源”。

七、一次,他拿出两个罐子/其中一个是空的,另一个也空

一个是空的,另一个也空:这一句式与第5节中“一种痛苦,另一种痛苦”呼应,也衬托着我等待的心态,摒除杂念,期望通过拔罐疗法治疗身体的病痛,祛除心灵的疾患。

一滴水就从身体里慢慢溢出/但是他看不见,现在他抽掉/里面的空气,点燃酒精棉

水:《老子 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庄子 列御寇》:“水流乎无形,发泄乎太清”;《淮南子 原道训》:“天下之物,莫柔弱于水,然而大不可极,深不可测,修极于无穷,远沦于无涯,息耗减益,通于不訾”。

抽掉里面的空气:生命真正处于虚空状态,《老子 五章》:“天地之间,其犹橐乎!”河上公注:“天地之间空虚,和气流行,故万物自生”抽空了生命的狂妄、贪婪、嗔怒,生命呈现天地原初之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点燃酒精棉:刻画的不仅是盲人拔罐治疗的过程,与下文的“阵阵寒意”形成互文理解,在热与冷的对照转化中强调盲人精确地掌握了病之所在。

他想要得到什么? /除了腰椎的十四个关节/还有骨头深处的阵阵寒意……

十四个关节:“十四”这个数字意象强调了整体、关键所在,腰椎是生命的支撑,也是病痛所在,盲人通过按摩治疗了身体病痛。

阵阵寒意:指病痛之源,被物欲所驱而贫乏痛楚的心灵,盲人按摩根治的是病痛源头,人的身心亦将痊愈。

八、响了一夜的孤寂之声/“现在好了,寒气已经散尽”

这一节从“我”描述盲人的旁观者抽出,述说“我”的感受。 一夜的孤寂之声:不是实指,夜与孤寂强调的是拔罐的心理感受,是聆听生命的寂静心境,黑夜,没有白天的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我”只是一个虔诚的聆听者,在黑夜中重新认知自己的生命。

寒气散尽:通过盲人的按摩,抽空了对物质的贪婪与对生死的恐惧,身心和于阴阳,病痛之源已除。

他收起罐子,万物皆有神力/那铿锵的滴水的音律/我知道和所有的骨头有关

万物通灵,秉天地之性,故万物皆有神力。诗中第二次提到水,在上节中水从身体溢出,这里水滋润身体,《老子 八章》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是生命之源,润养万物,心灵因水的润养而回复清净。

和所有的骨头有关:喻对生命的重新体悟。正如水浸润生命一般,生命因体道悟道而重焕生机。

一天又一天雨下个不停/盲人按摩师的手抓住的/是不是那石头般的内心恐惧?

一天又一天:见第一节的注解。雨下个不停:《周易 乾卦 彖辞》:“云行雨施,品物流形。”盲人的按摩深谙天地之道,对人心的治疗如雨一般润物无声。

石头般的内心恐惧:我执着于物质世界的欲望与生死的恐惧,欲望与恐惧使人的心灵失去了平和柔软,亦如石头一般冰冷生硬,毫无生机。盲人按摩师在为病人按摩中必须要驱除的障碍便是病人的欲望与畏怯,顺天性而为,《庄子 养生主》:“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

九、“这里怎样?这里应该是/感官的触动,这条肌肉/和骨头之间有一种痛/能触动你的神经,压迫/你的手臂,毁灭你的黑夜

一种痛:连接上一节世人对内心恐惧,一种痛喻人被恐惧所累,被物质所困而引发的病痛。这种病痛不仅带来身体的不适,还遮蔽了心灵对世界的真实体悟。

不要让风穿过你的身体/不要让恐惧改变你。”

盲人再一次的谶语,《黄帝内经 生气通天论篇》:“故风者,百病之始也。”《黄帝内经 金匮真言论篇》:“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不要让风穿过你的身体,在诗中不仅是中医的养生之道,还指人的生命不被外部的邪恶风气所左右,不能因生死的恐惧而违背人的天地之性。

十、如果能把痛楚化成/有形的东西,类似/抓住一把盐,洒在地上/类似端走一盆清水/从皮肤里,类似/擦掉苹果上的污迹/类似手指按下琴键/随即又轻轻地移开

化:谓物化,进入逍遥无碍的生命境界。《庄子》:“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苏轼《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有形的东西:喻道物,万物体道而居。

悟道体道的过程是一个主体进入客体,主客体合一的过程,这一过程平和舒缓,润物无声,盐、清水、苹果的污迹都是他物,而“我”不执著于物我的差别,物化中物我皆忘,不耽于死生之俱,通万物之灵性。

十一、手指间的舞蹈,很轻/指力却浑厚,生命中的/强弱之音此时都在

舞蹈:《毛诗序》:“情动于中而行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盲人手指的舞动虽然轻柔却饱含浑厚的力量,这力量来源于对生命的深刻领悟。

盲人坐着,细说记忆/那触手一摸,心灵的辨识/比眼睛的触摸更真实

记忆:盲人在日复一日的按摩中对道的体悟。

心灵的辨识比眼睛的触摸更真实:盲人虽然目盲,却通过心灵的体悟比常人多了更为通达的生命理解,能超越世俗物象洞穿生命的本质。故心灵的辨识比眼睛的触摸更真实。《老子 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庄子 知北游》:“道不可见,见而非也”。

大脑中反复重叠的事物/比看得见的一切更久长

大脑中反复重叠的事物喻天地之道,《老子 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红尘中繁华之象只是过眼云烟,只有天地之道才能恒久。

十二、尘世中的一大堆杂念/被你熔与黑暗一炉/终将打成整铁一片

黑暗一炉:一大堆杂念被熔于黑暗一炉,即是看不见的,因为看不见才不会被眼前的乱象蒙蔽,于黑暗中洞穿天地幽冥之道。《老子 四十一章》:“明道若昧”;《庄子 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整铁一片:铁是冰冷生硬之物,一大堆杂念被整合为一,无欲无妄,无悲无喜,无嗔无痴,生命进入静观无私的状态。

当你想看,你就能看/最终达于静止的世界

当你想看,你就能看:当人对道的修为到达一定境界,就能顺从天性,如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

静止的世界:抱朴见素,回归素朴的天地之道。《老子 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归根于静,静曰复命”。

日子年复一年,并不休息/盲人俯身,推拿/疼痛的中心,一天又一天

这一句与第一节形成回环的结构,盲人不断悟道体道,回归原初,这恰好暗示了生命的本质:生生不息,循环不止。《老子 十六章》:“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庄子 齐物论》:“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作者简介:李琳(1987-),女,白族,云南大理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上一篇:浅谈韩国儿童文学 下一篇:不要自己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