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与月经调理

时间:2022-08-04 10:31:37

何女士25岁,每次月经前都有腹痛现象。结婚两年,一直想要宝宝,但迟迟未能如愿。通过专业调理师罐诊,何女士膀胱区罐印呈现青色,甚至青紫色,这是宫寒的表现。调理师给何女士配以“古法经络调理――女子胞养”,通过刺激疏通任脉、肝经、肾经、胃经、脾经等重要经络穴位,配合辛温发散的药草油,排出胞宫寒湿之邪,辅以“扶阳温灸”及“汉方悬灸”等手法疏肝理气、调节胞宫气血。经过2个多月的调理,何女士现在痛经症状已经消失,且气色大有好转。

其实,所谓的宫寒,是指女性肾阳不足,胞宫失于温煦所出现的下腹坠胀、疼痛,得热则缓和。宫寒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痛经,还可导致月经失调、不易受孕。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到夏天,月经不调、痛经的女性就特别多,都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导致胞宫受凉所致。女性生殖系统是最怕冷的,从阴阳角度看,男属阳,女属阴,所以女性体质多显阳气偏衰,气血不足,更易招致外来寒邪侵袭。但女性虽属阴,子宫却应保持阳的状态,也就是要保暖才健康。

月经:女性体质改善的良机

月经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即指女性子宫内膜脱落,脱落的内膜组织和血液由阴道排出。很多女性朋友认为月经是一件麻烦事,每个月为了接待这位“好朋友”,总是消耗相当大的精神与体力。殊不知,这其实是上天在善待女性,每月一次的生理期,即是一次体质改善的机会,随着身体的生理变化,通过运动、饮食、经络等方法调理,可以提升身体的健康指数。

一般情况下,女性一次月经的出血量为30~80毫升。一个女人的初次月经被称为初潮,而初潮的出现标志着女性已步入青春期,女性初潮时的平均年龄为12岁;月经的停止标志着女性已迈入绝经期,又称更年期,绝经期女性的平均年龄为51岁。由于遗传、饮食或身体健康等因素,月经初潮或停止都有可能提前或延后。因此,正常的月经周期是女性身体健康的标志。

寒气凝滞:血行不畅

月经不调是女性中常见的疾病,也是多发病。表现为月经周期不正常或出血量异常,或是月经前、经期时腹痛以及全身症状。中医认为,血得热则行,得寒则滞。月经期如食生冷,一则伤脾胃碍消化,二则易损伤人体阳气,易生内寒,寒气凝滞,可使血运行不畅,造成经血过少,甚至痛经。

痛经,是女性月经来潮时产生的疼痛,也称生理痛,主要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原发性痛经,大都发生在月经前的1~2天,表现为痉挛、绞痛,有时会伴随腰酸,也可能牵连到大腿,恶心、呕吐、腹泻的情况也很常见。继发性痛经,通常在月经来潮前的1~2周就开始,而且会持续到出血停止之后几天才慢慢缓解。其表现的疼痛比较多样性,有时表现为痉挛、绞痛,有时表现为钝痛、胀痛甚至出现剧烈的刺痛。

疏肝解郁:调和气血

5%的女性来例假时都会生气,特别是前三天,中医称之为肝气郁结。

喻女士30岁,月经量少、周期极不稳定,且老是觉得疲倦、心烦,嘴唇也是干干的。根据中医辨证,喻女士是因情志抑郁,气机不畅、血行受阻,使得血海不能盈满,导致月经量少、气血不通。调理师通过背部磁罐排毒,拔出体内淤积毒素,再配合“女子胞养”、“汉方悬灸”古法调理,通脉温暖胞宫,由任督二脉贯通全身,综合调理气血。经过3个多月的调理,已排出大量淤血,且月经周期恢复正常。

中医认为,月经前后的生理变化,常因肝郁、脾虚、肾虚、气血虚、血瘀所致,肝郁最为多见。而月经减少多因肝脾功能性病变,加上外在压力,肝脾两经的瘀滞导致全身气血不畅。月经调理在于调畅气机,疏通气血;气血和,则月经通。

标本兼治:食疗养护

对于月经不调的治疗,推荐中医调理和食疗养护,从根本上调理身体状况。首先,在月经期应注意营养,适当补充具有补血功效的食物,如猪肝、猪心、羊肉、红枣、桂圆(龙眼)、胡萝卜、菠菜、蛋类以及豆制品等,还可根据不同的体质特点采用中医食疗进行调理。

『羊肉粥

鲜羊肉250克,大米100克,葱、姜、食盐各适量。将羊肉洗净、切片,与大米、葱、姜、食盐,以常规方法熬粥,至羊肉熟烂。可补气、养血、止痛,适用于气血亏虚型痛经。

『鸡蛋龙眼羹

龙眼肉50克,鸡蛋1个。先用水煎龙眼,30分钟后打入鸡蛋,共炖至熟,早晚各1次,连服10天,适用于虚证型月经不调。

『山楂红糖饮

生山楂肉50克,红糖40克。山楂水煎去渣,冲入红糖,热饮。可活血调经,主治经期错乱。

『猪皮冻胶

猪皮1000克,黄酒250毫升,白糖250克。将猪皮洗净后切碎,加适量水,用文火炖至汁液黏稠,加入白糖、黄酒即可。每日2次,用开水冲化后温服。养血益阴,滋肾养肝,可治女性血虚乏力,月经不调等症,对腰腿酸痛者效果更佳。

上一篇:高考进行时,用药须谨慎 下一篇:扩展儿童音域是歌唱训练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