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夹在胃肠镜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04 10:21:31

钛夹在胃肠镜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钛夹在胃肠镜手术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内镜中心采用胃肠镜并金属钛夹对29例患者进行治疗,并在术后随访1个月~半年,观察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本组29例患者使用钛夹最少2枚,最多4枚,平均2.3枚,在随访中发现,所有患者均能在平均5周的时间将钛夹随粪便排除体外,且未见1例发生再出血、伤口开裂的现象,且定位标记的病灶部位与最后手术确定的病灶位置完全一致,其成功率和准确率均为100%。另外,所有患者均未见腹痛、发热等并发症。结论: 在胃肠镜手术治疗过程中,钛夹的使用不仅表现出较好的止血效果,并能对病灶进行准确标记定位,其缝合效果与外科手术线缝合效果相当。治疗全程简便有效,且几乎无并发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钛夹; 胃肠镜手术; 止血; 缝合; 标记

【中图分类号】R5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69-01

随着医疗设备及其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内镜与其附件日益得以改进。与此同时,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增加,消化道出血治疗便是金属夹最早涉足的医学领域,但经过相当长时间的临床实践之后,到现目前为止,其应用范围已逐渐被拓宽[1]。我院内镜中心于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期间采用胃肠镜并金属钛夹共治疗患者29例,有效性和安全性俱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内镜中心于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期间,采用胃肠镜并金属钛夹治疗患者29例,其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34~73岁,平均年龄(44.23±7.4)岁。所有患者均在最迟不超过48h内完成胃肠镜检查,检查发现,溃疡性出血14例(溃疡位:包括球前壁6例、球部大弯侧2例、胃窦小弯侧4例以及胃底2例)、肠息肉切除后出血15例以及肠血管发育不良2例。另外,15例表现为涌血,14例表现为14渗血。

1.2方法:本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采用的胃镜、肠镜以及钛夹置放器均系OlympusG公司生产。内镜检查前,所有的患者生命体征均表现为较平稳状态,同时先指定经验更为丰富的内镜医师进行试夹操作,以此降低术中风险。术中先采用生理盐水或冰灭菌水冲洗出血病灶,直到视野清晰并充分暴露血灶后,再用1~3枚金属钛夹行钳夹止血,之后还将继续冲洗一段时间,确认无出血后退出内镜。其中,病灶的标记定位采用钛夹的型号为HX-600-135,对病灶周边组织进行钳夹,然后可通过快速摄片或X线透视的方法进行病灶部位判断;溃疡性出血和贲门黏膜裂开所采用的钛夹型号同上,在内镜的吸引作用下,在钛夹双臂将溃疡组织外缘及黏膜开裂边缘吸入之后,收紧即可;胃Dieulafoy病变采用的止血钛夹型号为HX-600-090,将血管的出血点夹住即可;肠息肉采用钛夹的型号为HX-600-135,息肉用高频电分几次切除,之后用钛夹将创面缝合。术后随访1个月~半年。

2结果

本组29例患者使用钛夹最少2枚,最多4枚,平均2.3枚,在随访中发现,所有患者均能在平均5周的时间将钛夹随粪便排除体外,且未见1例发生再出血、伤口开裂的现象,且定位标记的病灶部位与最后手术确定的病灶位置完全一致,其成功率和准确率均为100%。另外,所有患者均未见腹痛、发热等并发症。

3讨论

3.1钛夹的特性特质简介:本次研究所采用的金属钛夹其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腐蚀性,质量轻,热传导性能优良,更重要的是,钛夹的的制作材料为非过敏性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根据钛夹前端折弯度设计上的不同,其用途大致可分为止血、缝合固定以及组织标记三种类型。对于OlympusG内镜系列的钛夹而言,通常情况下,多用于小于3cm的黏膜和黏膜下组织止血操作、溃疡性出血、小于2cm的动脉出血、小于1.5cm的息肉切除前预防出血以及结肠憩室出血等。当然还可用于胃肠道小于0.5cm的穿孔夹闭治疗和内镜标记等。

3.2钛夹的止血效果:具相关资料显示,钛夹用于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其即时止血率可达91.5~100%[2]。本研究中,通过胃肠镜下应用钛夹对14例溃疡性出血以及15例肠息肉切除后出血进行治疗,均实现了即时止血的效果。总结操作经验,笔者认为,首先,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的有效性,采用钛夹进行止血时,需最大程度地将钛夹长开,且在利用滑动柄推送的过程中应适度,不到位或位移过度都可能导致钛夹张开度变小,从而不能对病灶起到有效夹闭的作用;其次,钛夹与出血病灶区域应保持大于45°的接触角度,以防止脱夹而导致治疗失败;再次,当出血部位血管周围具有较完整的支撑组织时,在夹闭的过程中,将出血血管置于组织中央,可到达最理想的止血效果。

3.3钛夹的缝合效果:胃肠息肉在高频电切切除之后容易发生出血、穿孔以及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这都会增加患者的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情况严重者有可能导致医疗纠纷。本研究在涉及肠息肉切除后出血5例,其中的2例为扁平息肉,高频电切之后,由于所形成的创面较深,故通过内镜吸引之后,采用钛夹从中间朝两侧行对称性缝合,其结果与采用外科手术线缝合几乎等效。

3.4钛夹的标记定位效果:胃肠部发生血管性出血之后,一些微小的出血病灶可能被胃肠皱襞所掩盖,常规的外科手术过程中要发现这些出血病灶尚有一定难度,通过钛夹的使用,可以较好克服这一弊端。通常情况下,由于横结肠处于游离状态以及乙状结肠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导致肠镜下的病灶定位非常困难,而术前的定位可直接影响到手术切口类型及方式的选择[3]。传统的结肠钡灌方法虽能定位病变位置,但容易在肠道准备不充分时出现漏诊的情况,严重者会发生穿孔,而术前在肠镜下采用钛夹标记可实现100%的病灶定位准确率。本研究中有4例进行胃肠道病变定位标记,与手术最终证实的位置完全一致。

综上所述,在胃肠镜手术治疗过程中,钛夹的使用不仅表现出较好的止血效果,并能对病灶进行准确标记定位,其缝合效果与外科手术线缝合效果相当。治疗全程简便有效,且几乎无并发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芳.经内镜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6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9):1758-1761

[2]徐萍.经内镜金属钛夹治疗消化道急性出血[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11):938

[3]姜英杰.不同内镜下治疗方法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比较[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8,25(8):424

上一篇:就红、蓝光治疗中度痤疮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规则性肝叶切除术在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