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方法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08-04 10:01:47

改良式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方法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评价改良式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方法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患者243例,按照入院顺序,采用插入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2例、观察组121例,前者以颈部衬垫固定气管切开外套管,后者采用双层棉布衬垫结合吸引管四条寸带固定气管切开外套管,对比相关指标。结果 对照组皮肤损害最早出现时间(8.1±6.1)d低于观察组(14.6±5.1)d,外科结更换次数(5.9±1.4)次/人、皮肤消毒次数(28.4±6.5)次/人、衬垫更换次数(7.1±2.2)次/人高于观察组(3.1±0.8)次/人、(23.5±5.1)次/人、(4.8±1.8)次/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

神经外科是医院收治危重症患者最多的临床科室之一,患者常合并有自主呼吸、循环、意识障碍,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是常用的辅助呼吸手段,是进行抢救、维持呼吸畅通、保障氧气供给最直接、有效的支持措施[1]。但应注意的是,气管切开具有侵入性、创伤性,患者不适感较强,并发感染、皮下气肿、气胸等并发症风险与非计划拔管、人机不协调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气管切开护理难度较大、技术性强,气管切开外固定不牢靠,所致机械性刺激、脱管是致相关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2]。为提高气管切开护理质量,本院应用改良式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方法,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2年1月~2014年12月,神经外科收治并采用气管插管治疗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临床确诊;③颈部皮肤完好;④预计置管时间≥7d。共纳入患者243例,其中男129例、女114例,年龄7~81岁、平均年龄(45.2±6.1)岁。疾病类型:颅脑外伤49例、血管性疾病73例、颅内肿瘤91例、其它33例。入院时GCS评分3~15分,其中≤8分84例,平均(10.9±6.3)分。联合置管项目:胃管35例、尿管84例、头部引流管77例、其它25例。气管插管置管天数(33±14)d。按照入院顺序,采用插入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2例、观察组121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外套管固定,将绒布裁剪成长23cm、宽4.5cm长方形,将两长边缝合,将细带从衬垫中穿过。观察组:取无弹力双层棉布,先测量患者颈部周长,减去外套管椭圆板长度,一般长30cm,即2cm×30cm,去掉毛边、线头,另取4根2条30cm、2条10m寸带,2根长10cm、2根长5cm吸引管,先将寸带穿过棉布,再两端各系一条寸带,再将寸带穿过吸引管(露出足够打结的长度),在插入外管道后,穿过外套管椭圆板上小孔,专用外科结系于颈部。

1.3观察指标 皮肤损害以及严重程度,皮肤损害最早出现时间,套管移位、脱出例次。气管切开感染与呼吸道感染例次。外科结更换次数、皮肤消毒次数。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所获数据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P

2结果

2.1 计量指标 对照组皮肤损害最早出现时间低于观察组,外科结更换次数、皮肤消毒次数、衬垫更换次数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计数指标 对照组皮肤损害发生率、套管移位与脱出率、气管插管相关感染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主要问题:①长时间置管,多在30d以上,颈部皮肤易出现发红、水泡甚至溃疡糜烂;②固定带易受污染,增加气管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发生风险;③易引起皮肤变态反应,增加患者不适;④固定不牢靠,产生脱管。本次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无论是传统还是改良式固定法,都不可避免出现皮肤损害、套管移位与脱出、气管插管相关感染等不良事件[3]。因此,提高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水平非常必要。

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方法大同小异,按照材料可分为无弹性布带固定、布带血浆管固定、纱布带套止血带两端固定、纱布带外套气管固定、寸带或胶布固定、人工气道固定垫固定等,其中寸带或胶布固定已基本被屏气。

本次研究,结合以上固定法优点,采用双层棉布衬垫结合吸引管四寸带固定,主要优点:①双层棉布增加吸附性,避免汗液等分泌物污染套管,降低感染风险、降低更换频次;②棉布衬垫与外套管椭圆板间以吸引管相隔,避免寸带与皮肤直接接触,降低寸带受污风险,同时吸引管具有一定弹性、表面光滑,减轻对皮肤的物理刺激,同时避免棉布衬垫两端与皮肤受寸带拉扯变形。结果显示,对照组皮肤损害最早出现时间低于观察组,外科结更换次数、皮肤消毒次数、衬垫更换次数、皮肤损害发生率、套管移位与脱出率、气管插管相关感染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需注意的是,改良式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方法并非万能灵药,气管切开强调无菌操作,日常皮肤清洁消毒仍非常必要,尽管改良方法有助于降低寸带、衬垫污染风险,但护士不应有放松心理,应严格遵照要求落实预防护理,做好日常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定坤,金心,吴晔.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5):1212-1214.

[2]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13版)[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10(8):436-448.

[3]邵秀慧,张金成.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的循征护理应用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1):293-295.

上一篇: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 下一篇:护理干预对TURP术后膀胱痉挛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