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疗效分析

时间:2022-08-04 09:46:18

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对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垂体瘤患者43例, 均采用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进行治疗, 对患者基本资料与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 术后未发生死亡事件, 34例肿瘤全切除, 8例次全切, 1例为部分切除。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5.3%。结论 在显微镜下展开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可发挥显著疗效且操作简便, 不会给患者造成过大创伤, 便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垂体瘤;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手术入路

垂体瘤属于临床常见肿瘤疾病, 在所有颅内肿瘤中占比高达10%~15%[1]。垂体瘤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 直至目前该疾病临床治疗仍是采用外科手术切除作为首选治疗方法[2]。现阶段垂体瘤手术切除方法较多, 其中经颅内入路切除术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3], 虽然这一术式可发挥显著治疗效果, 但同时也会给患者造成较大创伤。本院在为垂体瘤患者治疗时, 采用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治疗时取得了显著效果, 且患者创伤较小, 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垂体瘤患者43例, 男24例, 女19例, 年龄41~74岁, 平均年龄(56.7±2.4)岁;所有患者经CT及MRI检查证实是蝶窦处发生占位性病变, 与垂体瘤诊断标准相符。患者临床症状为颅内压升高15例, 闭经5例, 视野缺损5例, 视力下降9例, 多尿多饮5例, 向心性肥胖2例, 肢端肥大2例。

1. 2 方法 手术前3 d给予患者抗生素及呋麻滴鼻液滴鼻处理, 每天利用口泰漱口, 在手术前1 d将患者鼻毛剪除。在展开手术时先进行常规全麻与气管插管, 患者取仰卧位, 抬高躯干20°左右, 轻微后伸颈部并将头后仰、下垂30°左右, 手术医师站立在患者头部。彻底清洁患者鼻腔并消毒, 将1:1000的肾上腺素与利多卡因注入右侧鼻腔的鼻前庭和中隔内, 促使鼻腔尽可能扩大;自中鼻甲下处水平位置或找到蝶窦开口, 将蝶窦前壁下切约1~1.5 cm, 直至蝶窦开口, 在开口侧前方蝶窦前壁和鼻中隔交界位置, 将黏膜以弧形切开2 cm并将之朝总鼻腔处翻, 采用磨钻经鼻腔自然空隙对骨质予以磨削, 促使蝶窦开口扩大, 避免损伤颈内动脉及视神经等。将蝶窦间隔磨除并促使鞍底完整暴露。于鞍底中间偏下位置利用磨钻对其进行磨削, 开放1~1.5 cm后对硬脑膜予以电凝, 利用细针探查是否存在脑脊液或血液, 确定不存在上述物质后以剪刀划十字切口并对硬膜进行电灼, 采用吸引器分块、环形刮圈与刮匙等按照后部、两侧、前部鞍结下的顺序将肿瘤切除, 之后对瘤腔进行彻底清洗并止血, 将适量明胶海绵填充其中, 采取人工硬膜对鞍底予以双侧封闭, 复位鼻黏膜。经观察证实患者不存在活动性出血之后, 将适量凡士林油纱条填入双鼻孔并对伤口予以缝合。若术后观察发现肿瘤未完全切除, 则给予化疗或放疗。

2 结果

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 术后未发生死亡事件, 其中肿瘤全切除34例(79.1%), 次全切8例(18.6%), 部分切除1例(2.3%)。43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为:有1例肢端肥大症状及1例闭经患者无明显改善, 其他41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 症状改善率为95.3%。

3 讨论

现阶段外科切除手术是垂体瘤治疗的重要方法, 且手术入路具有较多选择,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术式为经鼻蝶入路和经颅入路。在手术治疗中不论采用何种手术入路, 其主要目的即是将肿瘤最大限度切除的同时促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从而促使患者预后有效改善, 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是效果优良、微创且痛苦较小的术式, 相较于经颅术式而言, 这一手术方法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 故而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在采用经蝶窦入路进行手术时, 可选择的手术器械主要为内镜、显微镜及内镜与显微镜结合的方式。本院在为43例垂体瘤患者展开术式治疗时, 均采用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 结果显示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 术后未发生死亡事件, 34例肿瘤全切除, 8例次全切, 1例为部分切除。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5.3%, 这和相关报道中提出的经鼻蝶手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有效率可达90%以上相符。通过本次临床实践, 作者发现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具有下述优点:①该术式切除范围相对安全, 不会对四周组织造成过大副损伤, 可有效防止经口鼻蝶入路造成的易污染、出血多、易造成鼻腭神经受损等不足。②该术式不会给患者造成过大创伤, 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促使其经济压力大幅减轻。然而同时, 经鼻蝶手术垂体瘤切除术也存在一定缺点, 首先若肿瘤质地较韧或过大, 则很容易出现肿瘤切除不全。与经颅入路相比, 该术式术野相对狭小, 且在手术中容易造成脑脊液鼻漏, 脑脊液鼻漏大部分是因鞍上蛛网膜掉入鞍内, 在对蛛网膜进行刮除时导致其撕裂, 最终引发脑脊液鼻漏, 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应对肿瘤和鞍膈间关系予以妥善处理, 防止造成鞍膈及蛛网膜撕裂。当手术过程中发生鼻漏时, 可填塞适量的明胶海绵;若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 可指导患者保持平卧, 告知其不可将鼻孔堵住, 在充分休息一段时间后, 大部分患者即可自愈。

综上所述, 在显微镜下展开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可发挥显著疗效且操作简便, 不会给患者造成过大创伤, 便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劲松.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分析.江苏医药, 2008, 34(11):1088.

[2] 周波.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重庆医学, 2011,40(16):1634.

[3] 王玉玉.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3,35(12):1317.

[收稿日期:2014-04-11]

上一篇:介入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临床观察 下一篇:两种卤米松乳膏治疗局限性白癜风临床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