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完美转身?

时间:2022-08-04 07:56:32

2009年极有可能成为吕黎葡萄酒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不仅是昌黎产区的好年份,也有可能成为昌黎葡萄酒业的转折点。

迷失:昌黎败给市场

昌黎在中国葡萄酒历史上曾经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时期。

1983年,在郭其昌老先生的指导下,昌黎诞生了中国第一瓶属于自己的干红葡萄酒。1984年,国际葡萄酒局主席布巴斯教授在到中国考察葡萄酒生产状况之后,指出:“中国也有个波尔多,它就是燕山脚下的昌黎。它的地理、气候、土壤等与法国波尔多地区极为相似。”此后,东方波尔多的美誉不胫而走,昌黎在行业内名声大噪。

1996年后中国大地掀起的红酒热潮使得昌黎再次成了行业的焦点,成立较早的华夏长城和地王开始攻城略地,野力、越千年等一批企业也随之诞生并很快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地位。2001年,茅台、万达等企业纷纷在昌黎建厂,丘比特等一批本土企业也开始崛起,昌黎大大小小的葡萄酒企业达到了几十家,其中野力邀请当红明星巩俐成为形象代言人,开创了中国葡萄酒明星代言的先河的同时,也成了市场的宠儿。

一时间,除了张裕、王朝几个大佬,昌黎在中国红酒行业的风头无人能及。

2002年8月,“昌黎葡萄酒”获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原产地域保护的葡萄酒产品,昌黎产区的概念开始逐步清晰。

然而,从2004年左右开始,在市场中拼杀完几个回台的昌黎葡萄酒企业开始集体走弱,很多企业不得不以代工、贴牌谋生。随后几年,这种趋势不但没有得到好转,反而愈演愈烈:除了华夏长城和“外来户”茅台,贴牌成了大部分昌黎葡萄酒企业的主要经济来源,而一些曾经名噪一时的企业,如越千年等,已经停产。

于1999年开始举行的昌黎葡萄酒节,其受欢迎程度很形象地反映了昌黎葡萄酒企业的兴衰,从开始的热闹非凡到后来被迫走出去“推荐”,至2008年,昌黎葡萄酒节已经成了一块名副其实的“鸡肋”,而昌黎的葡萄酒企业在这一年,陷入了近10年来的最低谷。

是什么使昌黎丧失了竞争力?拥有得天独厚产区优势的昌黎葡萄酒企业究竟怎么啦?

2009年9月13日,在第十届昌黎葡萄酒节(从本届起已改名为秦皇岛葡萄酒节)拉开帷幕前夕,《酒世界》杂志社组织近十人的采访队伍,历时3天,拜访了昌黎地区大大小小10多家葡萄酒企业,力图寻找昌黎迷失的真相和重塑辉煌的关键。

溯源:昌黎为何落后?

记者在昌黎采访时发现,昌黎大大小小的葡萄酒厂之间,中高层都很熟悉,隔三差五的聚会、沟通更是常事,相互之间几无秘密可言。北京东方星策划顾问机构总经理杨卫东认为,昌黎的葡萄酒企业之间还是很抱团的,“窝里斗”、“相互拆台”的现象几乎没有,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昌黎葡萄酒企业仍然陷入了发展困境,原因何在?拥有优势产区的昌黎为什么做不出优势的品牌?

第一酒庄(泽义酒庄)的董事长李丹在私下里和记者聊天时曾经很感慨地表示:在昌黎,做品牌企业太难了。李丹的说法得到了昌黎的后起之秀诗百轩葡萄酒公司董事长薛辉的认同,薛辉承认,诗百轩这几年一直在往里面投钱,现在仍然没有达到盈亏的平衡点。

杨卫东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最为关键的应该是人才。昌黎的葡萄酒企业中,懂技术的不少,然而,除了中粮旗下华夏长城以外,懂品牌、会营销的优秀人才并不多。归根到底,昌黎是个小地方,很多企业自身规模也不大,这就很难吸引优秀的懂品牌、会营销的人员加盟,也导致了昌黎无法在品牌方面取得突破。曾经在酒行业媒体中浸淫数年,现在在诗百轩负责销售的杨永燎告诉记者,整体上看来,昌黎和胶东半岛相比,无论是企业负责人的视野还是人才构成,都有一定程度的差距。

另一个原因就是昌黎产区自身的规模限制。

昌黎可以产出不错的葡萄,但其产量毕竟有限。1996年秋天,北京和山东,天津等地的葡萄酒酿造企业,争先恐后地到昌黎酿酒葡萄产区高价收购干红葡萄酒酿造原料,本地干红葡萄酒酿造企业与衣户签订的购销契约被迅即打破,赤霞珠等酿酒葡萄的收购出现了比较混乱的局面。随后,昌黎的部分葡萄酒企业开始考虑秘密地从南美等地进口原酒。

现在的昌黎葡萄酒企业并不像以前那样,非常避讳谈进口原酒的问题,这个行业公认的“秘密”其实早已不是“秘密”,而进口原酒在昌黎许多葡萄酒企业来讲,已属正常现象。大量依靠进口原酒来满足市场需求,昌黎的葡萄酒企业自身产品肯定会受到影响,被市场所抛弃在所难免。

资金、管理等方面问题也是导致昌黎葡萄酒企业做不出品牌的要素。

昌黎的大部分葡萄酒企业成立都比较晚,资金实力也相对较弱,还有一些老企业受体制等方面的牵绊,发展起来非常困难。一位见证了昌黎兴衰的红酒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当年中粮没有收购华夏长城,很难想象现在的华夏会是什么样子――中粮给华夏带来的不仅有雄厚的资金,还有先进的管理机制。转身:昌黎需要借力

昌黎的声名远播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同样,昌黎陷入低谷,政府也有责任。显然,面对自己的支柱产业陷入困局,昌黎县政府不会坐视不管,而2009年极有可能成为昌黎葡萄酒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不仅是昌黎的好年份,也有可能成为昌黎的转折点。

9月5日上午,《昌黎干红葡萄酒产业聚集区暨昌黎县葡萄酒产业园发展规划(2009~2020)》在昌黎黄金海岸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按照规划,昌黎干红葡萄酒产业聚集区暨昌黎县葡萄酒产业园(以下简称“园区”)以昌黎县城为中心,规划面积63平方公里。园区分为“五区一带”:酿酒葡萄种植区、葡萄酒庄区、葡萄酒生产企业区、葡萄酒生产附属配套区、管理服务中心区和葡萄酒文化休闲旅游带。

秦皇岛市政府、河北省政府同样对昌黎产区的问题予以了高度关注,9月19日,改名为秦皇岛葡萄酒节的原昌黎葡萄酒节在秦皇岛拉开帷幕,昌黎产区的未来发展被认为是整个河北省葡萄酒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中粮华夏长城酒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小波表示,昌黎的企业应该依托产区优势,通过建葡萄酒庄园,找到自己的风格,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而这一观点也成了昌黎许多葡萄酒企业的共识。

野力集团董事长戚永昌接受《酒世界"记者采访时则认为,昌黎产区的葡萄酒企业应该找准自身的发展方向,借政策之力,完成一次产业升级。戚永昌表示:“各个企业的自身情况不同,未来的方向也必然会不一样,有的适合做品牌,有的适合建酒庄,有的适合做OEM(贴牌),以OEM为例,如果能做成行业的富士康,同样有发展前途,OEM同样需要企业有很强的管理能力。”

酒庄:茅台后来居上?

在昌黎谈酒庄,有一家企业无法绕过,那就是朗格斯。成立于7年前的朗格斯如今已经成了昌黎葡萄酒庄园的样板。据朗格斯首席酿酒师崔彦志向《酒世界》记者的介绍,目前设计产能为1000吨的朗格斯每年产量基本在500吨左右,有的年份会更少。但就是这样的产能,朗格斯目前已经开始赢利,这家完全按照欧洲风格修建的酒庄,不仅在外形和结构上,其赢利模式也是完全欧化:不靠产能,靠特色,走高端路线,赋予产品更多的附加值,同时,积极开展旅游等配套服务。

尽管昌黎许多葡萄酒企业都号称自己有葡萄酒庄园,但实际上,真正能摆上台面的,也不过就两三家。由于葡萄酒庄园投入大、见效慢,许多中小型的厂商基本都不愿在酒庄项目上真正投入,倒是乐意在概念、名称上打打球――现在名声大振的朗格斯在三年前也一度因为资金问题而活得非常艰难。

当然,昌黎不乏有钱的葡萄酒企业。比如“闯入者”茅台。

9月15日,茅台葡萄酒酒厂昌黎葡萄酒业有限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在北戴河召开,季克良、袁仁国均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了确定修建“茅台葡萄酒精品庄园”的决议。茅台葡萄酒总经理钟怀利告诉记者,该项目立项、审批、土地征用手续等工作已基本完成,并被列为河北省省级重点建设项目。

据记者了解,茅台酒庄项目预计投入资金4.6个亿,分三期三年建成。如此巨大的投入表明了茅台做大葡萄酒的决心,将有利于加速茅台葡萄酒的快速成长。而以茅台“要做就做最好”的行事风格,茅台酒庄极有可能后来居上,给昌黎带来另一个标志性葡萄酒庄园。

上一篇:我想和国产葡萄酒谈谈 下一篇:为史玉柱鸣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