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SO9000原则构建学校护理本科人才质量标准

时间:2022-08-04 06:28:50

基于ISO9000原则构建学校护理本科人才质量标准

摘要:“质量标准”包括素质要求、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护士角色能力及角色发展、护理相关能力5个维度72项标准。本文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思路,引进ISO9000标准,运用理论研究、专家会议和德尔菲(Delphi)法构建标准。研究和构建我校护理本科人才质量标准,θ瞬排嘌发展起到定向、指导和规范作用。

关键词:ISO9000 护理本科 培养质量 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ng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 Talents Based on ISO9000 Principle

Zhang Linlin1, He Lingling2, Mou Xiaoqi 3, Hui Bao 1(1.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Daqing Branch;2.Daqing City People ’s Hospital;3.Daqing Oil Field General Hospital,Daqing 163319,China)

Abstract:“Quality standards” include quality requirements, core knowledge, core competencies,nurses and the role of the ro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nursing- related capacity of five dimensions of 72 standards. Based on TQM,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ISO9000 standard, constructs the standard by the theory research,the expert meeting and the Delphi method.R esearch and build our school nursing undergraduate talent quality standards,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nel training play a directional, guiding and normative role.

Key words:ISO9000 Nursing undergraduate Culture quality Standard

人才质量标准是衡量一所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标尺度,也是确保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当前高校扩招和国际的开放合作对高等教育具有较大影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各高校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国内外教育界一直关注和探讨的课题。因此,本研究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思路,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试图探讨建立以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基础的我校护理本科人才质量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一、研究方法

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理论分析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基于ISO9000标准原则,参考国内外先进的护理本科人才质量标准,构建我校“标准”指标及条目草案;实施调查,形成专家咨询表;采用德尔菲法对“专家咨询问卷”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对条目删除和修订,构建“标准”最终量表。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一)基于ISO9000标准原则修订现有“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以下简称“目标”)

依据ISO9000标准原则,制定“目标”草案并形成“专家咨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条目进行修订,形成“目标”。

(二)基于“目标”构建“标准”的初试问卷

依据ISO9000标准原则,参考蒋安丽[1]《护理学本科教育标准及专业认证》与《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标准》[2]等相关条目,确立“标准”评价指标及条目池的“专家咨询问卷”(初试问卷)。专家纳入标准:(1)有一定的护理本科毕业生培养与管理的实践经验;(2)熟悉护理本科教育质量管理工作或长期从事本科护理教育研究;(3)愿意参与本研究。

(三)构建最终“标准”

对“标准”初试问卷进行整理后,形成二轮“专家咨询问卷”,对问卷的表面效度进行检测,对条目进行修订。根据收集的信息对语义不清、不易理解和不符合临床实际的条目进行了修订,最终形成“标准”。

三、研究结果

(一)初步形成“专家讨论”提纲

通过文献检索,考察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我国发展现状,依据布鲁姆[3]教育目标理论以及ISO9000标准制定原则,得出专家小组会议讨论的提纲:(1)“目标”体系应该包括的项目及每项应涵盖的内容;(2)“标准”应包含维度、项目及每项具体应包括的内容;(3)在“标准”的研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专家小组会议

运用目的抽样和理论抽样的方法,选择来自本省区域的9所院校的护理教育、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医疗教育等领域的专家10名,于2015年4月组织专家小组会议。专家的一般情况:平均年龄为49.07岁;本科4名,硕士4名,博士2名,其中高级职称5名;研究领域包括护理教育、医学教育、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社区管理。纳入标准:(1)具有护理教育或临床护理的研究领域(2)有丰富的护理教育管理及评价经验;(3)熟悉护理人才培养和院校管理工作性质及特点。

在整个访谈过程中,向专家说明ISO9000原则标准,避免任何提示性语言,并引导专家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得出标准构建原则、框架和要素内容。在此基础上,制订结构框架,根据“目标”及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将相关文献分析、归纳、总结到相关维度及要素中,得出条目的完整内容,形成“标准”初试问卷。

(三)Delphi专家咨询

2015年12至2016年3月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名教育专家和临床专家成员共10名,其中,临床护理专家7名(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2名,初职称2名),教育专家3名(均高级职称)。专家咨询问卷包括填表说明、专家基本信息和针对标准内容的咨询。专家组成员个人权威系数分别为 0.97、0.93、0.95、0.96、0.96、0.97、0.97、0.96、0.95、0.94,专家群体权威系数为95.6。标准的内容包括素质要求、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护士角色能力及角色发展、护理相关能力五个部分。修订内容包括:(1)“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与“培养学生奉献精神”合并为“为护理事业的奋斗的理想和信念”;(2)将“培养学生维护民众健康利益思想”与“培养学生为全人类健康职业服务的思想”合并为“培养学生为全人类健康服务的思想”;(3)将“掌握从事临床护理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与“掌握从事临床护理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合并为一项“掌握从事临床护理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4)将“具有社区健康服务管理等相关知识、技能”与“具有社区慢性病管理的相关知识、技能”合并为“具有社区健康服务管理等相关知识、技能”;(5) 将“与其他专业人员建立保持有效工作关系”改成“与其他专业人员建立保持良好工作关系”;(6)将“懂得自己实践范围界限”改为“明晰自己执业范围界限”。

(四)确定最终“标准”

根据专家意见修订标准草案,确立了“标准”。 其中,学生应达到的素质要求(8项)、核心知识(11项)、核心能力(19项)、护士角色能力及角色发展(14项)、护理相关能力(20项),共计5个维度72项标准。“标准”规定了护理本科人才培养要求,强调人文精神、跨学科护理实践能力、专业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对应急救护、社区护理、中医护理、循证护理等相关领域的素质做出了要求,同时符合ISO9000的通用性、可持续性、协调性和相容性等标准原则。

四、结论

(一)“标准”的创新及特色

“标准”体现了ISO9000标准原则及TQL的管理理念,立足当前的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趋势,并能与国内本科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现状协调发展,同时融入了我国护理专业发展特色,对我校护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发展起到定向、指导和规范作用,同时也为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借鉴。

(二)“标准”多采用定性指标评价

江小明[4]在《对本科评估有关问题的探讨和意义的分析》一文中指出,专业的办学水平,要用一定比例的定性指标来衡量,需要看专业的目标定位是否与社会需求相符合、实际工作状态是否与教学目标相符合,以及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是否与培养目标相符合。在美国护理专业认证中,标准体系仅对专业发展作框架性的、定性的规定,这就给各州、各学校的护理专业办学以很大的自主性和自我发展空间[5],另外,研究者通过对英国知山大学护理专业的实地考察,及对英国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国家认证系统的了解,其评价标准定性指标占大部分。同时也符合ISO9000的标准理念。因此,在制订“标准”过程中,基本采用的是定性指标,以更好地评价专业办学水平,同时有利于专业特色的发展,避免专业建设趋同化。

“标准”对我校护理学本科教育必须达到的基本资质和条件做出了较明确的规定,更突出了我校护理教育面对的国际趋势、国内环境和社会期待,是我校护理专业制订教育计划和规范教学管理的基础或参照。我校护理专业将根据“标准”制订和建立自己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课程系统、课程内容以及监测课程效果,提出改进措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然而,“标准”的最终确立与推行仍需在我校2017级毕业生范围内进行认证,并根据认证的结果对标准进行修订。

参考文献:

[1] 姜安丽. 护理学本科教育标准及专业认证[J].中华护理教育,2014(5):326- 329.

[2] 曹梅娟,姜安丽.美国护理教育标准在中国护理教育中的文化适应性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09(7):599-601.

[3]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M].罗黎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1- 50.

[4] 江小明.对本科评估有关问题的探讨和意义的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7(4):28- 31.

[5] 姜安丽,詹林.美国护理教育评估及其与中国护理教育评估的比较[J].护理杂志,2000,17(5):18- 20.

上一篇:关于乌海市发展旅游业的思考 下一篇:从中外犁具企业看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