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课外音乐活动的意义与实施策略

时间:2022-08-04 06:07:31

开展课外音乐活动的意义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音乐教育;课外音乐活动;意义;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11—0038—01

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助于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音乐素养,培养其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就开展课外音乐活动的意义与实施策略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开展课外音乐活动的意义

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如,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加入学校设立的学生合唱团、舞蹈队、管弦乐队、声乐队等课外活动组织,给学生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可使他们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而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成功的喜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能够深化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也可以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积极开展健康的有意义的课外音乐活动,还可以充实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课外音乐活动的实施策略

1 充分挖掘音乐教育资源。(1)挖掘学校的人力资源。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仅仅靠学校音乐专业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能顺利地开展这一活动,音乐教师应充分挖掘学校人力资源。可把有音乐爱好的教师都组织起来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可包括中小学生合唱的训练与指挥、集体舞的编排等,授课教师则为本校在该方面有特长的教师。这样会使很多教师具备开展课外音乐活动的基本素质,学校的人力资源也能得到充分的利用。(2)利用学校的媒体资源。当前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很多学校都有配套的媒体设备,如,校园广播、校园电视等。充分利用学校的媒体资源,有计划、有选择性地播放优秀歌(乐)曲让学生聆听,用音乐去陶冶他们的心灵,可增强学生的综合音乐感受,让他们在音乐情绪中受到感染,产生共鸣,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3)有效利用学校宣传阵地,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学校的宣传阵地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窗口,教师利用校园橱窗、黑板报、阅览室的图书报刊等,能让学生获得更多课堂上没有涉及到的音乐知识,也能使其从音乐家的身上感受许多优良的品质。如,通过校园橱窗把学生文艺演出的节目剧照进行展示,让学生看到自己在舞台上的形象,这不仅能使他们在视觉上得到满足与愉悦,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利用黑板报刊登一些音乐家的小故事或音乐常识,则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喜爱,进而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结构等。

2 有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1)专题性音乐活动。此类活动基本上以班级为单位,具有教育对象广泛性、教育内容专题性、活动形式时代性的特点,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教育原则。如,组织学生开展“爱我中华”歌会、“庆新年文艺汇演”等活动,让其以表演唱、齐唱、合唱等方式来表达自身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2)竞赛性音乐活动。竞赛性音乐活动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个体性竞赛。可在各班级选拔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融知识性、娱乐性为一体的“音乐智力竞赛”,主要包括音乐知识竞赛和音乐技能、技巧的表演。这样既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展示了自身的特长,在竞赛性音乐活动全过程中,学生还磨炼了意志,增强了参与竞争的意识。第二类是集体性竞赛。其要求全体学生参与,如,“校园歌曲演唱”班级大比拼、校园艺术节等活动。引导学生在集体竞赛中相互了解、相互帮助,可增进他们彼此的友谊,培养其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3)趣味性音乐活动。如,组织学生适时开展“音乐大闯关”活动,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兴趣和爱好选择去闯相应的关,顺利通过的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音乐猜谜”,即听旋律猜歌名、辨别乐器的音色;“音乐创作室”,即学生根据音乐即兴编舞,也可以根据现有的歌曲改编歌词。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在音乐创作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上一篇: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多维评价 下一篇:怎样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