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地下室施工技术中防渗漏要点的探讨

时间:2022-08-04 04:19:43

针对地下室施工技术中防渗漏要点的探讨

浙江省三门新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在当前建筑工程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地下室的建造发展已经成一个重要的趋势。地下室的外墙、底板极容易遭受地潮或地下水的侵蚀,严重时有可能致使地下室不能使用。甚至危及到建筑物的整体强度和耐久性。地下室渗漏现象,成为现代地下室工程项目的质量通病之一。控制地下室渗漏的对策,从而加强施工中质量控制和技术改进成为首要任务。

关键词:地下室;施工技术;要点

1 地下室产生渗漏

目前,在国内地下室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中,防水设计和施工仍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地下室的渗漏一直是社会和人们所广泛关注的建筑行业质量问题之一,也是现代建筑行业施工技术要突破和解决的首要难题。尽管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积极引进和生产并使用了许多新型材料,但是地下室渗漏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地下室渗漏的出现不但影响了建筑物美观及使用,尤其是高层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而且不利于工程项目施工单位的社会信誉,甚至可能会造成建筑物结构本身的破坏,进而大大消减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对地下室的渗漏问题,应该在施工中的预防和控制设置重点管理和监控项目,如果我们在施工过程中把各个工序控制好,就必然会节约大量的人、财、物,同时,这也是完全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科学发展观的。地下室设计中参考的水文资料经常会出现或大或小的误差,往往导致原勘测地下水位较浅,而实际施工中却发现地下水位比勘测水位高。降水方案中虽采用集水井降水,但地下水位仍然高于地下室底板。另外,由于地下水位及压力比预计的要高、大很多,都长期浸泡在地下水中,最终导致地下水通过混凝土中的毛细孔产生裂缝,而且外墙均未做防水致使整个地下室孔洞渗漏至地下。

2 地下室施工技术的主要要素

2.1地下室防水

⑴地下室自防水混凝土

目前我国的地下室在建设的过程中大部分都采用了结构自防水设计,常采用的防水混凝土主要有普通防水混凝土,外加剂防水混凝土以及膨胀性水泥防水混凝土。在防水混凝土的选择上,要切实根据防水设计和施工项目的具体特点,有效的采取各项技术措施,提高防水混凝土的密实性,提高工程质量。比如,在进行防水混凝土的配比时,要根据项目合理选择添加剂,这样在水泥钢筋结构由于受压力影响出现极小裂缝时,有效的防止水渗漏,切实保障工程质量。地下室渗漏的主要原因是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开裂以及水泥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因此,必须要对这两种开裂现象进行有效分析,及时制定有效措施。

⑵附加防水层的设计

在地下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仅仅通过建筑物的结构自防水是不够的,特别是在一些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这会使地下建筑的防水系统无法形成自行封闭和严密的环境,要使地下工程有一个完整的防水系统,就需要在进行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加入一定的附加层,在一些特定区域要加入多层附加防水层。在地下室防水的结构设计过程中,现行的做法是在自防水混凝土外加设一定的迎水面,通过迎水面的防水作用,抑制水资源的渗入,并且要在地下室结构涂上附加材料,如合成高分子卷材防水和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防水,通过涂抹一定的防水层有效的隔离水渗漏,防水层的厚度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定区域环境以及水资源丰富与否而定。

⑶对细部防水构造进行设计

在地下室防水结构的构造过程中,对地下室的细微部分进行结构设计至关重要。在实际中,要尽量减少建筑物构造缝的数量,以减少地下室结构压力,对于一些非设置不可的地下室,要进行定位合理、构造简单的结构方式。在施工缝处要安装一定的止水带或止水条,并对细微结构进行材料明确。同时,要做好钢筋根部的止水条包装工作,防止出现漏水情况,给施工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

2.2混凝土施工技术

防水混凝土的施工:尽量做到一次完成,不留或少留施工缝。底板浇筑前根据承台位置和施工方便划分施工段,确定混凝土浇筑次序。根据混凝土搅拌站每小时混凝土供应能力确定拟用施工机械数量及人力数量,预先计算施工时每小时混凝土浇筑量。根据图纸计算各施工段混凝土浇筑量,计算混凝土接口时间,在此时间基础上加约2 小时作为混凝土初凝时间,确保后浇混凝土在前浇混凝土初凝前接口。施工期间,必须做好基坑排水工作。通过设置集水井、集水坑等方法降低地下水位,使地下水位低于施工地面50cm 以下。严防地下水及地表水流入基坑,造成积水,影响混凝土正常硬化,导致混凝土强度及抗渗性能降低。混凝土必须采用机械振捣密实,振捣时间10~30s,以混凝土开始泛浆以及不冒气为止,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在混凝土初凝前,在浇注交接处及柱、墙、梯井壁与底板交接部分的底板面上用平板式振动器进行二次振动。混凝土振动后,初凝前进行混凝土的表面处理。组织瓦工班在砼浇注后,初凝前收水时,用拖板碾压,再用木模子打磨压实,以闭合收水裂缝。注意做好防水混凝土养护。当混凝土进入終凝开始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小于14 天。

3 细节施工的要点

3.1施工缝处理

施工缝也称冷接缝,是防水薄弱环节之一。如施工缝的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还会造成混凝土裂缝及漏水,严重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因此,防水混凝土底板必须连续浇筑,不得留置施工缝,或人为造成施工缝;地下室外墙施工缝一般只允许留置水平施工缝,留置位置应高于底板不小于200 mm 的外墙上。施工缝浇筑时,应用钢丝板刷将接缝刷毛,清除浮浆,扫刷干净,冲洗湿润;然后在其表面铺设30 mm~50 mm 厚的1∶1 水泥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最后应及时浇注混凝土,并振捣密实。若地下室施工中如果必须留置垂直施工缝时,垂直施工缝应留置在变形缝或后浇带处。

3.2变形缝处理

变形缝是伸缩缝和沉降缝的总称,它的作用是为了适应工程结构的不断伸缩、沉降、位移和变形,以避免结构物的损坏。如变形缝一旦渗水,不仅会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还会导致工程环境恶化,影响地下室的使用功能。因此,应严格控制变形缝处的混凝土浇筑、止水带的安装防止固定,宽度的控制,填缝的处理,封缝的处理等施工工序,以确保工程不再渗水。其具体措施为:应清除变形缝内杂物,排干明水;将缝内两侧基面打凿宽约80 mm~100 mm;选用特种水泥加氰凝材料搅拌细石混凝土,作基层封堵,在其上铺设注浆层,即干铺石子一层,后再于其上作与基层同样封堵;注浆顺序为先底扳后侧墙,每根管注浆要求达到相邻管内向上涌浆为止;注浆管伸到干铺石子注浆层底,在上层封堵材料凝固强度达到前,起到导排渗水、消除水头压力的作用;上层封堵材料强度已经达到,则从此预埋管口高压注氰凝堵漏浆;最后按设计要求在变形琏上部槽内做柔性材料处理,完工后确认不再从管口渗水时,用气焊烧平注浆管。

3.3穿墙管道处理

高层建筑地下穿墙管道较多,且多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因此,施工中均应进行防水处理。首先,在浇筑混凝土结构前应在穿墙管道处预埋套管,并在套管上加焊止水环;穿墙管道与内墙角、凹凸部位的距离应大于250 mm;当止水环数量按设计规定安装穿管时,先将管道穿过预埋管件,并将位置找准,作临时固定,然后一端穿墙管的封口钢板应与墙上的预埋角钢满焊严密;最后从钢板上预留的浇筑孔注入改性沥青软性密封材料或细石混凝土处理,且套管周围浇筑的混凝土要振捣密实。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地下室施工技术中防渗漏的主要因素和施工要点分析得出,只有各个环节都认真细致地做好工作,才能保证并提高地下室防渗、抗渗能力,从而为整个地下室防水工作的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上一篇:关于建筑电气节能施工的分析 下一篇:高层建筑厚板结构转换层的内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