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临床意义

时间:2022-08-04 03:30:48

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比较小骨窗开颅手术与大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行小骨窗开颅术, 对照组行大骨瓣开颅术, 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恢复和伤残分级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20.2±1.5)d, 对照组为(37.6±2.1)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伤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大骨瓣开颅;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 其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本文对本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不同的手术处理, 以比较和观察小骨窗开颅术在治疗此类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将2011年3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 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脑动脉瘤、脑疝晚期患者、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 全部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2评价标准以2008版《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规定的疗效标准进行判断, 同时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级对患者进行预后分析。日常生活分级为6级, I级为完全康复、II级为部分康复、III级为需借助别人帮助方可行走、IV级为卧床、V级为瘫痪和无意识、VI为死亡, 其中I~III级为恢复, IV~VI级为伤残。

1.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显著性水平a=0.05。以P

2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20.2±1.5)d, 对照组为(37.6±2.1)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伤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美国的一项调查中显示, 美国高血压脑出血占其脑出血患者的70.9%, 病死率达67%以上, 并且每天新增脑出血患者7万例, 一个月死亡率在35%~50%。我国高血压脑出血的死亡率为134/10万, 并且每年新增脑血管疾病患者150万例, 其中60%以上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 3]。该病最早的治疗方法可追溯至上个世纪初期, Havery Cushing认为该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继发脑水肿的发生, 并对该病的手术治疗适应证进行了分析;陈国锋等[4]认为出血部位与患者手术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联系;张显柏等[5]经过分析认为, 手术可以降低该类疾病患者的死亡率, 提高患者预后。

作者认为小骨窗开颅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疾病后, 患者恢复较快, 并发症较少, 因此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手术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李晓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和小骨窗微创开颅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中国医药导报, 2012(29):40-41.

[2] 王海波, 缪永华, 管义祥, 等.改良小骨窗开颅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比较.中国伤残医学, 2011, 19(10):4-6.

[3] 徐万所.改良小骨窗开颅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分析.北方药学, 2012, 09(7):82-83.

[4] 陈国锋, 陈志斌, 宋海鹏.脑实质内颅内压监护对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的应用研究.河北医学, 2013, 19(5):641-644.

[5] 张显柏, 袁知富, 董明.小骨窗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3(4):28-30.

[收稿日期:2014-03-24]

上一篇:纳洛酮对急重症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