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与 保守治疗疗效对比

时间:2022-10-19 04:03:00

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与 保守治疗疗效对比

【摘要】目的对比椎体成形术(PVP)与保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 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椎体压缩骨折病例83例, 其中保守治疗41例, 椎体成形术(PVP)42例, 分析其疗效、并发症。结果PVP组JOA评分及Cobb角均优于保守组;PVP组于保守组比较住院时间、负重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并发症明显少于保守治疗组。结论椎体成形术是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治疗方式, 能更有效的使老人恢复健康及行动能力,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保守治疗单纯椎体压缩骨折是老年患者多发的创伤, 随着中国老龄人口的增加及进入老龄化社会, 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既往单纯型老年椎体压缩骨折在压缩1/3以下时通常采用保守治疗方案, 患者至少卧床8周以上, 不但患者依从性差, 而且同时伴随有较高的卧床并发症, 椎体成形术(PVP)于1984年首次由法国医生用于治疗椎体血管瘤[1]取得巨大成功, 随后应用于椎体压缩骨折, 并广泛开始应用。本院(一汽总医院)于2010年开始应用该技术于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 总体与保守治疗相比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 1纳入标准老年单纯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胸腰椎压迫≤50%;CT证实椎体后壁完整, MRI检查见脊髓及神经根无压迫, 查体无神经受压症状, 排除骨肿瘤等病理骨折。

1. 2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3月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83例, 其中椎体成形术(PVP)42例, 保守治疗41例。PVP组女:女30例, 男12例, 年龄61~81岁, 平均75岁;保守治疗组41例, 年龄58~93岁, 平均77岁。受伤原因78例为不慎跌倒所致, 5例无明显外力因素。

1. 3治疗方法

1. 3. 1保守治疗方案患者卧床6~8周, 6~8周后在腰椎保护带保护下逐渐负重, X线证实骨折愈合后逐渐恢复正常行走, 卧床期间病椎下方应用棉垫垫高3~5 cm, 给予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

1. 3. 2椎体成型术(PVP)治疗组全麻生效后患者俯卧于腰桥上, C臂机透视下定位病椎, 应用穿刺针(苏州爱得公司)通过病椎椎弓根处进入前方椎体, 针尖到达前方椎体前1/3处, 注入碘海醇造影剂证实局部无渗漏, 注入骨水泥(强生公司), 全程透视下监控, 见病椎高度逐渐恢复后, 拔出穿刺针, 结束手术, 术后常规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 术后第2天可以床上活动, 术后第3天可负重行走。

1. 4评价标准统一采用腰椎JOA评分标准进行评价[2]。

1. 5统计学方法本实验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结果

两组病例均获得良好的随访, 随访时间12~36个月, 平均23个月;保守治疗组:住院期间肺部感染5例, 尿路感染3例, 2例在1年后脊柱发生明显后突畸形, 2例于1年半左右再次发生椎体压缩骨折;PVP组住院期间无尿路感染;肺部感染1例, 考虑为全麻插管导致, 1例术后复查X线发现有骨水泥侧漏, 但无明显神经症状, 2例于术后1年左右再次发生椎体压缩骨折。

3讨论

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好发于胸腰段部位, 是老年病人的常见疾病, 受伤后既往多采取保守治疗方案, 一部分不稳定骨折甚至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 并发症较多, 从随访结果来看住院期间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并因卧床时间较长, 患者起床后伴随有肌肉力量的下降, 功能练习将有较长的恢复期, 并且因骨折刚愈合时承受能力较差, 发生骨折处再次塌陷, PVP是近年来新兴的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技术, 从结果对比看, 该技术严格掌握适应证后其安全性能够得到保证, 其对比保守治疗能更早的负重及下床行走, 甚至于有些患者可以做到术后第2天就可下床行走, 避免了卧床并发症的发生, 但同时可以看到治疗后患者存在再度发生相邻椎体骨折, 大量文献报道[3]PVP后再次椎体骨折的发生, 其主要依据为骨水泥注入后病椎刚度增加, 增加了临近椎体的应力集中, 作者不赞同该观点, Villarraga 、Heo DH等[4, 5]同本文观点一致, 因相邻椎体有椎间盘的存在可以缓冲应力, 同时本文结果中保守治疗组同样发生了再次椎体骨折, 之所以术后再次发生相邻椎体骨折, 作者认为可能与患者本身骨质疏松有关, 因此无论是保守治疗组还是PVP组抗骨质疏松治疗极其重要。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椎体成形术是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治疗方式, 能更有效的使老人恢复健康及行动能力,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俞伟杨, 何登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对比研究.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22):4110-4111.

[2]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Assessment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low back pain(1984). J Jpn Orthop Assoc, 1984, 58(12):1183-1187.

[3] 宋洁富, 艾自胜, 荆志振, 等.椎体成形术后周围椎体新发骨折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0, 12(6):588-590.

[4] Villarraga ML, Bellezza AJ.The biomechanical effects of kyphoplasty on treated and adjacent nontreated vertebral bodies. J Spinal Disord Tech, 2005, 18(1):84-91.

[5] Heo DH, Chin DK. Recompression of previou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after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OsteoporosInt, 2009, 20(3):473-480.

[收稿日期:2014-04-01]

上一篇: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下一篇:水囊填塞宫腔压迫止血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 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