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质量内部保障机制的模式研究

时间:2022-08-04 02:46:42

高校教学质量内部保障机制的模式研究

【摘要】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教师职业化发展、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文化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内部动力。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视角通过提出教师培训、教学咨询、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和为教师提供多元服务,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开展教学质量建设。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校本特色,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与教学质量相学保障机制。

【关键词】教学质量 保障机制 教与学发展中心

一、前言

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是高校自我完善、自我建设、自我评估、自我适应的重要手段。在我国,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主要是以首轮大规模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起始点。在教育部等政府有关部门的推动下,各级各类高等院校纷纷设立了质量管理机构或内部评估机构,如质量管理办公室或评估办公室、教学督导处等,并逐步尝试建立内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这些在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我国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活动还处于初建阶段,在建设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诸多问题。今天我们换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这个视角谈谈对高校教学质量内部保障的思考。

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成立的意义

国外高等教育质量控制的经验和实践表明,必须依靠高校内部的各个质量主体基于一定的内心的价值规范才能确保高校内部质量保障的长效。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意见,指出“十二五”期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影响和制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五个关键领域,提出:“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面,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关键,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提高本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同时,2015年4月湖南省教育厅也把启动研制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标准列为当年工作要点。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是当前教学质量建设环节中的热点问题,我国高校逐渐建立了教师教学发展机构,这在体系上搭建了教师教学发展机构的框架,为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三、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定位

高校教师发展是指在学校内外环境的作用下,不断提高其专业态度、知识以及技能的过程。大学教师主要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所以根据职责要求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具体的工作范围是教学发展,这是“中心”的主要工作领域甚至是唯一领域。根据高校对“中心”的职责定位来看,中心既是服务机构即负责组织教师进修和各类培训下企业锻炼或给予中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等方面的服务,又是教学机构即组织人员和聘请人员对教师进行授课、培训,同时也是研究机构即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教师教学发展不同于一般教师培训,视野侧重从教师主体性出发,强调教师自我要求达到某种目标。教师发展离不开某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但更重视教师的自主性,强调个性化的发展,强调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通过对相关新建“中心”的高校走访调研,根据当前情况,“中心”工作主要一般着眼于激发教师教学的热情、帮助教师通过运用各类教学手段更好的驾驭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培养,满足教师教学的不同需求、加强校企沟通提高教师对所属专业领域前沿及动态了解,通过3-5年的基础建设形成一个组织有序、项目丰富、突出教师个性发展的综合教学服务平台及对外宣传本校教师教学风采的窗口。

四、目前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发展暂时面临的困境

在国内,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仍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发展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的高校也效仿、学习、借鉴美国等国家的做法,设立了类似的组织机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发展(尤其是教学能力的发展)。在国内,也有不少高校开始建立起类似的组织机构,如南京大学、重庆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我国“十二五”期间将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并与2012年由教育部批准建设了30个国家级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每个中心资助500万元建设经费。此外西北地区高校(设西安交通大学)、安徽省(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省市均成立了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我省也与今年开始全面开展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规划与建设工作,可以说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已逐步成为国内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综合平台正在兴起,但在具体建设发展中面临诸多问题,现结合调研高校实际情况做一分析如下:

(一)缺乏适应校本特色的实施方案

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虽然已经制定了具体职责,但对于“如何组织教师培训活动,包括国家教育政策、高等教育理论、教师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培训、组织开展教师课堂教学研究,包括课堂教学技能、实施过程与评价、新进教师和中青年教师提供教学咨询与服务”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通过一定时期的工作开展,逐步形成一条适合校本特色的道路,不断制定和完善符合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工作方案,才能指导具体中心有关工作。

(二)“中心”缺乏专业管理团队、组织机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根据相关网络调研,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人员编制应约为3-5人(服务项目多的可增至6-8人),同时各二级学院(部)也应成立相关教师教学发展部,院、校两级管理协调发展,工作中还要取得组织人事部门、科研部门、实践教学部门等多部门的联动协作。但通过了解,目前部分新建“中心”的管理人员仅为1-2人,且大部分职能还不能从原有教研、教辅科室中脱离出来,因隶属关系的原因,工作开展也比较单一和被动使工作难见成效。再者,在人员配备上,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学科背景参差不齐,组织机构不健全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思考和进一步优化。

(三)“中心”发展的硬软件建设有待提升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为教师在职学习与专业知识提升的组织机构,应当配备有多功能会议室、教师发展工作坊、发展咨询工作室等相对固定的办公龅睾突嵋槌∷,但目前的情况是一些新建的“中心”在办公场所和硬件上是不能予以保障的,缺乏固定办公场地、学习培训场所匮乏,都让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现阶段面临的尴尬的困境;此外,部分“中心”也缺乏在教师教学发展方面的计算机培训软件及电子学习平台等学习管理软件方面的支持。

五、构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有效运行机制

前面谈到“中心”的定位,那么“中心”的运行机制应是什么样的样的这是值得去思考的问题,前面提到高校的教师发展和教学质量管理因涉及部门人员较多,那么“中心”可采取资源整合,并建立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合力。建设初期可与于相关处室合署办公,借助制度规范和教学评价开展教学发展服务工作。在建设条件比较成熟的学校,也可以单独设置,成为由教学副校长直接领导下的教学服务与监督管理机构。“中心”的顶层设计思路要主要围绕着为如何贯彻和落实教师教学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探索教师职业发展的内涵和途径、研究教师教学发展的相关问题,落脚为创建校园教学文化、开展教师运用新技术(新手段)等各类培训、教学咨询和教学研讨等工作。

(一)树立高校的教学中心地位,强化教师的“主人”意识

教学质量建设的首要关注点便是树立教学中心地位的观念,只有切实的重视教学、提高教学中心地位的意识,才有教师教学发展的可能。学校应确保教学经费的投入,根据人才培养的规律,强化学科、专业建设,切实保证教师有发展,教学出成果。使教学成为教师在校发展的主引线,使教学研究、教学探讨成为教师的常态,让教师成为教学工作的“主人”。

(二)提供多元化的教师教学服务,推进学校教学资源化建设

多元化的教师教学服务是为了教师能更好的服务教学的同时也为教师本人的个人发展提供多元的选择。这些活动可以围绕教学主题,开展研讨、分享心得,通过交流形式潜移默化的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法、激发教师教学兴趣,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通过这些活动所收集的成果,加以精炼总结整合有关先进经验进行推广。通过多样化的平台搭建,建设教师资源平台、教学规划平台、教师能力平台为教师教学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可以开通教学服务公众号,向广大教师推送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技术,解决教师在教育技术和手段上的困扰;督促二级学院建立和完善教师导师制,让新入职教师能够与优秀教师接触“零距离”。在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通过采购美国毕博网络教学平台,以学校新建的全自动高清录播教室为媒介,做好教师的网络教学课程建设的培训与学习交流,通过联系有关网络教学课程专家不断深入到各个层次的网络课程学习来提升教师在教学教法与教学课程网络化的不断思考,通过搭建名师视频教学平台,建设高水平的网络培训课程,组织教师开发制作优质教学资源、教学素材等诸多手段,来建设一个教学资源库供学校教师教学研究提供个了珍贵的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

(三)构建项目驱动下的教师教研发展,树立“全方位”的教学观

从哲学的角度看,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就在于前者能够认识物质的本质并归纳总结,形成理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学研究则是他们透过教学研究教学规律、发现教学本质的重要手段,没有教学研究就没有教学工作的长足发展,更谈不上教师的全面发展。所以,“中心”可以利用教学研究项目的设置,树立教师正确的教学观念,引导教师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教学手段,开展针对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例如:一些高校通过教师下企业锻炼之后,理论联系实际的模式,加强教师对专业和课程建设的实践认识,通过这种模式来促进教师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新的尝试,并以此作为课题申报和年度评比的参考内容。通过与企业开展横向合作,进行横向课题的研究,这些都是很好的项目驱动下的教师发展案例。但同时,一些高校的教学科研与学术科研的界限并不清晰,教学科研实际上已沦为学术科研的“附庸”。所以,自下而上产生的教学科研课题,才能促使教师聚焦课堂教学、关心教学、关注学生发展,切实发挥教学研究的价值,树立教师“全方位”的教学科研观。

六、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如何自我实现

去年暑假有幸参加了由台湾大学教学发展中心叶丙成副主任主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研修班,在谈及就“中心”如何自我实现的问题上,叶先生提到了下面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教师教学发展围绕教学质量建设

我们设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目的就是通过提高教师“教”的能力以此来达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更高层次的就是创建一所高水平的大学,那么我们的机构在设置方面就可考虑多层次的,诸如机构层面上可以设立“中心”下属的教研科、录播中心、质量评估科等;也有根据学科大类下设机构的(如文科组、理科组、工科组和通识组)等。这些设置都是根据教学发展目标围绕教学质量,并与之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总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组织机构的设立上必须以教W质量建设为根本前提。

(二)教学质量建设促进教师教学发展

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行,应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与教学奖励制度。教学评价可以诊断教学问题、发现教学名师,评价结果将作为教师定级和奖励资助的依据。教学等级可设三等,即教学合格教师――教学优秀教师--教学卓越教师。教学管理机构可以根据这个等级,将教师奖励和薪资进行对等挂钩,并协调人事、科研、教务部门在教师职称认定和评先评优方面提出对应政策,达到激励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对于评价欠佳的教师可以采取培训和提供教学咨询服务等措施提高及其教学满意度。

(三)“中心”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成立与建设本质目的是为适应学校发展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逐步规范教师培训进修管理及培养工作。伴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必然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转化。教师教学发展必须遵循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绝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固有的去理解教师教学发展那么我们只能是在现有的模式中原地踏步,所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应当深入师生之中,了解学生需要什么,了解教师需要什么,只有将老师的教育与学生的学动态的结合起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才有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叶敏.质量文化视角下完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策略研究 [D].南昌:南昌大学,2014.

[2]宋爱芬.高校教学质量建设的内部机制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 2013,(8).

[3]陈明伟等.大学教师发展:台湾大学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0,(2).

[4]庞海芍.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和运行机制研究[J].国家行政管理学院学报,2012,(8).

[5]熊德雅,王海洋,余明海.质量与内涵:学校特色发展的系统整体性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 2015,(9).

上一篇:浅析农村水体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下一篇:“看易写”原则在公示语翻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