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的发生与T淋巴细胞的关系

时间:2022-08-04 02:00:03

银屑病的发生与T淋巴细胞的关系

【摘要】银屑病是一种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以表皮过度增殖和真皮慢性炎症反应为特征。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T细胞在银屑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银屑病发病机制在于T淋巴细胞的异常活化。

【关键词】T淋巴细胞;银屑病;

【中图分类号】R758.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440-01

目前研究表明,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特征表现为表皮异常增殖。该病是多基因遗传背景下T细胞异常的免疫性疾病,皮肤相关T细胞是维持银屑病疾病活动的中心环节,与皮损的发生、发展和持续存在密切相关。[1]

1 T淋巴细胞参与银屑病发生的证据

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yA)的问世及治疗银屑病的确切疗效,把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T淋巴细胞。目前认为,银屑病发病的原因在于T淋巴细胞的异常,动物模型可以是一个直接的证据。应用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鼠进行实验,Wrone-Smith等[2]采用IL-2和超抗原SEB刺激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然后将其注射到移植在SCID鼠的自身非皮损处皮肤的真皮内,成功地诱导出典型的银屑病病理改变。Valdimarsson提出,银屑病皮损中T淋巴细胞的浸润及活化是造成角朊细胞过度增殖的原因,表皮角朊细胞的增生只是免疫学上的继发现象之一。

2 银屑病患者T淋巴细胞活化的因素

Jeffes等[3]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增殖的单个核细胞的量和表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外周血中增殖的单个核细胞数目明显增高,与PASI积分显著相关;且T、B细胞都明显增高,与PASI积分显著相关;且T、B细胞都明显增高,并在甲氨蝶呤(MTX),UVB等系统治疗后2~3周有明显减少;提示淋巴细胞在进入皮损前已被激活。上呼吸道感染是银屑病发生的公认因素之一。感染条件下导致T淋巴细胞的激活可以成为银屑病的启动因素。

2.1 A族溶血性链球菌所致咽炎可诱发急性点滴型银屑病的发作以及慢性银屑病的加重。银屑病皮损中如果存在T细胞受体库的偏移或限制性,则说明针对某种或某些抗原的特异性T细胞亚群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有人将5种人工合成的M多肽分子与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共同孵育,结果表明,其中4种与表皮I型角朊蛋白有共同表位的M多肽能诱导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产生IFN-γ。提示细菌超抗原对银屑病早期的启动起作用。

3 T淋巴细胞亚群

根据细胞的功能,经典地将CD4+T细胞分为Thl、Th2辅助细胞以及T调节细胞三个亚群Th1细胞通,在抗感染、抗肿瘤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Th2细胞促进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另一方面也参与了哮喘、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的发病过程。而T调节细胞则在维护机体免疫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上述T细胞功能分类并不能完全地解释一些自身免疫病、感染及过敏反应等一些疾病的发病机理。最近研究发现,一群不同于Thl、Th2、Treg的细胞亚群,它们高水平分泌IL-17,被命名为Thl7细胞。Thl7细胞主要通过分泌IL-17、IL-22、IL-6等炎症因子而发挥作用。其中IL-17是Th17的标志性细胞因子,具有强大的致炎性,IL-17还可协同IFN-γ通过角质形成细胞增加前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IL-17通过诱导集落刺激因子参与中性粒细胞在银屑病皮损中的浸润。IL-22是Thl7细胞分泌的另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通过IL-22R1/IL-10R2来发挥作用,有研究表明,在体外IL-22可以刺激人角质形成细胞超常增生。

4 T细胞的皮肤归巢

循环中的活化的T细胞向皮肤迁移被称作T细胞的皮肤归巢。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utaneous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CLA) 是活化T细胞表面表达的一种特异的皮肤归巢受体,也是参与T细胞向皮肤归巢过程的重要粘附因子之一。其分子基础在于T细胞表面上调CLA的表达与血管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E-选择素)的相互作用,是T淋巴细胞通过血管内皮向皮肤归巢的初始步骤。T细胞的皮肤归巢不仅依赖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还依赖于淋巴细胞及其他白细胞表面的相应配体的表达。且很多研究表明活化的T细胞能表达多种黏附分子,可加速T细胞的皮肤“归巢”。

5 局部皮损的产生

银屑病的组织病理可能是由于T细胞被异常活化并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内皮细胞增生,而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可导致表皮显著增厚和膜层向真皮生长,在这过程中形成的炎性因子又相互作用演变为皮肤的慢性炎症损害。IL-17是Thl7细胞的效应因子,其主要生物学功能是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动员,同时介导和促进炎性反应。银屑病发病过程中IL- 17能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IL-6,IL-8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同时IL-17可以提高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这与银屑病皮损血管周围中性粒细胞局部聚集IL-17浸润,形成微脓疡的病理特点相符。

结语

银屑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发病机制与T淋巴细胞的异常活化有关已得到广泛认同。如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发因素作用于银屑病的易患人群中,可引起患者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目前认为T淋巴细胞中的Th-17亚群的活化与银屑病的发生最为密切。活化的T细胞在多种黏附因子的作用下,经过皮肤归巢迁移到皮肤并聚集,同时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刺激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导致表皮显著增厚并出现炎症反应。

参考文献

[1] 郑敏.银屑病发病机制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3):121-123.

[2] Wrone-Smith T et al. J Clin Invest,1996:98:1878-1887

[3] Jeffes EWB et al.J Invest Dermatol,1995;105:733-738

上一篇: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术后护理 下一篇:1000例无痛胃镜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