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与气路管道的细菌污染关系的研究

时间:2022-08-04 12:58:52

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与气路管道的细菌污染关系的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同气路管道细菌污染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机械通气患者76例,留取细菌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分析下呼吸道感染同气路管道细菌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送检874份标本,共分离出828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最高。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气路管道污染率将同步增长,且与咽部、下呼吸道、气囊上滞留物的感染菌株存在一致性。结论:气路管道细菌污染与机械通气者的下呼吸道感染率存在显著相关性,应合理控制机械通气时间在48h-7d之间,并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机械通气;细菌污染

下呼吸道感染医院呼吸监护病房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感染途径之一为吸入病原菌进入到并定植于呼吸道内[1]。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呼吸机气路管道细菌污染程度以及管道更换时间均与下呼吸道感染有关。为研究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同气路管道细菌污染之间的关系,本文回顾分析了76例机械通气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呼吸监护病房收治的患者76例,其中,男46例,女30例,年龄在13-82岁之间,平均为(60.4±15.8)岁。其中,38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10例为脑梗死,8例为重症肺炎,8例为败血症,6例为CO中毒,4例为肺血栓栓塞,2例为肺癌,2例为重症支气管哮喘。机械通气时间在5-72d之间,平均为(19.2±13.6)d。66例经鼻腔或者口腔气管插管,10例行气管切开术。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上机后48h、7d、14d采集标本,采样部位为呼出气管道的集水瓶、湿化瓶、吸入气以及呼出气管到的结合部位(即Y接口)、气囊上滞留物、咽峡部以及下呼吸道。采用防污染的标本刷(PSB)进行下呼吸道分泌物的采集,然后将采集到标本的PSB置于无菌瓶中,瓶中装入1ml的生理盐水,用力摇曳80次以上,制成标本原液,并立即送至实验室进行定量培养以及药敏试验。以103cfu/ml作为细菌阳性截断点。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18.0分析,以( )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

2 结果

2.1 检测结果

本组76例患者中,44例(57.9%)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26例(34.2%)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26例(34.2%)两者均有感染。

2.2 细菌分布情况

本组共送检标本874份,其中,无菌生长350份,524份分离出818株细菌,224份(42.8%)分离出2种以上的混合菌,最多分离出菌株4株。170份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48例均为无菌生长,另48份存在2种以上的混合菌,共184株感染菌株。经气路管道细菌培养结果显示,Y管处的污染率为最高,其次为集水瓶污染,最低为湿化瓶污染。提示越靠近患者,呼吸机的气路管道污染率就会越高,具体见表1所示。

2.3 标本污染情况

本组共有484份呼吸机气路管道标本送检,其中,238份在2d内检查,其中50份污染,188份无污染,污染率为21.0%;182份在7d时检查,其中139份污染,52份无菌,污染率为71.4%;64份在14d时检测,其中50份污染,14份无污染,污染率为78.1%。结果显示,随着呼吸机气管路管道的应用时间延长,管道的污染率就会越高,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下呼吸道、集水瓶与螺纹管菌株的一致性分析

下呼吸道与螺纹管:48h、7d、14d时的一致菌株分别有68株、56株、28株,共152株,符合率为71.0%;下呼吸道与冷凝管:48h、7d、14d时的一致菌株分别有64株、48株、14株,共126株,符合率为69.2%。

2.5 呼吸机气路管道的污染情况

本组76例患者功能共有874份送检标本中,524份为无菌生长,其中,50例(65.8%)患者所采集到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咽峡部、气囊上滞留物、螺纹管以及集水瓶处的标本进个培养符合率为66.0%(346/524)。

3 讨论

机械通气患者多存在防御功能障碍,当致病菌侵入下呼吸道并且破坏了其防御机制或者产生更强的致病菌时,即可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可经呼吸时直接被吸入、误吸、胃肠道细菌发生异位、血行传播等途径进入到肺部而造成感染[2]。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时,可增加细菌进入肺部的几率,加之患者自身处于应激状态,极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时,细菌可定植于呼吸机的管道内,并可随着气流及污染的冷凝液以及气溶胶而反流入气道内,接种定植于下呼吸道内,从而导致肺部感染反复发作,病情迁延不愈[3]。本研究共分离出828株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最高,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最低为大肠埃希菌。此三者均属于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为87.2%,而革兰阳性球菌所占比例为9.7%,另有3.1%的真菌。

此外,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不断延长,患者的细菌定植部位以及数量均显著增加,与相关研究报道结果相一致。从细菌的分布情况而言,下呼吸道共分离出184株致病菌,在所有感染部位中为首要部位,由咽部所分离出的致病菌株种类最多,且多为革兰阴性杆菌。患者的口咽部所检出的174株细菌中,共有142株(81.6%)为革兰阴性菌;在下呼吸道中所检出的184株细菌中,共有166株(90.2%)为革兰阴性杆菌;在气囊上滞留物所检出的140株菌株中,共检出104株(77.1%)革兰阴性杆菌;在呼吸管路之中检出的330株菌株中,共有306株(92.7%)为革兰阴性杆菌。提示机械通气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发病机制中,革兰阴性杆菌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机械通气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与气路管道细菌污染存在显著相关性,且机械通气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应控制机械通气时间在48h-7d之间,并视气路管道的具体污染情况及时地更换管道,在机械通气前合理地选择和应用抗生素,可有效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参考文献:

[1] 吴海燕.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气路管道细菌分布及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2):67-69.

[2] 陈霖,鲍人未.机械通气相关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调查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刊,2011,46(5):52-54.

[3] 诸兰艳,陈平.呼吸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1):40-42.

上一篇:高压氧用于颅脑外伤治疗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效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