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翅网蝽的生活习性和危害、防治

时间:2022-08-03 11:58:54

方翅网蝽的生活习性和危害、防治

【摘 要】方翅网蝽作为一种生物入侵物种,原产北美。其危险性较大,不易除治。依据国家林业局外来有害生物管理办公室数据显示,其为中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本文深入研究了方翅网蝽的生活习性及危害,并提出防治方翅网蝽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方翅网蝽;生活习性、危害;防治

方翅网蝽主要危害悬铃木属树种,其危害方式为刺吸汁液,并以此抑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植株生长,有资料显示该害虫有可能大批进入居民家中,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目前在加拿大、韩国、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均有大发生的报道。在我国,华北、华中、西南、及华南均为适宜其生长地区。

一、方翅网蝽的生活习性

(1)方翅网蝽的。越冬的成虫出蛰后,雌性成虫在叶片上进行为期2~3天的进食,之后,开始交尾及排卵。交尾时,雄虫和雌虫大约呈45°夹角,雌虫翘起翅膀,雄虫略微张开翅膀,雄虫将翅膀置于雌虫翅膀下,雄虫将腹部延伸至雌性成虫的腹下,由此,整个过程完成。(2)方翅网蝽虫卵孵化期。后的雌虫产卵时,先用口针刺破叶片背面的主脉以及侧脉,然后掉转身体,感受刺破点的位置,再将产器插入该点产卵。虫卵在孵化的时候,刚刚孵化出来的若虫用头部将卵盖顶开,幼虫缓慢摆动,并慢慢钻出卵壳。(3)方翅网蝽若虫期。整个幼虫自卵壳钻出后首先挣扎大约数分钟,然后开始寻找合适的位置,刺破叶片进食。进食后的幼虫头胸部颜色由浅入深,经绿色变为墨绿色。若虫共分5个龄期,第一龄历时4天,其余各龄均历时3天。一般在1h内完成脱皮过程。(4)方翅网蝽成虫期。成虫性喜好将卵产在新展开的叶片上,故随着病害症状的加深,受害症状自树木下部的叶片往上发展。

二、方翅网蝽的危害性

(1)对树木的直接危害。方翅网蝽为一种外来入侵危险有害生物,危害性大,不易防治。其直接危害过程如下:一是方翅网蝽刺吸叶片背面汁液,导致叶绿素减少。方翅网蝽具有很小的虫体,群集在寄主叶片背面,其直接危害在于用口器刺破叶片并吸食汁液,并由此导致叶片水分缺失。叶脉周围的受害部位形成许多的密集的斑点,呈黄白色,出现锈色斑。二是影响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叶片失绿,叶绿素缺失及锈色斑的出现导致植株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对植株的生长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三是严重危害树木的生长。严重时叶片由叶脉开始干枯,逐渐发展,直至整叶发黄、青黑、坏死,造成树木落叶提前、树木长势变坏,直至树木死亡,严重影响城市街道树的绿化效果与观赏价值。(2)对树木的间接危害。方翅网蝽的危害不仅仅表现在对树木的直接危害上,而且还表现在对树木的间接危害上。方翅网蝽身上可有危险病菌寄居,这些病菌可严重危害树木生长,从而产生更大的间接潜在危害。(3)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方翅网蝽成虫大发生时,它也会成为树下的居民家、咖啡馆和酒吧的常客,影响酒吧咖啡馆的营业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防治建议

方翅网蝽严重的威胁着我国悬铃木的生存,对我国的绿化事业构成极大威胁,目前国家林业局已将其列入“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1)严格控制调运检疫。严格检查来自非疫区的悬铃木属的苗木,一旦发现疫情,立即采取措施,应立即销毁,不可拖延。在发生疫情的地区,虫情监测与防治工作必须引起重视,以化学防治措施为主,同时各种其他措施为辅,严格的控制疫情并扑灭,控制扩散蔓延。(2)园区清理与消毒。方翅网蝽成虫在悬铃木树皮内或落叶内过冬,呈群集状。因此,可以通过刮除树皮层、及时销毁落叶来减少来达到减少越冬虫体数量的目的。该害虫出蛰时对降雨敏感,可于春季冲刷树冠虫叶,这样也可以达到减少越冬虫体数量的目的。经常进行修剪的悬铃木树体萌发出的新叶为害虫提供了春季和夏季世代所需食物,故适当减少修剪亦可减少其发生世代数。冬季时要及时清除枯枝、落叶、杂草,尽量减少越冬虫口密度。(3)化学方法。一是涂抹树干防治。在每年5~9月是树木生长和害虫繁殖季节,一般采取内吸性化学农药涂抹树干防治。此种方法有明显的优点,不污染环境、对天敌生物杀伤小。二是化学药物喷雾防治。目前通常采用的方式一般有三种:其一,树冠喷雾法。树冠喷雾药剂以内吸剂为佳。施药时期应把握在若虫期和成虫羽化初期,高压喷射叶片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使药液穿透冠层,完全湿润叶片下表面,应尽量选择早上无风或微风时施药。其二,树干喷雾法。树干喷雾药剂通常选用效果最好的触杀剂。通常在4月及10月下旬时进行喷雾,此时虫害活动性较强,防治效果较好。其三,树干注射法。树干注射法以内吸性的水剂为佳。一定要足量用药。树干注射法效果好、污染较少、用药次数较少,故树干注射法的应用可有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参 考 文 献

[1]夏文胜,刘超,董立坤等.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与生物学性[J].植物保护.2007,33(6):142~145

[2]王福莲,李传仁,刘万学等.新入侵物种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2008,44(6):137~142

上一篇:事业型单位企业化转型思考 下一篇:廉租住房后期管理现状分析及其制度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