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尝试

时间:2022-08-03 11:23:19

在生物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尝试

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很多人把物质财富当作最宝贵的东西孜孜以求,而生命在人对财富的追寻中渐渐地被忽视了。不尊重生命、轻视生命的现象似乎变得日益严重,而这种现象已经波及到校园。如今,许多学生生命意识相当淡薄,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这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与规律的科学,作为生物教师更应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利用生物学的丰富资源,结合学生实际,切实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

一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只有真正认识生命的现象和本质,才能领悟到生命的完美与可贵,体会到生命的价值与神圣。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有关生命的孕育、发展及其规律的同时,要让学生充分认识生命、理解生命。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生命在大自然中孕育与生存的艰难,并让他们明白生命对于一个生物个体而言只有一次,从而体会到生命的珍贵:其次,让学生正确看待生命现象,既认识到生命的伟大与崇高,又认识到生命的渺小与脆弱;最后,让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生命的内涵,也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每个生命的存在价值,进而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引导学生欣赏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潜质,将生命能量发挥出来。

二是引导学生欣赏生命。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不管身居何地,不管生长环境的优劣,都尽情地向上生长着,追求着太阳的光芒,舒展着生命的绿色;各种动物也都按照自己特有的方式生长着、繁衍着,表现出惊人的适应性;各种微生物也在与自然的斗争中不断发展进化。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自然界生生不息、欣欣向荣的景象。虽然它们没有思想,但它们对生命都保有一种积极的“态度”。教师可在传授生物形态与结构等知识时。让学生感受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美、结构美:通过对生物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生物及生物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从而欣赏生命。

三是期望学生尊重生命。当学生认识了生命,领悟了生命的微妙,感受到生命之美,就会欣赏和赞美生命,进而逐渐形成一种尊重生命的信念。通过生物与环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关注所有生命所依存的环境,懂得尊重生命,保持其安全性和自然性。作为教师要言传身教,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从而尊重自己的生命,同时也会尊重和关怀他人的生命。

四是鼓励学生珍惜生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所以,必须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正确认识疾病的形成与传播的途径,学会用科学的方式防治疾病,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观念。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珍惜生命,真正地付诸行动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从爱护生命做起,教育学生不攀折花木,不蹂躏小草,不欺负小动物。不贪食稀有的动植物,不浪费作为实验材料的动植物,不过度消费,使他们养成爱惜生命的习惯。在生活中真正体现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

因此,生物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念,不要错误地认为进行生命教育是文科教师的事情,应该把它当作自己的职责。其次,教师要不断充实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死观;同时,还应是一个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和关怀生命的人,愿意与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体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时地结合自己所授学科的内容,将生命教育融入教学之中。

上一篇:对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认识 下一篇: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 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