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积极情感教育 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时间:2022-08-03 09:26:37

重视积极情感教育 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古人讲: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亲近老师才会相信老师,才能对老师任教的学科产生兴趣。经常听到学生的家长说:“我家小孩不喜欢某某老师,上他的课,小孩总喜欢打瞌睡。”由此可见,情感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当下的英语教学存在着重知识技能,轻情感体验的现象,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得不到释放,个性得不到张扬,不能积极进行自我探索和主动地获取知识,课堂效率不高。

一、英语教学中重视情感因素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中的外来动机作用比较短暂,只有内在动机才能起到长效作用。”情感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够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对英语教师以及英语教学本身充满兴趣,发自内心地喜欢英语,那么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会得到增强,学习误差就会减少,学习的效果就能得到提高。积极的情感熏陶和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克服人格上的缺陷,消除焦虑、紧张、自卑等诸多的不良心理因素,从而产生自信、积极的学习态度。

1.陶冶学生情操。情操指复杂的情绪,主要包括道德感、审美感和理智感。道德感是用道德准则去感知、比较、评价人的行为举止时的情感体验。审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美的特征的体验。理智感是人对追求真理,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感情上的体验。要想英语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重视学生情感上的体验。教师应用自己的心去撞击学生的心,借助自己的真心去打动学生,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使得学生能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富有情感的英语朗读、充满爱心的讲解、师生之间心贴心的互动,以及教师恰到好处地诠释文本中所蕴含的道德情感、人文情怀,都能够让学生为之心神激荡,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心灵上的感动、情绪上的变化,进而获得精神上的洗礼。因此,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要有切实的情感互动,从而促进学生情感的体验和升华。

2.解决情感因素问题也促进了人的发展。情感教育是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发展的基础。通过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这样,学生能够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情绪、情感;能够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感、自豪感,以及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能够与他人交往时坦率真诚、不卑不亢;能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人类,对一切美好的东西都非常向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二、英语教学中进行积极情感教育的措施

苏霍姆里斯基指出,要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如果教师善于点燃学生对自己的学科的热爱的火花,一定会使每一个儿童的天赋素质得到发展,使他们的爱好、才能、志向和禀赋确立起来。教师在学生的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呢?

1.实施情感课堂教学,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要营造轻松、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构建知能结构的同时,受到感情的洗礼,从而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

(1)要善于体验情感。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教学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也应该探究文本中蕴藏的情感,并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潜心会文,把握精髓。教师要细细揣摩文本,咀嚼文本中的人物特点、活动场景及细节,引导学生体验蕴含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At Christmas”教学中,通过Jim节日收到来自朋友的礼物表现出来的情感,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并让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

(2)要善于挖掘情感。教师要钻研教材,理解编者的写作意图,仔细品读课文,深入发掘课文的情感内容,提高对文章的欣赏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对教材内容再次创作、对故事情节再次改编,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情感品质。

2.注重情感交流,构建和谐课堂

教师要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能主动探索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

(1)发挥自身人格魅力。教师的学识水平、性格气质、精神风貌、情感态度、道德品格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操守、无私的胸怀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以此感染每一位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教师可以运用准确精练、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学生,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声调增强授课效果,和蔼可亲、自然大方的教态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内在的精神力量,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情感、意志获得发展。

(2)以爱感染学生。第斯多惠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用真挚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的心灵,去感染学生的情绪,去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要做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主动关心、鼓励后进生;要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即使他们有微小的进步,也应予以充分肯定;要明白赞许的话语、竖起的拇指、热烈的掌声都会给予他们无穷的力量。

上一篇:找准学习起点 设计有效教学 下一篇:减轻学生负担 实现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