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教学

时间:2022-08-03 08:23:0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教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可见,数学活动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

一、数学活动的意义

什么是数学活动呢?我的理解是,具有数学意义的活动才能称得上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中要有数学思考的含量。孔企平教授对数学活动有这样的论述:数学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不仅包括具体化的活动方式,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数学活动的内涵加以讨论。

1.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 数学活动就是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活动不是一个一般的活动,而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数学化”是指学习者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经过自己的反思,得出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是指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得出数学知识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现实就是指他们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当儿童通过模仿学会计数时,当他们把两组具体对象的集合放在一起而引出加法规律时,这实质上就是数学化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教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射线”的概念时,教师问:“大家用过手电筒吗?”然后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小手电筒,问:“打开手电筒,你能把它射出的线画出来吗?”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而使学生理解了射线的特点: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这就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了射线这一概念。

2.数学活动是指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数学学习指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与教材(文本)及教师产生交互作用,形成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了情感态度和思维等方面的品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能够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模仿者。传统教学模式基本上就是灌输――接受,学生以“听”、“练”为主,学生只要把老师所讲的知识记下来,考试时准确地写到试卷上就行了。教师不需要考虑学生的想法,只要不教错就行;学生则不必理解“为什么这样?”只要记在脑袋中就行。根本谈不上自己去建构数学知识,生本之间、师生之间更不会产生交互作用。针对上述弊端,我们在教学中,要能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推理等活动,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去主动求知,主动探索。教师则要为学生的学做好服务,使教学效果体现了学生学的效果。从这两层含义中,我们不难理解,要搞好数学活动,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不能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必要的数学体验。

二、搞好有效的数学活动,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目前,绝大多数数学教师已经领会了《标准》的要求,意识到数学活动的重要性,而且也注重在教学中开展适当的数学活动。可是,有些数学活动还存在着有情境没活动,有活动没有数学味,学生有活动没体验等诸多问题,往往把数学活动停留在表面上,形成了看看激动,想想心动,试一试一动也不动的怪现象。我觉得,我们应采用创设现实的、有趣的、有思考性的问题情境,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获取知识,最后能够拓展应用。在《倒数的认识》一课中,我看到一位教师这样组织教学活动:课一开始,教师利用汉字结构上下颠倒位置可以组成另一个汉字的譬喻(如:杏呆;吴吞……),使学生联想到数也可以颠倒(3/5、5/3,1/7、7/1),于是引入“倒数”并板书课题。引入时,学生接二连三地提出各种困惑:“究竟什么叫倒数?”“学倒数有什么用?”“找倒数有没有窍门”……(足以说明学生已具有学习新知识的迫切心情),教师立即让学生自学课本,研究结语“乘积为1的两个数就是互为倒数”,全班学生都表示“懂了”(因为结论中有关概念是学生所熟知的),这种学习方式便是典型的有意义接受学习。学生是否真“懂了”?然后教师又要求学生自举例子加以说明,大家十分踊跃,有的说出真分数、假分数的,还有举出小数、整数,在到最后讨论了1和0有没有倒数。所举例子涉及到各种典型情况,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之间有交流、有争辩,并探索了求倒数的方法,这又是一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40分钟的课堂教学,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各个知识点的学习,有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活动的组织,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也使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搞好数学活动的要求

要想使数学教学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活动要植根于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2.活动的设计要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容易激起学生的积极性;

3.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考虑学生现有的思维活动水平;

4.活动的设计要紧贴数学知识的教学,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要注意为学生的学而服务;

5.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获得必要的数学体验,不能把活动停留在表面上。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嘶马小学)

上一篇:在“做”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下一篇:培养学生掌握数学语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