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的举右手不会的举左手”请说开去

时间:2022-08-03 08:07:36

日前,读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回家说,明天市领导要到校听班主任老师的课,班主任老师要求明天上课回答问题时都要举手,“会的举右手,不会的举左手”。

做为家长,我知道,在如今孩子的心目中,老师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父母的话可以不听,班主任老师的话则是一定要听的。家长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的“不是”,不能损害、降低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再说,孩子班主任的此类做法,已不是什么少见的现象,毫无半点新鲜可言。因此,我苦笑着摇摇头,欲言又止。

不料,下午放学回来,孩子一脸的怒气。追问再三,才说领导听课时,同桌举了右手,却把老师的问题回答错了。为此,一些同学很气愤,下课后纷纷指责他“不诚实”、“欺骗老师”,“影响了班级名誉,给班集体抹了黑”。

看着、听着孩子的述说,我思绪澎湃,想说的太多,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过多甚至一味地埋怨学校,将责任推到老师身上不公平,也不符合实际。但学校、老师方面的责任确实不小,不容忽视。

众所周知,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今社会,一个人的青少年时光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在帮助青少年明是非、辨善恶、识美丑、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无可替代。在学校,老师是孩子眼中的“大人”。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孩子模仿学习的对象、观察认识社会的窗口,从而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另一方面,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地位崇高,说话顶用,他跟学生接触的最多,最有可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因此,有人说家长把孩子交给了学校,就是把家庭的希望托付给了老师。这个话在很大程度上,道出了社会对于学校的期望,也说明了学校教育的重要。

蔡元培先生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须看今日之校园”。面对现实,放眼未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德育建设,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各级各类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原则,纷纷制定计划,出台措施,开展“明礼诚信”演讲比赛,“学法用法”板报展,“我是国家小主人”主题队会,“祖国在心中”征文活动……,形式纷呈,声大势浩,成果丰硕,收效明显。

但是,毋庸讳言,当前某些学校、某些老师对德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缺乏耐心细致、扎实持久的工作,不注意将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实实在在地贯彻到实际教学中去,忽视了自身作为榜样的示范作用,热衷于搞形式,喊口号,或说而不做;或说做不一;或今天一套,明天一套;或张三前一套,李四前一套。更有个别学校、老师,为了追名逐利或应付检查,逼着、教着、引着学生考试造假、作业造假、活动造假,从而严重污染了学生的幼小心灵,弱化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果,致使好多学生或者在性格上表现出两面性;或者是非不分,善恶不辨,思想混乱,价值观扭曲。

“会的举右手,不会的举左手”是不折不扣的形式主义甚至是弄虚作假的东西,对青少年的危害很大,在社会上的影响很坏。它流行于学校,根源却在社会。唯有彻底清除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存在的社会土壤,健全完善有关机制,才能让一切形式主义的做法销声匿迹,还校园一片净土,给孩子、家长乃至社会一个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论语文特级教师程翔之“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