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语文学习主体性作用的几点做法

时间:2022-08-03 07:16:07

发挥学生语文学习主体性作用的几点做法

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如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进行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主体性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此,新课程改革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长期以来,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就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作了较多的思考和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现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抛砖引玉,促使学生自主探究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太多地强调了学生的被动接受,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转变语文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如《幼儿文学》文体论部分的教学,重在提高学生鉴赏和运用作品的能力,表现在朗读、表演、简要评析、创作四个方面。在教学中,笔者从来不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去做,而是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感受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分析、评议,然后自己去思考应该怎样做。例如朗读作品,教师先朗读给学生听,然后告诉学生自己朗读时看到的、听到的、想象到的、感受到的东西,并说说这样去读的理由。下一步再让学生对教师的朗读进行评价,并提出个人的见解,然后自己去体会应该怎样朗读,学生之间进行试读和交流。在表演和评析作品中也是这样,教师把自己作为一个个例,把自身尝试学习的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主地模仿、讨论、评价、探究、改进甚或创新。例如写作,要求任选一则寓言,把它改写成童话。教师可先写一篇下水文,然后把自己的设想和思路讲一讲,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讨论修改;也可以直接展示自己的第一稿和修改稿,让学生比较,在此基础上总结改写的方法。这样学生有了间接经验,形成自己的心得,改写的童话便各具特色,而且充满丰富的想象,效果很好。

再如教《荷塘月色》一课,其中有“月下荷塘”和“塘上月色”两段精彩的描写,教师在课前反复诵读、感受、揣摩、体味,并查阅大量资料,能够更好地把握朱自清的景中情,情中景。在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地背诵这两段精彩的文字,并讲述自己的理解与感受。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再去查阅资料,反复诵读体会,要求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实践证明这样做是有成效的,在交流的课堂上,学生显示出的不是干巴巴的解说,而是生动的演示:有的配乐进行有声有色的朗诵,有的朗诵伴以翩翩的舞姿,有的三两结伴,几个朗诵、几个表演,还有的制作了精美的布景、道具……学生活用了他们的幼师专业特长,用生动多样的形式形象地诠释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让人不由为之欣喜和感动。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学习地位的提升。当学生被当作一个主动者来评判老师时,可想而知,他们是好奇的、兴奋的、主动积极的、思维活跃的,主动者的地位引起了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二是教师的榜样作用。学生在评判老师的学习过程时,除了积极的思考探索,也会不知不觉去模仿、探究,自觉地去改造,主动地去创新,从而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发端于教师,发展于学生,最终成为学生得心应手的各具特色的方法。

二、集思广益,鼓励学生合作竞争

合作竞争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如教《幼儿文学》基本理论,这部分内容较少,而且文字比较枯燥。如何让每一个学生把这些理论有兴趣地看下去并消化掉呢?笔者想到了合作竞争。首先安排学生自学,然后每个学生设计一份测试题(含答案或要点),两个平行班级互相考一考,看哪个班级考得好。在集体荣誉感的驱动下,学生充分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她们互相讨论,互帮互助。尤其是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得到了众多的关心和支持,大家纷纷为这些同学出谋划策,生怕输给别的班。许多学生主动来向老师询问出试题的方法和技巧;更有一些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提前自学了后面的文体论部分,以增强自己对文学理论的感性认识,期望自己能提出高水平的问题。在互相考查的基础上,为加强全面交流,进一步深化理论认识,让学生把思考的结果用口头形式表达出来,教师又组织两个班进行当面考问,看哪个班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多,哪个班被难倒的次数少。学生被分为代表组和群众组,均有提问、回答的权利和机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她们有的小组讨论、互相质疑,有的上网查询、跑资料室。学生还明确分工,有专门负责提问基本理论的、有专提灵活运用题的、有专提有研究余地的难题的,钻研得非常深入。教师也被学生的学习热情所感染,为了当好裁判,也加紧学习,埋头钻研,多做假设,寻求答案,深思熟虑。结果,师生把枯燥乏味的幼儿文学基础理论学得有滋有味、兴致盎然,学生学习的目标达成自然是水到渠成。

三、砥砺切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如《幼儿文学》的学习,涉及众多的文体:儿歌、幼儿诗、童话、幼儿故事、幼儿散文、幼儿戏剧等。虽然教材中均有作品选读,但数量寥寥,实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扩大学生幼儿文学作品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教师发动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并亲自参与其中,与学生展开了读书比赛。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去阅览室、资料室,尽可能多地把阅读材料提供给学生,并鼓励学生自己通过网络、图书馆、民间等各种渠道收集作品材料。在这样的前提下,师生进行收集作品的比赛,进行朗读、背诵、表演作品的比赛,进行做读书笔记的比赛。凡是做得出色、持久,或者能够超越教师的学生,均给予表扬和奖励。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变成了学生,学生变成了老师,彼此暗暗较劲,共同得到提高。教师于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养成了勤于积累、敢于创新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习语文的能力。教学相长,何乐而不为?

四、推波助澜,延续学生学习后劲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以至更多。“成功”是激励学生的一种重要手段,能为学生保持学习热情、延续学习后劲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笔者采用了两种成功激励的手段。一是分数激励。虽然分数不能代表一切,但对分数的恰当使用,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事实上,我们认为应该更看重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对学生考试中偶尔的失误应予以理解。所以我们制定了一个加分制度,只要学生任何一项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就有加分,并且将分数累积到期末的总评分中。这样学生就能重视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平时混日子,到考试时花点功夫就可以拿高分。二是成果激励。再没有比获得成功更让人欢欣鼓舞、充满干劲的了。学生的作品被收集起来,装订成册,作为成果展示并保存,学生深以为豪,活动中更有积极性了。平时每次活动都拍下照片,制成ppt,不但在总结中展示,还给下一级学生观摩。好的作品挑选出来,经常找机会帮助学生投稿。这种成果激励法往往比发奖品的效果还要好。

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性,就是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学得主动,才能学得有效,学有所获。

(作者单位 常州幼儿师范学校)

上一篇:让生物教学活起来 下一篇:加强中学物理实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