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积极养成

时间:2022-08-03 05:26:41

谈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积极养成

摘 要: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以满足学习需要的心理倾向,它是推动个体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教育心理学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学习行为的基础性环节。本文针对目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效能感不强、学习兴趣淡薄、学习态度散漫的问题,探讨了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养成方法。

关键词: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态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023-01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以满足学习需要的心理倾向,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使其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标正常发展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各不相同,同一学生在不同学习时期的学习动机也不尽相同,甚至同一学生在同一阶段还存在几种相互交织的学习动机。

一、目前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的表现

目前大学生学习动机不强主要表现在: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效能感不强,无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为考试而学习,甚至厌倦逃避学习,经常逃课,即使上课也不好好听讲、做笔记,课后也不看书、不自习;学习态度拖拉散漫,怕苦怕累,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打牌、上网等事情上;部分大学生由于求知欲和上进心不足,觉得大学生活没有压力、没有紧迫感,既不羡慕成绩好的同学,也不认为学习不好会丢面子;对学校的各种奖励措施不感兴趣,认为那些事情和自己毫无关系,感觉不到得到奖励光荣,得不到奖励也无所谓;缺乏适宜的学习方法,对学习持消极态度,将学习看成是奉命的、被迫的苦差。

二、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学习动机和动力不足,既有学生个人方面的原因也有学校以及社会、家庭方面的原因。有的大学生不适应大学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精神状态欠佳,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度低,学习成绩越差的学生对所学的专业越不感兴趣,一旦形成恶性循环学习动机就越不强;某些教师师德不高尚,缺乏责任心或文化知识欠缺甚至是知识匮乏、教学能力有限,也是造成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主要原因;高校并轨后,统招统分变为交费上学、自主择业,这种体制上的改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应该成为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可是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和就业市场的不公平竞争,导致学生心态失衡,对就业不持乐观态度,从而对就业形势失去信心,造成学习动力不足;还有一些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或家庭不和睦,都使得学生精力分散,无心学习。

三、大学生学习动机积极养成的对策

1、从学生个人方面

(1)提高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需要是产生动机的主观基础,要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须唤醒其学习需要,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是学生的本职。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一方面源自于内部需要,包括培养独立进取的个性,上进心强、抱负水平高,将持续地推动学习活动高效率地进行,以及正确认识自我潜质,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与学业期望。调整成就动机,与此同时,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好高骛远。淡化外在奖励特别是学业成就的诱因,正确的看待荣誉与学业成绩。

除此之外,还须一定的外部刺激,在此方面,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的作用体现在榜样激励上,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的态度、情绪和言行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需要和动机。对许多大学生来说,总有一二位教师的理想品质和个人人格魅力是其极力效仿的,这时教师成了学生模仿的榜样。大学生不仅模仿教师的治学方式,还会遵循其思想模式,甚至是理想信念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这种模仿是自觉自愿的,由此形成的学习动机一般也有肯定的价值。

(2)激发求知心理,加强心理疏导

大学生正处在求知的黄金时期,他们主观上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鼓励交互式的学习提问。提问是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主要表现方式,教师的提问范围不应仅仅限于复述课本要求的内容,应有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提问最好能引出多种答案,并促使学生长时间思考;应鼓励大胆质疑和逆向思维,保护学生对新事物敏感性,要善于“激疑”(启发学生发现疑问),帮助学生科学地“解疑”,在这种不断地“激疑”和“解疑”过程中来激发求知欲;与此同时,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疏导,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智力竞赛和文化艺术体育活动以培养美感,并在军训、劳动锻炼、社会实践活动中磨砺身心意志,使学生的心灵素质持久地处于积极的常态之中。

2、从学校方面

(1)改善办学条件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和客观环境。这对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包括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理论研究水平和增加教学方式的灵活趣味性,引导积极活泼的学习风气;改善教学环境,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学建设资金的投入,规范教学管理等,是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中得到学习的乐趣,以增强学习动力。

(2)调整现有课程设置,适应现代化发展趋势

为适应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空前加快和培养适应性较强的创造型人才需要,在课程设置方面应体现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的统一。在课程内容方面尽量体现专业化与综合化的结合,例如,司法类专业学习课程设置的同时,适当增加人文情感浓厚的美学、文学、历史课程等。课程结构的核心是各门课程间的优化组合,主要做法是:减少必修课,增设选修课;适当精简分科课程;倡导开设综合课程和系列课程。对现有课程的调整,要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从而强化其学习动机。

(3)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要从对社会、对学生、对家长负责的角度,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加以解决。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提出的要求,制定适宜优秀学生全面发展的各项政策和制度,对优秀学生的评价不能仅停留于学习成绩,要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建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通过积极健康、内容丰富的各项活动培育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发挥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对学生进行意志磨练和人格塑造。

高校应该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并着力实践,从教学和管理的层面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推动学校整体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强化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良性机制。

上一篇:论物流行业经济犯罪的收入福利因素 下一篇:探究新时期小学体育教育教学